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家电行业,有这样一位风云人物:
他小学毕业,却把一家资产5000元、只有23人的小厂,打造成现在市值2500亿的家电巨头;
他坐拥1300亿身家,2018年胡润富豪榜排名第六、福布斯第五,王卫、雷军、刘强东都没他高;
他被董明珠视为“最大的敌人”,甚至罕见地在两会这样的场合公开表达对他的不满。
他就是美的创始人何享健。
身家1300亿的何享健,同时也是“中国最低调富豪”。
创业50年,他甚少露面,经常以自己普通话讲不好为由婉拒媒体来访。
一名在美的工作8年的外籍员工,离职时的唯一愿望,就是“想近距离看一眼boss”。
但是,何享健却在慈善领域从不手软,一捐就是60亿。
虽然他已经退出江湖多年,但江湖上处处有他的传说...
艰辛创业
把23人小作坊做到产值过百万
可以说,26岁之前的何享健过得很一般,甚至能用平庸来形容:
文化程度不高,小学毕业就没读下去;
家庭条件不好,不读书就只能回家务农;
稍大点,他就进厂当学徒,“学一门手艺”,后来又做了出纳、公社干部。
老家北滘,当时只是广东顺德一个生产产值排倒数的小渔村。
看起来,他的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转机出现在1968年。
当时,为了“生产自救”,何享健带领23名村民集资5000元,创办了“北滘街道塑料生产组”,何享健任组长。
最先进的机器,只是一台手动注塑机;所谓的“厂房”,只是用竹木和沥青纸搭建起来的20平米的地方,但何享健的事业,算是正式开始。
此后12年,这个小作坊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啥东西好卖就做什么:玻璃瓶、塑料盖、挂车刹车阀、橡胶配件、发电机……
作为组长,何享健担负起跑市场的任务,经常背着刹车阀、橡胶配件这些小玩意,坐着闷罐火车到处跑。
为了节省开支,困了就睡在车站,饿了就沾点白糖吃着难以下咽的干粮,或干脆饿着。
他怕差旅费被偷走,不敢乱放,就藏在鞋子里。
但即便这样,这个小作坊十几年都没啥作为,因为这种小作坊根本没啥技术含量,一抓一大把。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走南闯北的何享健,培育出了异于常人的市场嗅觉,他只是等待一个适合自己的机会。
改革开放后,珠三角的民营企业刚刚萌芽,积累多时的何享健做出决定:
进军电风扇行业!
他敏锐地意识到,家电是百姓的必需品,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市场。
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无比正确。
问题是,何享健要技术没技术,要创意没创意,工人们也是没啥技术含量的大老粗,怎么搞得成高质量的电风扇?
何享健思前想后,最后决定:去找人才!
他跑到广州越秀区一家国有电器厂,找到其中一位老工程师。
只是,那位工程师根本看不起这个顺德来的“农村人”,正眼都没看他一眼。
为了挖到这个人才,何享健想尽办法:
“白天不行就晚上,晚上不行就周末!”
“待遇50元不行,就100!200元不行,就500!”
工程师走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里,工程师不去,他就不走。
就这样,这位工程师终于被何享健打动,答应每周日去顺德帮忙。
正是在这位“星期天工程师”的帮助下,何享健造出自己第一台40厘米台扇,当时叫“明珠”牌。
1年后,企业改名“顺德县美的风扇厂”,何享健担任厂长。
当时的美的,员工251人,年产风扇13167台,总产值328.4万元,利润41.8万元。
当时“万元户”还是稀罕事,何享健已经带着自己的“美的”品牌,踏入百万元户的级别!
力排众议自主研发
企业最后资产过亿
面对成功,何享健并没有沾沾自喜,没过多久,他就把目光投向了香港新制造的塑料转页扇,也就是常说的“鸿运扇”。
这种风扇风力柔和,摆放方便,而且设有跌倒安全装置,适合睡眠时连续吹风使用。
何享健非常兴奋,托人买了一台,开始仿制。
然而,仿制并没有那么简单,有不少技术问题看起来简单,但攻克起来非常困难。
为了做出这款风扇,何享健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甚至资金都周转不过来了。
员工们都非常不理解,我们做台扇做得好好的,为什么要做这种转页扇?
面对种种困难和旁人的不理解,何享健坚信自己的决定是对的:
如果沉浸在过去的成功,得到的就只有失败!
1986年,美的生产的鸿运扇研制成功,以强大的功能和低廉的价格迅速抢占市场。
此时,美的赖以成名的台扇,已经因为技术门槛低、竞争激烈,早已无利可图。
尝到甜头之后,何享健彻底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
他前往日本考察,发现日本空调制造业很发达,回来后决定:做空调!
做空调不比做风扇,有生产设备还不够,产品质量、市场卖点、营销渠道,所有东西都要重新设计。
此时,又是何享健挺身而出,他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稳住员工心思,一边派人到日本学习相关经验,一边带头加班优化产品销售渠道。
经过努力,美的空调终于走上了正轨。
1988年,美的电器公司实现产值1.24亿,成为顺德县十家超亿元企业之一,其中出口创汇达810万美元。
含泪清除创业元老
公司再次飞越发展
1993年,美的实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转变为一家现代化企业。
数月后,美的在深交所上市,成为我国第一家上市的乡镇企业。
看上去,美的前途一片光明,却在这时候陷入了困局。
1996年,美的空调销售跌落到全国第七,此前两年从未低于前三。
到了1997年,美的空调销售额进一步下滑,比1996年更差。
一位管理人员后来回忆:
“很多高管都懵了,没想到会出现这种局面,也不知道企业出了什么问题。”
美的一位负责市场工作的高层,甚至在内部会议上用“伤心、痛心、灰心”表达其心情,可见当时美的困难何其严重。
甚至,当时还传出了“美的因效益不佳将被科龙收购”的传闻。
关键时候,还是何享健站了出来,他决定:
“必须改革,改革是唯一的出路!”
当时的美的,员工有1万多人,所有部门向老板一个人汇报,何享健每天都有看不完的文件签不完的字。
而且,管理团队年龄偏大,大部分都是跟着何享健走出来的老员工,学历不高,知识水平低。
因此,何享健决定,劝退一部分创业元老,提拔年轻人;同时实行“事业部改制”。
这个决定一出,众人一片愕然,特别是跟着何享健打下江山的元老们,纷纷指责何享健。
何享健没多说什么,让秘书搬出一台电脑,“试试看,你们谁能玩得转它?谁行,我就立即提他一级。”
众多元老面面相觑,因为他们最多只读了三、四年小学,平时也不学习,自然没人懂得电脑如何操作。
何享健对这群元老也是很不舍得,但企业的利益才是第一位,如果公司没了,底下这1万名员工的饭碗也就没了。
所以,为了保住公司,他只能放下私人情感,以大局为重。
他先后劝退了10 多名创业元老,同时提拔了50多名职业经理人。
同时,他又按照产品类别建了5个事业部,权力下放,“有事自己拿主意,业绩是标准,能者上庸者下。”
他换掉了90%的老销售员,取而代之的是全国招来的150名大学生。
刮骨疗毒的效果立竿见影:
短短4年,美的业绩涨了四倍;
2000年销售收入达到105亿元,仅用四年就完成从30亿元到100亿元的跨越;
2001年销售收入突破140亿元,是1997年的四倍多。
空调连续五年跻身国内市场前三名,牢牢占据着第一阵营的位置。
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
一捐就是60亿
现在,美的的市值已经超过2500亿元,是国内家电行业巨头。
作为这一切的缔造者,何享健早已退出前台,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这一举动同样非常大胆,开创了民企创始人传承职业经理人之先河。
此后,何享健专注于慈善事业,2014年发起成立了何享健慈善基金会,拿出4个亿作为首批项目运作基金。
3年后,他又公布了60亿元的慈善捐赠计划。
何享健这一生,每一步都踏在了准确的步点:
该创业时创业;该做风扇做风扇;该改革就改革。
这一切,都源于他对大局的思考。他的一生,完美契合了雷军所说的那句话:
“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何享健自己也说: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就是转折点,你必须要知道什么时候企业该转折,这条路一开始是金光大道,可能越走越走就是死胡同,而过去的成功往往却成为了陷阱。”
做企业如此,做人,更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