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缘缘堂随笔》
作者:丰子恺
阅读时间:12月9日
一个孩子从算草薄中抬起头来,张大眼睛倾听一会儿,“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我刚才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抬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骨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看见一群孩子正向一个挑着一担“咿哟,咿哟”的人招呼,欢迎他走近来。元草立刻离开我,上前去加入团体,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这篇《做父亲》不知是第几次读了。在不同的年纪,不同的读物,不同的心境下,它也带给我不同的感受。
记得初读这篇文章,只觉得好,却说不出好在哪里。于是“不耻下问”,对方竟以为我在“考”她。至今,我这发问的习惯一点儿没改,只不过,问自己的时候多了,问别人的时候少了。
今天再读这篇,离初读过去了好些年,年岁大了,对童年的可贵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就不会再向别人发问了。作者的心,那一群孩子的心,虽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心是连接在一起的。
作者详述了自己和挑担卖小鸡的讨价还价的过程,通过孩子们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他们的天真无邪。美丽的春日,无数雪球一样的小鸡,五六个倾情于小鸡的孩子,本是一片祥和春景,却因为卖小鸡的不肯让价最终没有做成买卖。本想“为长闲的春昼找些点缀而走出门口来,不料讨了个没趣,扶了一个哭着的孩子而回进来”。
要怎样做父亲?是教他们求真,还是教他们说假话?大人们自以为的“聪明”是真的聪明吗?孩子毫无心机就定然会“吃亏”吗?这位“父亲”最后的自省,值得我们深思。
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