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原作,但是听说过原著粉觉得,原著里的李必杀伐果决,电视剧里个性怎么就变了?
事实上,电视剧里刻画的这个李必,更加合情合理,有血有肉。
首先,原著和电视剧的结局里,李必都选择了离开了长安,证明他觉察出了自身存在的缺陷。
如果李必已经成长成原著当中描述的形象,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出手狠辣,也看透了许多潜规则,那又何必非要离开呢?
原著中提到了“道心破损”,身为一个成熟的人,当初出山的时候就应该想清楚后果了,总不至于还天真地以为官场能锤炼道心。
相反在电视剧里的李必,还看得没那么透,下手也没那么狠,因为天真而进入官场,志向高远却处处受限,被老江湖玩得团团转。
遇到大场面,空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却缺乏掌控力,最后大彻大悟选择离开,这样是不是合理多了?
李必其实没那么“天才”
有人说,电视剧里的李必是一大败笔,顶着“天才”的头衔,却当成了一个“傻子”。
所以,真的有那么不合理么?
电视剧里的李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他为了成为宰相,义愤填膺地说:“这一生,便是一个错处都不能有”。
即使是职场老油条,都不敢保证自己没做错过。一个进入官场没多久,而且之前大半部分时间用来修道,并不是一心钻研仕途之道的人,凭什么底气那么足?
连个还不怎么放心的死囚,都能在出狱改造的“动员大会”上听到这些话,可见经常挂在嘴边,这便是一大错处了。
传出去,右相完全可以拿来做文章,说这小朋友太过狂妄!
后面还拿自己和圣人的经历作比较。别说只是错处,看上去简直就不想活了!
(这潜台词说的是:李必不可能成为圣人,如果在二十五岁之前到达巅峰当了宰相,就比二十五岁执掌大权的圣人牛逼了?)
别忘记,李必还是修道之人。
多年清心寡欲的李必,即使担忧天下想要出山,也不至于激动以及偏执到这种地步。
那么,他的执念从何而来?谁给他灌输的呢?从后面何监相似的态度,就可以看出猫腻。
问题来了,何监的目标是支持太子上位,不去每天关心太子有没有事,反而对李必有没有犯错更为在意,甚至直接弄晕,不希望他掺和后面的事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难不成,何监也相信李必能步步错不得,相信修道的李必能打败官场老狐狸右相,相信只要把李必捧上去了,太子自然就登基了?
在这里,何监的解释是李必能帮助太子在朝中笼络人才。可是,为什么非要冒险把“联络员”高调地放明处?暗地里传信不行么?
郭将军天天到处跑传口令,宫内人脉也多,这种事交给他负责应该是再合适不过。
李必是个小官,又年轻,还修道,跟朝廷众臣一看就没啥共同语言。按照唐代律法,五品以上官员才可以上朝。李必连每天跟百官混个脸熟,找个共同话题的机会都没有。
顶多就是圣人想聊聊修道的事情了,不固定地召见一下。如果没有这场意外,他大部分时间也就是待在靖安司里。
这样一位闲云野鹤的人物,莫名其妙地跟朝廷人士联络感情,圣人能看不出问题来?
(震惊:何监你再说一遍,真的“只有”李必能干这活?要不你去向隔壁右相取取经?)
不是圣人不怀疑,只是知道李必的作用没那么大罢了!就那张小嫩脸,难以说服朝中大臣压上身家性命,顶多吸引一些想当官的落魄青年才子。
李必其实没那么大能耐
前面说了何监成功洗脑李必,让他觉得自己是千年难得一见的人才,是注定要成为宰相的男人,让一个修道之人变得口无遮拦,各种“龙傲天”式的名句不断涌出——“我比李白强”
太子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树立一个明面上的靶子,掩盖一些背地里的行动罢了。
后期弄晕李必,其实也是因为他并不清楚太子党的全部行动,怕他捣乱罢了。如果真是一条心,肯定要留着这颗聪明的大脑,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度过危机。
为了让他撇清关系?在株连九族的古代给出这么天真的理由,何监你又在说笑。
至少,圣上下旨让李必查案,李必就躺那儿睡觉了,不用给个玩忽职守的罪名么?
回归李必经典名言——“这一生,便是一个错处都不能有”。既然李必并没有那么天才,那么他之前是怎么当好这个官的?
一个错误都不能有,并不是李必的个人成就,而是集体的智慧!
何监当上级
在前期洗脑环节,何监是李必的人生导师。到了后期李必开始组建靖安司,何监便成了李必的上级。
李必曾宣称,靖安司的人都是他一个个搜罗来的。可是何监在靖安司出入自由,认识大部分员工,说这些人没被何监掌过眼,谁信呢?
更别提何监还频繁插手靖安司事务,不避嫌地当众指出李必错误。这架势,不是李必的上司还能是什么?
太子当老师
怎么太子的定义就成了老师呢?听起来有些奇怪,但仔细分析自然有其道理。
太子经常偷偷召集大臣开会,商讨政事,但是这些国策大部分无法实施,所以只能多走嘴上功夫。按照太子党的势力,请来的人完全可以组成一个小朝堂,辩论的能力自然也是顶尖水准。
如果李必长期处于这样一个高压的讨论环境下,应该也会练就一副好口才,培养出一种优秀的辩手气质。擅长隐藏自我,各种观点信口拈来,能快速抓住对手语言上的漏洞。
可是,李必平日里除了自夸之外,最常说的便是太子的政见,至于他自己的主张,没留下什么深刻印象。
李必在太子那主要做什么?他在做小秘的工作!搭桥牵线,提供场地设备,准备茶水,做好会议记录。当然,太子偶尔也会让他发发言,做个会议总结啥的。
从古代的角度,这更像是一个学生在供奉老师。每次看到李必对太子的观点信手拈来的姿态,都像极了一个习惯被检查功课的好学生。
至于说太子采纳了李必的建议?倒也没有如获至宝,只是刚好不谋而合罢了。毕竟李必也不是真傻子,旁观了这么久,总要有两把刷子,不然早就被踢出局了。
比如二十五集这一幕,当别人在讲的时候,近景能很清楚地看到太子即使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也直视以表尊重,远景也能感觉到,太子的身体语言倾向对方,确实在认真听对方说话。
轮到李必,待遇就差得远了,近景虚化显不出专注,远景歪着头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仔细一看身体甚至还微微抖动,姿态跟个小流氓似的,至少不够尊重。(也可能只是镜头凑巧这么设计)
不过在太子看来,他已经尽到了自己导师的责任,带他围观各种大咖讨论,允许自由发言,可控范围内的一定自主研究权,还想怎样?
郭爷爷当润滑剂
这点大家都很容易看得出来。太子党捧着他,右相不到特殊事件也懒得动他,比较大的威胁来自于圣上时不时的旨意。
以小李必尚且稚嫩的政见和执拗的个性,直接面对同样走“龙傲天”人设的圣上,讨论修道之术也就算了,讨论政见没准把对方气死,所以郭爷爷传话的作用非常重要。
有郭爷爷在,小李必再浪也不怕~
太子党全体当后盾
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大约就是唐代自媒体KOL宁王孙。
有人觉得,他是檀棋请来的,很有可能是喜欢檀棋。这么一个掌握话语权的皇室成员,难道就拿檀棋的奴籍没办法么?
由于他出场时间较短,表情又不够丰富,没办法对情感线进行分析,这里仅表达个人观点。
宁王孙自称因为是李必的同窗而选择出面,无形中使得李必的内心又暗爽了几分。可真的是因为李必而来么?
太子党对李必的策略,相当于捧杀。但是他们又不希望李必很快就倒下,不然扶持下一个靶子也需要不少时间。
因此,还需要一些备用手段,跟太子党的人打声招呼,发现李必有难的时候拉一把。
说这么一句话又不费事,李必这种小官遇到的困难,对那些位高权重的人而言那根本不算事,同时为大局多上了一重保险。
要是太子对众人说,以后何老做主,大家记得帮衬一下。底下的人就会想,何老都搞不定的事情,我干嘛强出头?至少也先讲清楚是什么事吧!
换成李必,连人情债都不敢算,一个小官都搞不定还怎么办大事?肯定要直接说没问题呀!
在这么一个黄金阵容的全方位保护下,要做到“这一生,便是一个错处都不能有”,也算是有了希望。
李必无法开展工作的无奈
在这么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下,搭配李必聪明的头脑以及满腹经纶,如果还说虚有其表可能真的有点过分。
那么,电视剧里的他,为什么会显得软弱呢?
其实,太子党抓住了靖安司司丞李必的一个命脉——李必手下没有好用的兵!以至于他在大事发生的时候,不得不求助于一个死囚。
让我们看看电视剧圈的成功案例——
狄仁杰一个人办案,至少还有元芳陪。元芳作为一个万能助手,基本上把狄大人不管的事情都包了。
要求稍微高点,包青天算豪华阵容了,公孙策做副手,展昭贴身护卫,四大护卫兼着跑腿。
那么可怜的李必有什么呢?有两个不怎么听话,官还比自己高的刺头。
李必,靖安司司丞,官居八品左右。
崔器,旅贲军的旅帅,属于太子率府,正七品下。
姚汝能,东宫右卫率,属于东宫左右为率之一,正四品武官。
八品管四品,这么搞不出问题才怪吧。即使李必呕心沥血,调教得再听话,都是隶属太子旗下,太子一个命令就能调走。
太子党也不笨,能想不到这些么?除了故意的还能说什么?
唯一称得上亲信的,也就是檀棋。
檀棋一直以来都以方便活动的服装示人,有一种身手非常好的feel。结果等了48集,也没啥精彩的打斗戏,至少王韫秀穿铠甲还能射个箭。
说什么裙装骑马不方便,我看是小李必找不到合适的武将,拿她充场面了。
每次穿上女装的檀棋,功力大涨,无往而不利。如果为了方便给公子做事,更应该好好利用自己女性的身份。
也许是因为檀棋志向高远,不想拘泥于女儿身吧!
李必的职责,放到现在就是一个首都警察局局长。
诸位可以自行假设一下,现在就给你这个职位,底下安排一堆查资料的文员,一些听令于别人也不太想认真工作的莽人,有一条大家都看得见的通信渠道。
突然,领导委以重任,要你破获一起跨国恐怖袭击事件,你咋办?
是不是越想越不对劲?如果自己不方便出门,勘察现场谁肯认真做?收集证据谁有能力做?截捕匪徒谁肯拼命做?
好不容易认命了,查到一半,能打的全跑了,能查的重伤了,顿时心灰意冷。
这破差事老子不干了!
所以,现在知道李必为什么对张小敬这么如获至宝了吧!因为张小敬就是一个业务能力出色的刑侦队队长。
张小敬离了李必,有一大把听话的下属,有自己的消息渠道,有多年的断案经验,大不了见到哪里出事了直接冲上去打。
可是李必离了张小敬呢?他还能干啥?看着还不成熟的大案牍术,祈祷能推演出用小兵打败恐怖头领的必胜法则?
(正四品武官姚汝能的水平是真的烂,崔器一介莽夫也就是靠着铠甲硬扛,其它大官叫不动,只剩下一群勉强达到最低水平的小兵,跟高手斗?做梦去吧!)
也正是因为太子党完全了解李必所面临的困境,才会在他“一步都不能错”的前提下,默许李必采用死刑犯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
反正这一天比较特殊,先把事情解决了再说。
真要反对,早就直接塞回牢里去了,(还是不得不提)下药迷倒人家的时候不就挺果断的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