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早上会刷牙的人吗?我想,不管是穿好衣服刷牙还是吃早饭之前刷牙,很大概率上你是一个早上会刷牙的人。因为人早上在起床后刷个牙是在天经地义的事情,你知道哪怕是自己仍沉浸在睡意中睡眼惺忪,刷牙也并不是一样特别麻烦的事情,你可以很轻松的闭着眼睛完成它。刷牙已经成为成为你早起生活的必经,已经成为一个你不用提醒自己记着否则会忘记的习惯。
可是,你想过吗,在牙膏没有发明之前,人们会刷牙吗?
在古代人们会专门去寻找刷牙的材料和工具吗?
在你小的时候你妈可能会专门教你刷牙一次,然后她在旁边用成人牙刷熟练的刷,你在旁边用儿童牙刷笨拙的模仿着刷,可你想过你妈会担心你这辈子不会养成刷牙的习惯吗?
为什么刷牙的这个习惯会坚持几十年,而且还将坚持几十年,坚持一辈子呢?
其实,在刷牙没有被发明之前,绝大多数的人是没有这个习惯存在的。刷牙是人类最成功的一个公共习惯养成。我想你也不会担心你的孩子将来无法养成一个刷牙的习惯。一个人从三岁开始早晚都刷牙,假设每次刷牙两分钟,刷牙七十年,则一共需要1703小时,即一刻不停的刷牙的话需要连刷70天,要是活到一百多岁,按一百年计算,需要刷2433小时,相当于一个人不停的刷牙101天。这就是一个人一辈子给刷牙这个习惯花费的时间。就算一个人晚上不刷牙只在早上刷,也得花35-50.5天,还挺震撼的。
妈妈们并没有像培养孩子练琴那样刻意投入与训练,花费时间和注意力,却培养了我们一个坚持最久的习惯,这可以说是妈妈们最成功的习惯教育也不为过,可她们为了这个习惯的教育格外努力了吗,这能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宝贵的启示。
了解这个刷牙习惯的问题之后,也许我们可以有一个新的认为,即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我们以往认为的那么难,可能我们就是被这种“好习惯很难、习惯要坚持”大脑虚构的潜意识幻觉困难所蒙蔽罢了。尤其是当我学习了《微习惯》、《习惯的力量》这两本书之后,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有兴趣你可以去读一读。可以说,如果你去行动,你甚至会培养成功不止一个好习惯。看看《习惯的力量》一书对于习惯的运作机制的解析。
习惯的养成,有两个大脑关键部分在起作用,还有习惯的三个要素做支撑。
大脑的两个部位,其中一个是新皮质,另外一个叫基底核。新皮质在大脑中分管的是比较复杂的思维活动和记忆活动。它处理的任务包括:去考虑这个事要不要做、怎么做更合适、用什么方式来做。即专门负责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作出决策,属于耗费能量的复杂思维活动,可以理解成习惯培养初期,胶着适应期,就好比早上闹钟响起后我们反复思考挣扎要不要起床、要不要再睡一会的体验,当培养期的模式被新皮质接受了,新皮质就会转手不再过问,交给基底核来接管处理。而基底核处理最基本的思维活动,它运行起来很省劲,不像新皮质需要消耗我们身体非常多的能量去挣扎或适应,它接过新皮质解决好的问题,成熟的安排就班执行即可。
三个要素里,第一个要素是习惯的线索,在什么环境,什么情况下,你会用到这个习惯。比如,刷牙就是在起床、洗脸、吃早饭前或穿好衣服后的情境为线索下发生的。习惯的第二个要素,行为,即线索产生后具体你做什么、怎么操作的具体步骤。最后一个要素,是奖赏,做完之后你会得到什么好处。刷牙以后你会觉得神清气爽、口气清新或者吃饭更香更有胃口。奖赏决定了你是不是有足够的动力来长期使用这个习惯。
所以,不要觉得不可能,一个习惯和仪式的养成,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行为示范。只要你从今天开始,固定的时间去做一个固定的事情,即便在别人看来这个事情没有意义或者不可理解,你就只管做,在孩子面前认认真真的做,你喜欢阅读,那就在每天你的孩子睁开眼发现你的时候,让他看到你在阅读,那么他就会在固定时间也会阅读,甚至和你一起阅读,就一直读,习惯就可以培养。
怎么培养一个好习惯的。
之前学习了微习惯这本书,很受启发。今天再学习了《习惯的力量》这本书,简直可以说是豁然开朗。人只要一习惯,就会觉得理所当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5272498/2a550e2e40fc9a7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