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现象学导论》9-4:自我的现象学之“自我与身体”1

《现象学导论》9-4:自我的现象学之“自我与身体”1

作者: 力法跳跳 | 来源:发表于2023-01-22 22:43 被阅读0次

关键词:执行者,或负责体,或同一性? 反对与自我。健身与自我。

这里综合了原书三节的内容,分别是“现象学态度中的自我”,“自我与肉身性”和“非定点的自我”,其中第一节没什么内容,后两节的内容相关性较强,因此放在一起讨论。或者是,是在我的视角看来,后两节面临(涉及)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自我”这个概念的范围有多大。

1 现象学态度中的自我。前面提到的“先验自我”,都是以自然态度下的自我为例子,也就是从“自我感觉”下说明先验自我的属性。但针对自然态度的反思,就是现象学态度。在这个态度之下,“先验自我”又具有了新的意义。

这或许与评论中涉及的“自我确定自我”与“规则确定自我”类似。从最基本的态度上来说,“先验自我”优先体现为一种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识,自我的主动性。但是如果试图用一个更加客观与抽离的视角来描述自我,就不能把这种主体感知的属性当作自我的唯一属性。

用现实来举个例子,有些事业成功的人,会强调自己的成功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这也是非常诚实的感觉。但是,作为旁观者,甚至是脱离一个时代的观察者,会发现某人的成功或许是某种时代趋势、巧合、别人的帮助甚至是当事人的性格等综合因素的结果。这些评价也都是真实的,只是与当事人观察到的不尽相同。

因此,上一节的评论确实为时过早,我没有区分自然态度与现象学态度。

1-1对自我的认定过程也如同一般的认知过程一样,有三步。第一步,知觉及回忆和想象的“执行者”体现出的同一性。

第二步,范畴活动的执行者体现出的同一性,这不仅是时间前后感知的同一,更是自我用自己的身份下判断的状态。在说出“我认为那是一棵树的时候”,就已经与前一步中对一棵树颜色形状单纯的感知已经不同了。

第三步,自我“反思什么是拥有意见以及什么是追求和证实科学的宣称”,自我对那个下判断的自我进一步反思,开始思考这些判断的依据,因此进入了新的同一性。作者称之为自我“高高地翱翔”在前两阶段全部意向性之上。借助美妙语言的时候,或许体现了某种理论分析的极限,需要使用修辞来补足了。但具体内容会在十三章讨论,因此本节并未展开什么具体内容。

相关文章

  • 43我们如何构成世界,构成自我,构成他人?

    ——谈谈现象学的“构成”观 上文谈到胡塞尔对现象的看法,以及现象学的悬置,意向性以及意向怎么构成世界,构成自我,构...

  • 920 精神食粮

    20221024 孩子周末回来,曾和我讨论起现象学,他建议我尝试进行一些对自我的现象学直观。今天去他房间的书架上,...

  • 现代音乐表演美学理论学派之现象学派

    现代音乐表演美学理论包括现象学与释义学,现象学代表人物是胡塞尔与罗曼·茵加尔顿,现象学强调“音乐作品是纯意向性对...

  • 意境

    引用西方现象学的定义:当自我的意识与外物接触的时候,意识已经不再是意识,外物也已经不再是外物,存在的只是意识与...

  • 2020-04-10

    引用西方现象学的定义:当自我的意识与外物接触的时候,意识已经不再是意识,外物也已经不再是外物,存在的只是意识与外物...

  • 2022-10-08 关于现象学的一点思考

    胡塞尔哲学思想的发展可分为 3个时期:前现象学时期(1900年以前)、现象学前期(1901~1913)和现象学后期...

  • 如何理解胡塞尔的现象学

    《如何理解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现象学——朝向自己本身 现象学是对实证主义的一种反抗,它将“存在问题”转化为“意...

  • 思(诗)言(272)现象学的路向

    从胡塞尔获得现象学的方法论, 它是现象学的精髓, 也是现象学诞生的胎儿, “面向事物本身”似乎是, 向传统告别的转...

  • 陈嘉映:品味、隐喻和艺术

    作者陈嘉映,节选自《无法还原的象》华夏出版社 / 2005 《精神现象学》自我意识溯源1来自哲学人00:0020:...

  • 临摹日更图(103):《精神现象学》

    《精神现象学》以客观唯心主义立场,把人类意识分为“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伦理精神”、“宗教”、“绝对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象学导论》9-4:自我的现象学之“自我与身体”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cl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