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
弱者的诉苦,很多时候并不是为了寻求公道和复仇,而是为了缓解内心的焦虑。
这个认知,是我接听情感热线、做咨询这些年,最深的感触。 婚姻中的受害人,尤其是女性,找我诉苦后,我会给她们一些建议和方法,让她们保护自己,惩戒作恶者。 她们一听,就会非常惊恐地说:“这不行啊,那不行啊,我做不到啊。” 她们真的做不到吗? 不,不,不。 长久以来,在婚姻中卑微且弱势的地位,已经让她们形成了弱者思维,也让她们在惯性中,不敢前行一步,不敢改变半分。 她们宁肯浑身受伤地待在并不舒适的熟悉区域,也不肯用呐喊打破婚姻的铁屋子。
她们倾诉,更大程度上是为了获得同情和陪伴,而不是为了得到救治和勇敢。
这是婚姻中,不少女性最可悲的地方: 她们是受害者,也是丈夫作恶的纵容者。 她们长期承受虐待和伤害,却又对创伤上瘾。
夹在父母情感中,左右为难的孩子,最重要的使命,并不是化身正义的使者,去救赎谁。 而是看清父母情感的模式,厘清他们的功过是非,避免重蹈他们的悲剧。
然后,用可劲儿生长,不断努力,不断突围,活成一颗清醒、独立又舒展的树。 这样,才有资格成为父母中受害一方的退路,和自己小家里所爱之人的摆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