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播的《乘风破浪的姐姐》,让我震惊。
30位姐姐都很优秀。
她们身上,无不散发着现代独立女性该有的魅力,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闪耀着温尔不蕴的光辉。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3位:
目标感极强,甚至有点无情的蓝盈莹。 自我认同感极强,甚至有点憨憨的张雨绮。
看似佛系实则一直在争,观众缘超好的万茜。
不过这里面我最想粉的还是蓝盈莹。
她是黑马。
第一次公演中凭借《别找我麻烦》唱跳俱佳,以及魅力十足的舞台感,惊艳了所有人,也一举拿下全场最高的91分。
郑希怡直接露出了痴汉笑,娱乐圈“老人”伊能静也都直呼叫好。
实至名归,那一期她就是30位姐姐里的top1。
以至于这句“乌云乌云快走开,你可知道,我不常带把伞”和蓝盈莹的深情的眼神,一段时间不自觉地出现在我的潜意识里。
有种魔怔被洗脑的感觉。
是的,我喜欢这样的她。
她很优秀:目标感强,自律,有才艺有实力,努力刻苦,狼性女孩。
这些都是她身上的标签。
却又是一个毫无城府及其简单且善良的人,因为她的野心永远会写在脸上。
就像她自己说的:
“我认为一个人有野心不是可耻的事情,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好好拼搏一下呢?如果你是一个内心充满欲望的人,就应该勇敢地说出来。”
她就是那种很多家长嘴里别人家的孩子。
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努力。
说的就是她。
当然上天是公平的,并没有给她天使般的面孔。
扁平的面庞,看起来略微有点刻薄,自然而然地成了很多键盘侠反复吐槽的黑点:
“不整容,天生女二的命。”
“就冲这脸,想红?门都没有。”
“这平板脸,她出生时,一定是脸先着的地。”
人怕出名猪怕壮,人红是非多。
这很正常。
当然,有人夸自然就有人骂。
公演来到了第2期。
这一期,让蓝盈莹的黑粉们集体高潮了。
这次,蓝盈莹、黄龄和吴昕3人一组。
为了呈现出不一样的舞台效果,蓝盈莹提议在公演上,加上乐器的元素。
这把对乐器一窍不通的吴昕难为坏了。

作为一种可能的提议,抱着想要做到更好的决心。
队长蓝盈莹向吴昕提出了一个要求,当然更是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十天之内,学会贝斯。
理由如下:
而这也直接将吴昕逼哭了,因为她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得到,这也让她陷入了拖团队后腿的自责中。
事后蓝盈莹回复说,这只是一个想法。
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极其有想法,又想把事做到极致,甚至有些偏执的女孩。
诚然在短时间内学会一门乐器,有点天方夜谭了。
但是短时间内,学习一首歌的乐器弹奏,确实是可行的事。
网上一堆这样的过来人和经验。

所以,别着急喷她多自私,不考虑别人感受。
10天学习一首歌的乐器弹奏,确实是一件可以执行的事。
只是对初学者来说,挑战确实是有的。
这对于很多遇难事就逃避,只想呆在舒适区混吃等死的网友来说,难免成了不可思议、无法完成的事。
也自然而然给蓝盈莹带来了口诛笔伐。
毕竟蓝盈莹的这个提议,不符合大众喜欢的舒适生活的态度,同时这种让队友挑战不可能的姿态,间接地伤害了这些人的自尊心。
经过一系列的探讨,最终放弃了乐队的想法,还是选择了唱跳的方式公演。
但是。
蓝盈莹想要呈现出最好的自己,最好的团队表演给观众,这点自始至终没有变过。
所以,她结合队内舞蹈功底薄弱的实情,打算找舞蹈出众的李斯丹妮给她们组做个指导,目的只有一个:精益求精要表演的作品。
是的,她就是这样一个女孩。
时刻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会用尽一切努力让结果变得更好。
要做就做最好,这是她一直以来的信条。
就像她一直以来做到的一样:
自小到大各种市区唱跳比赛的冠军。
2008年,以第一名入学了中央戏剧学院。
2012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凭借都市医疗行业剧《外科风云》获得[第8届澳门国际电视节]最佳女配角。
《演员的诞生》中,在众多实力派演员中,最终获得亚军。
《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次公演第一名。
这些都是90后的她取得的部分成就。
当然她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如果我不努力,就只能回家继承家产了”,这话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过。
出生在上海经商家庭的她,母亲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而为了追随自己喜欢的演艺艺术,不愿继承家业做父母的附属品,她和家人抗争了很久。
虽然父母各种阻挠,性格执着的蓝盈莹还是靠着自学,苦心人天不负,最终还是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不得不感叹。
明明可以啃老,偏要靠自己的努力。
这样的姑娘,真的爱了爱了。
1、喜欢她“自虐”的样子
大多数人一事无成的根本原因是懒和贪。
懒是内动力不足的表现。
没有明确的目标,更谈不上自律的高执行力,这很难成事。
想做成事,更多依靠外动力驱动。
需要被人鞭策。
这是大多数人的样子。
也是各种在线教育市场如此兴盛的底层逻辑之一。
是的,需要被人带着学。
懒就懒吧,还各种贪。
瘫在舒适区。
贪图得过且过的享受。
幻想一夜暴富,又不想做任何改变。
这样的人,注定要碌碌无为一生的。

蓝盈莹却是一个可以带你飞的人。
她自律性和目标感都极强,是个很好的领路人。
在登上《乘风破浪的姐姐》舞台的前两周,她就开始了练习。
背沙袋、压腿、练体能样样不落,一遍一遍熟悉动作,一遍一遍练习气息,只为了呈现一个自己满意的舞台效果,hold住全场。
在追求及时行乐,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的大众眼中,这叫爱“自虐”。
但这种找虐,我看到是一种对自己热爱的事业,在拼命。
从被父母反对,到全力支持。
背后的她用无数的汗水“自虐”,用实际的行动征服了曾经的反对者,也用实力证明了什么叫我命由我不由天。
记得高中时,语文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前半生不努力,后半生不容易。
是的,你不努力生活,生活就会叫你为难。
而努力就是走出舒适区,去挑战,立flag,1年、2年,甚至5年10年如一日的坚持。
如果有幸碰到蓝盈莹这样的人,带着你,是极好的。
跟着这样的人,你一定会早点遇到更好的自己。
《乘风破浪的姐姐》其实是名利场,不是舒适区。
能不匹位,是要走人的。
说难听的,是要卷铺盖,滚蛋的。
所以,当你还不足够优秀时,记得好好努力,敢于接受挑战,也一定要记得感谢帮你接下挑战的人。
因为,你没拼过命,你永远不知道,你自己的上限在哪里。
纵然这样“自虐”的人,看起来不近人情。
也让很多人无法从中找到共情,喜欢不起来,甚至黑蓝盈莹。
但很多时候。
那些真正做事做成的人,都不是靠观众喜爱而存在的。
他们会把更多心思放在自己喜欢的事,为把事做成做好而存在。
像NBA传奇球星科比,近乎偏执癫狂的自虐训练中才得以涅槃重生,成为超级巨星。
像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年轻时,也是个狠角色。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九点前把一天工作做完。
他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
这是我听得关于自由,最好的回答。
还有前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勤奋自律著称。
他的作息时间非常有名:
不论几点睡觉,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读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数十年如一日,自律几近自虐。
必须足够努力,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毫不费力。
是的,想要成为牛人,就得对自己发狠,自虐和虐他,必居其一,或者两条都占。
如果多年后,发现自己的自律坚持了努力了,并没有取得好的结果。
没关系,这不可怕,换个赛道重新开始新的努力。
真正可怕的是,你不懂得“自虐”,就会被社会虐成狗。
2、她不教你如何做人,只教你怎么做事
进入社会后,你会发现很多人都在教做人。
尤其是互联网时代。
这个充斥着大量鸡汤,人人都可以言论的时代。
只要手握键盘,仿佛每个人都成了人生导师。
个个都在指点迷津,激昂文字,有声有色的发表着言论。
仿佛都是官场大佬,职场老手,情商达人。
教做人。
让你合群,学会察言观色。
于是学会做俊杰识时务。
于是学会了附和的笑,假装懂了的掩饰。
于是学会了趋炎附势,溜须拍马。
于是学会委屈自己,美其名曰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最后。
发现事没做成,学了一堆官场交际学,职场厚黑学,商场生意经,慢慢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人。
各种情商至上、教说话、教做人的课程,伴随着商家的利益,充斥着整个网络,数不胜数。
细想一下, 你情商很高,你很会做人。
人生至此。
你做成过什么大事没有?
你取得过什么了不起的成就了么?
你有没有做过什么值得自己和家人骄傲的事?
如果没有,那就少说话,多做事吧。
因为动嘴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只要嘴皮上下一动,就可以口若悬河地口吐芬芳了。
讲道理,教做人谁都会。
但鲜有人教我们如何做成事,如何把事做好。
把事做成的能力,才是一个人是否有为的核心能力。
李荣浩的《年少有为》又唱出多少年轻人年少无为的遗憾。
蓝盈莹身上,我看到的满满都是做事的哲学:
明确目标;
立下flag;
做到最好;
坚持自律;
验收成果。
她的目标里,都是如何把事做好。
这种气氛是会传染的。
这点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其他组的组员们都在各自的大巴车上或休息或玩手机或聊天或嬉戏,她们组在乘坐的大巴车上,唯有她还在看回放视频,发现并指出自己的问题,这时候黄龄和钟丽缇也凑过来看,她对黄龄说:
“待会回去帮我好好纠正一下。”
注重细节,雷厉风行,带动全队,这才是一个人想要把事做成、做好的态度!
也许很多网友至今耿耿于怀她为什么如此严格要求吴昕10天学会一门乐器。
如果你了解一个人是多么渴望把一件事做成做好时,你多少会理解她的发心。
其实不是她自私,也不是她高高在上。
只是相比于照顾别人感受,她更在意把事做得更好,把自己和组员变得更好。
因为在狼性女孩的字典里,没有矫情,没有不行,有的只是把事做好做成。
哪怕最终结果是失败的,也没有遗憾了。
从她身上,我看到的满满都是乔布斯的影子。
乔布斯对于自己员工,可以说是非常苛刻到近乎偏执。
他自己说过:一流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呵护。
这话翻译一下:
如果你承认自己是一流的人才,就要放下矫情,放下情绪,全身心的投入到要达成的目标中,除非你不是。
就是这种精益求精,只对产品负责,不对人的感受情绪有丝毫照顾,不对他人“不可能做成”的意见妥协的乔布斯,才缔造出如此多让世界震惊的好产品(像Macintosh、Mac系列、iPod、iTunes、iPhone、iPad等等都是划时代的电子产品)。
生活中,职场里,很多人经常喋喋不休地教怎么做人,碰到这种人,我一般的态度是:
远离!
远离那些一天到晚教你如何做人的人。
因为他们的心思都放在做人上了,像这种人,做起事来多不靠谱,跟随他们,很难有什么作为,一辈子就毁了。
因此,我一直告诫自己:
“当我还是个废物的时候,要学会闭嘴。韬光养晦默默沉淀自己,多接触和学习功成名就的牛人,才能早日成为一个和他们一样有作为的人。”
因为人的成就,不是靠做人做出来的。
人的成就是靠铁打的实力做事拼出来的。
人最该学的是如何把事做好。
3、她就是她:自信又善良,努力又认真
《乘风破浪的姐姐》里30位姐姐,蓝盈莹就是那个特殊的存在。
长相虽不出众,狼性女孩的她,时时刻刻都在为自己想要的在努力。
这种对胜利、对第一的渴望,说在嘴边,写在脸上,表现在行动上。
而这,显然不是大众所喜欢的。
现在的大众文化,就是喜爱度文化。
有没有实力不重要,只靠一张好看脸,可以吸引一堆脑残粉。
有没有实力不重要,会说漂亮话,就可以吸引一堆追随者。
有没有实力不重要,会哭会闹真性情,也可以有锦鲤一样的开挂人生,收获无数“村民”和“月芽”的喜爱。
也可以看出,大众喜欢的并不是某个不可接触的明星,是明星身上呈现了部分期望中自己 或 投射出来的部分自己。
而狼性文化,常常很不讨喜,因为有野心,渴望把事做好,往往会使人感觉侵入感,不舒服。
这种文化,遵从丛林法则,推崇实力至上。
就像白冰说的那这样:“我把它当成了情感节目,但它就是一个比赛”。
是的,没有任何一场成功背后都是甜言蜜语,既然是比赛,那么拿出比赛的精神。
场下用最卖力的付出,出最多的汗水去排练,打磨作品,场上把最好的表演献给观众。
这才是比赛该有的样子。
而这一点,蓝盈莹在30位姐姐中,做成了典范,甚至有点偏执。
不过这也是我推崇的大众文化:作品优先,实力至上。
我不关心我是否喜欢你,我不关心你长得多么帅气或美丽,我也不关心你的某些行为是否像我。
我只关注你在场上演绎的作品到底如何,是否惊艳到我,能否打动我心。
如果说演技是一个演员的基本修养,那么关注作品而非对人是一个观众的自我修养。
很多黑粉说她好胜心太强,不考虑别人感受。
其实也没有。
从第一期把一旁孤立的孟佳拉到聊天中,还有给黄圣依让出出场顺序,再到后来帮助钟丽缇,以及给白冰争取C位。
这些都体现了她狼性背后,善良的一面。
当然,于观众而言,《乘风破浪的姐姐》就是一场综艺节目,但是对于参赛的姐姐们来说,这就是一场比赛。
就像上面提到的。
比赛就要拿出最好的实力,去拼去竞争,这也是尊重自己,尊重对手,最好的方式。
所以,蓝盈莹,不用在乎别人说你什么,也不用刻意改变什么。
你就是那个小太阳,就像你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的一样:
“没有一个人生来是配角,发自己的光,做自己人生里的主角”。
做好自己,呈现更多好的作品和表演。
我会继续支持你,为你打call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