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

作者: 永远的潜龙 | 来源:发表于2020-01-30 01:59 被阅读0次

武陵春

  《武陵春》,词牌名。清毛先舒《填词名解》云:取唐人诗“为是仙才登望处,风光便似武陵春"为词名。又称为《武林春》、《花想容》。

  说其实到《武陵春》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毕竟读书得时候《桃花源记》可是通篇都得背的,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大概都已经邮寄回语文老师那了,不过“桃花源”的故事应该还是牢记于心吧。

  武陵是地名,《水经注·沅水》记汉高祖二年(前205年)设置武陵郡,最早出现在西汉初年《汉书·地理志》:“武陵郡,高帝置,莽曰建平,属荆州。”

  “武陵郡”之名取之于《左传》与《诗经》,始于汉初,后改“义陵郡”’,东汉时复称“武陵郡”。《中国古代地名大词典》:“武陵,汉置,后汉省,三国魏复置,南朝梁省,唐又置,寻省,故城在今湖北竹溪县东。”

  【梁刘昭注《先贤传》:“晋太守赵厥问主簿潘京曰:‘贵郡何以名武陵?’京曰:‘鄙郡本名义陵,在辰阳县界,与夷相接,为所攻破。光武时移东出,遂得见全,共议易号。《传》曰:止戈为武,《诗》注:高平为陵,’于是改名焉。”】

  武陵因“桃花源”而出名,而桃源,则是竹溪县东南一个地名。历代写“武陵”的诗文,基本上是写桃花源,标题却写的“武陵”,往往把“武陵”当作“桃花源”的代名词。

  首先为“武陵桃花源”传名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陶渊明笔下的栩栩如生,因而“武陵桃花源”声名鹊起。累代文人以此为题材创造出许许多多美好的传说,甚至踏遍武陵山水,试图寻找出一条真正的通往“桃花源”仙境的道路。陶渊明信手拈来的一个传说,到最后却成了一个信仰,后人竞相痴痴寻觅着这样一个超尘脱俗的世外桃源,文人骚客前来游赏、题咏桃花源的诗文、楹联与碑刻不计其数。

  其中便有曲子词大家毛滂。毛滂根据当地流传的曲调,做了一曲武林春,写出他寻找桃花源的际遇和感想,后来便作为曲子词形式传留了下来:

  武陵春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

  剩落瑶花衬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

  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这个词牌有不少人填,最著名的自然要数李清照的《武陵春》。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时年53岁。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相关文章

  • 武陵春

    小寒乍作西风劲,素绒衣三重。一别任国向四月,孤舟宿港城。 砚席恣意尚年少,怎添枕上愁?一曲慢歌故乡事,万语...

  • 武陵春

    秋色厌厌难入梦,月落上高楼。物是人非事事休,未醒泪先流。 一夜愁思箫寂寂,何处入归舟。只怕情深枉付舟,话不尽,在心头。

  • 武陵春

    一树寒梅冰雪沁, 冷香漫枝头。 树下红衣转凤眸, 捧雪团玉球。 忽闻树上公子笑, 欲恼惊还羞。 转向檀郎掷雪球, ...

  • 武陵春

    风搅春花香已尽,天长重了头。夜静残月心难修,孤影两鬓秋。 神往异域风情好,轻启泛心舟。恨是清河变浊流,怎承载,万千愁。

  • 武陵春

    龟虽寿,廉颇老矣,周公吐哺

  • 武陵春

    十载年华已茫然, 回首可堪看。 问苍天归处何岸, 笑道前路难。 夜来雨驻风吹冷, 衾薄身更寒。 莫寻年少欢梦好, ...

  • 《武陵春》

    风住雨停见春光, 早睡凉初醒。 梦里不知身是客, 独唱小情歌。 千山万水又一城, 何日才相逢。 却道门前空留灯, ...

  • 武陵春

    词/何文兴 风止云开天阔远,酒美定无愁。十里花香月色柔,不醉怎能休。都说人生春色好,煮字灌心头。不惧风来夜袭舟,日...

  • 武陵春

    无意桂芳融秋浓,草木羡枝头。 云转风停声声旧,好景不常留。 愿君一壶红尘酒,莫言走,齐消愁。

  • 《武陵春》

    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陵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zb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