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皇宫要招受一批太监,河北蔚(yu)县有个二流子,他叫王镇。小时候他读过一些书,参加过很多次科举,都名落孙山,最后没办法只能在县里当了教官。
后来由于犯罪应该判充军,听说皇宫里面招工呢,就自费武功,进入了皇宫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工作人员。那个时候,太监认识字的人很少,王植在里面就算是博士级别的了。后来,王植就没事教一下朱祁镇读书。朱祁镇年幼贪玩,王镇就想出各种方法逗他玩的高兴。
明宣宗一死,刚满9岁的太子朱祁镇继承了皇位,这就是明英宗。王镇当了司礼监,帮助明英宗批阅奏章。明英宗年少好玩,根本就不问国事,王镇趁机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朝廷大员谁顶撞王振,要不就是被撤职,要不就是被充军发配,一些王公大臣们都讨好王振的好,称呼他为翁父。王振的权利也顶天了。
王振这权利到了天了,那就想着军功,家国情怀呢。就在这时候,北方的蒙古族瓦剌由于进贡马匹,王振发现瓦剌部谎报人数,而且马匹质量不行,马匹数量变少,于是就削减了赏金。也先又为他的儿子向明朝求婚,也被王振拒绝。这一来,也先被激怒了,他率领瓦剌骑兵进攻大同,守卫大同的名将出兵抵抗,被瓦剌军打得溃不成军。
边境就向朝廷告急,明英宗就向大臣们商量对策。大同离王振的家乡很近,王振在老家蔚县有大批的田产,他怕家产受到损失,竭力主张明英宗亲征。兵部尚书邝埜(ye)和侍郎于谦认为朝廷准备不充分,不能亲征。明英宗这个人也是主见没有,王振怎么说,他就怎么听,不管大臣们的劝谏,就冒冒失失决定亲征。
明英宗带领官员一百多人和五十万大军从北京出发,浩浩荡荡地向大同出发。
过了几天,明军前锋在大同边被瓦剌军打得全军覆没,各路明军纷纷溃败下来。明军退到土木堡时候,太阳刚下山,有人劝英宗趁天没黑,再赶一阵子,进了怀来城再休息,就是河北怀来。到时候,即使瓦剌军到了也可以坚守,可是王振不愿意,他还想着后面落后的他家财产,硬要大军在土木堡停下来。不久,明军就遭到了瓦剌军的突袭,明军毫无斗志,丢盔弃甲,狂奔乱逃。瓦剌军紧紧追赶,被杀和被乱兵踩死的明军,不计其数。王振被明军杀死了,明英宗也成了俘虏,几十年的人才积累全部在这场战役中全部死亡,真是可惜了!历史上称这次事件称作土木堡之变。
经过这一场战斗,不仅50万大军损失殆尽,明王朝大伤元气,而且北京也受到了瓦剌军的威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