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

作者: liqiang2020 | 来源:发表于2023-01-01 23:10 被阅读0次

  有一年,皇宫要招受一批太监,河北蔚(yu)县有个二流子,他叫王镇。小时候他读过一些书,参加过很多次科举,都名落孙山,最后没办法只能在县里当了教官。

    后来由于犯罪应该判充军,听说皇宫里面招工呢,就自费武功,进入了皇宫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那个时候,太监认识字的人很少,王植在里面就算是博士级别的了。后来,王植就没事教一下朱祁镇读书。朱祁镇年幼贪玩,王镇就想出各种方法逗他玩的高兴。

  明宣宗一死,刚满9岁的太子朱祁镇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明英宗。王镇当了司礼监,帮助明英宗批阅奏章。明英宗年少好玩,根本就不问国事,王镇趁机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朝廷大员谁顶撞王振,要不就是被撤职,要不就是被充军发配,一些王公大臣们都讨好王振的好,称呼他为翁父。王振的权利也顶天了。

  王振这权利到了天了,那就想着军功,家国情怀呢。就在这时候,北方的蒙古族瓦剌由于进贡马匹,王振发现瓦剌部谎报人数,而且马匹质量不行,马匹数量变少,于是就削减了赏金。也先又为他的儿子向明朝求婚,也被王振拒绝。这一来,也先被激怒了,他率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守卫大同的名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溃不成军。

  边境就向朝廷告急,明英宗就向大臣们商量对策。大同离王振的家乡很近,王振在老家蔚县有大批的田产,他怕家产受到损失,竭力主张明英宗亲征。兵部尚书邝埜(ye)和侍郎于谦认为朝廷准备不充分,不能亲征。明英宗这个人也是主见没有,王振怎么说,他就怎么听,不管大臣们的劝谏,就冒冒失失决定亲征。

  明英宗带领官员一百多人和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地向大同出发。

  过了几天,明军前锋在大同边被瓦剌军打得全军覆没,各路明军纷纷溃败下来。明军退到土木堡时候,太阳刚下山,有人劝英宗趁天没黑,再赶一阵子,进了怀来城再休息,就是河北怀来。到时候,即使瓦剌军到了也可以坚守,可是王振不愿意,他还想着后面落后的他家财产,硬要大军在土木堡停下来。不久,明军就遭到了瓦剌军的突袭,明军毫无斗志,丢盔弃甲,狂奔乱逃。瓦剌军紧紧追赶,被杀和被乱兵踩死的明军,不计其数。王振被明军杀死了,明英宗也成了俘虏,几十年的人才积累全部在这场战役中全部死亡,真是可惜了!历史上称这次事件称作土木堡之变。

  经过这一场战斗,不仅50万大军损失殆尽,明王朝大伤元气,而且北京也受到了瓦剌军的威胁。

相关文章

  • 大奸臣严嵩权势滔天却因土木堡之变自我毁灭

    上一篇写了关于土木堡之变,这回写一个土木堡之变很多年后发生的跟土木堡之变有着不一样的关系的事情。 土木堡之变后,明...

  • 土木堡之变为何成为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又叫土木之变或土木之祸。 如果去掉堡字,还以为是建房子引来的祸变,其实土木堡之变指的是正统十四年(14...

  • 土木堡之变

    朱棣之后,明王朝又历经“仁宣”之治,这个时侯的明王朝国富民强,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整个帝国充满着生机和...

  • 土木堡之变

    瓦喇大举进兵侵扰明朝内地,那个叫王振的死太监高兴坏了,当然这不是说他有多么高的爱国热忱。别看王振出身卑贱,有点儿小...

  • 土木堡之变

    明朝皇帝信任太监,又感觉太监文化底,于是征用有文化的人入宫当太监,正常人都不愿走这条路。 唯有一人例外,他就是王振...

  • 土木堡之变

    明成祖 朱棣得位不正,总担心哪位大臣 潘王也来夺他的位, 因此特别信任身边的宦官 ,他迁都北京后 ,就...

  • 土木堡之变

    有一年,皇宫要招受一批太监,河北蔚(yu)县有个二流子,他叫王镇。小时候他读过一些书,参加过很多次科举,都名落...

  • 《大明风华》将土木堡之变起因,改为明朝劫掠蒙古,正史如何说?

    《大明风华》剧中的魔改剧情,将【将土木堡之变的起因】归结为明朝劫掠蒙古,犯了两个错误: 一、发动土木堡之变的绰罗斯...

  • 《CCTV中国通史纪录片》第80集 土木堡之变(解说词)

    第80集:土木堡之变 土木村,位于怀来县城东十公里,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这样的村子所不胜数,但它曾记得名字土木堡,...

  • 中国通史解说词:80集—土木堡之变

    第80集:土木堡之变 土木村,位于怀来县城东十公里,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这样的村子所不胜数,但它曾记得名字土木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土木堡之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kh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