我可以算是国内名校(唉,也不晓得四川以外的人听没听说过)出身,作为从高考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比较靠前的一批人中的一个,心中多多少少还是有傲气。我认为自己站在高校鄙视链比较靠上的位置。
当然不是说我见人就问学历,不够高就鄙视对方,我不是这种性格。
只是人都喜欢比较,而且什么都可以拿来比。我只不过是偶尔暗搓搓地因为我的学历而感到骄傲,毕竟我也没有其他长处,而且遇上更靠前的名校学生、研究生、博士生以及工资比我高的人的话,我也天生似地感觉低了一头。
这不是重点,以上我只是简单地从我的角度描述一下学历这条鄙视链。
接下来是几个故事。
第一个,我妈和我幺婶在一个办公室里工作;我和堂弟年龄差八个月,然而就是一个年级的距离,前后脚高考。
堂弟化学好,高考也选了浙江一个工程方面突出的大学(我记不得名字,事实上我很多东西都记不住),大概是一本或二本的程度。照常理来说,肯定是我的分数要高一些,上的学校要好一些,结果我还是“比不过”他。
我俩几乎从小学被大人比到长大,大学了还是逃不过。结果就是在办公室里,我幺婶对我妈滔滔不绝我弟在浙江的学习和生活。我记得他大一时,我幺婶最常见的论调是“浙江人聪明,四川人笨,好多四川人去他学校跟不上课程”,然后什么我弟所在的专业之好,听得我妈酸叽叽的,拿回来摆(四川话里的“讲”)给我听,认为对方的意思我的学校还是比不过我弟的学校。
后来又是宣传我弟的专业课老师牛逼,说他们的专业会到浙大去听课,浙大的学生又有多厉害(比不起比不起,我在鄙视链下方)。
再后来又是我弟就业前景好,结果选择了考研,还要是直博,以表明我弟的学习之志。
我妈听得酸水直流,但我也反叛似地认为幺婶夸大了不知多少倍,更不会去相信她说的好了。题外话,我堂弟是不骄不躁,宠辱不惊,每次团年我都感觉他是很可爱,脾气好的一个人,就是不想把他和我幺婶的夸耀联系起来。
第二个故事,我读《变量2》,里面关于教育的章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里面提到最美的学校在山村,文中我最认同的教育理念出现在百年职校(之前我其他文章提到过)。我当时有一个疑问,难道最好最美的东西不该是在城市吗?不该是在资源最富有的地方吗?
最近我联想到多年前教育部说要分配优秀的教师资源到各所学校时,当时既觉得应该如此,又有一种自己的蛋糕要被人分走一口的焦虑,真是天人交战。
我现在又想资源愈发聚焦是好事吗?难道非得要十全十美,什么好的都揽到自己怀里才能满足吗?
打个比方,我喜欢成都,喜欢她的开放、包容、多彩,那需要要求她样样向真正的老一线城市北上广看齐以后,我才能满足吗?
接下来是第三个故事,我和隔壁办公室的邻居一起吃午饭。
午饭间我们这群还算比较陌生的人突然聊起各自的专业,我才知道其中一位以前的专业是物联网,现在做了轮滑教练。
他表示因为对专业的想象和现实落差太大所以后面不想学习了,花了大量时间到轮滑上,最后也没有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于是当了轮滑教练。
但言语之间他充满对他专业和学校的自豪,尽管学校不是一本,但强调说他所读专业在全国是名列前茅,而且他们学校的课程安排胜过一些同专业的本科课程安排。
只是学物联网看起来高端,实际上本科教学还是要软件硬件两手抓,也就是学生都要当程序员编程。他实在不想秃头,便软性放弃了。
这三件事带给我一种启发:如果资源都顺着一种规则,齐齐流向一个目的地,我们的社会能怎么发展?
我也不把我的答案写出来了,此文见证我对生活里社会缩影的观察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