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开始的这几个月,全国上下陷入疫情的恐慌,可就在国内控制缓和后,开启了全球的疫情蔓延,美股3次熔断,自己购买的基金也多次跳水式下跌,也通过此次下跌,意识到自己沉不住气,2月3号开年的第一次开盘,一夜之间基金亏损将近1000元,第二天火急火燎的抛了一部分,担心还会继续跌,好在经过一个月的煎熬期,涨回来了还赚了一点点。就在最近的多次下跌后,稳住了,决定就让他继续在那呆着,放一年任由他生长,要是真的亏干净,那也不是我能决定的事,或许就是一场经济危机。
2020年认识小徐后我慢慢试着忘掉小刘,尽可能的不在去想他,不再去关注他的一切,屏蔽他的朋友圈,希望时间能帮我忘掉他,还有那些怦然心动的时刻,不过每当夜晚准备入睡时,脑海里还是会浮现关于他的一切,直到有一天,小熊找我聊天(一个喜欢我的女孩子,一直想追我),与其说是聊天,不如形容是“撩人”,而我偏不上钩,最后在晚上一点,她发了句让我把他拉黑吧之类的话,我看到了,一时以为开玩笑,就没在意于是听歌睡了,第二天回她消息才发现他把我已经拉黑(她还有另外个微信,最后还是会聊天,所以我想,那天说的拉黑或许就是个闹话)
冷静了一下后,心里多少有些失落,感觉被人否定的感觉很不舒服,我问我朋友“波波”,我要不要再加回去解释一下?他说“觉得有戏就加,没戏就不加”,精辟,我选择不解释了,加回去反而会再给她带来苦恼,也正因为她,换位思考后发现,之前我也是这样“追”小刘的,微信上有事没事的去找他尬聊,现在看来多少会给他添加麻烦,记得有次带他去摩尔城吃饭,电梯上他就聊过,有个人向他表达爱慕,总是找他尬聊,可他不喜欢那些总是找他逼叨的人,说喜欢他的人怎么的(大概这个意思)。当时还在开玩笑问他:你说的该不会是我吧?原来你讨厌我。(早就跟他表白过,自己也知道他不会喜欢)他笑呵呵到,没有没有,没说你;现在回想起来,虽然相信他不是指我,但换个角度,我不就是小熊,他不就是我了吗?小熊每次找我聊天的时候,我是怎么想的?……“好烦”“不失礼貌的敷衍”“正常聊天可以”“带一点感情色彩的话语就不想看,也不想回”等等——原来我一直在犯错。
某天晚上又在想他一直睡不着,12点跟问小欧怎么办这样下去,他说建议我删了小刘,确实,我一直有想过尝试拉黑,一直没敢下手,觉得做不了情人还可以做朋友之类的,直到凌晨5点睡着,7点又醒了,早上照镜子,满眼的血丝,不能这样下去了,回房间后,拿起手机,给小刘到了歉就拉黑了——心里瞬间轻松许多
跟小徐没见过面,聊天倒是很多,他也属于健聊型,而且都对电子产品感兴趣,也有相同的喜好,长相嘛,看过照片,只能说不丑,是个正常人就可以了;说实话,慢慢对他产生了好感。有次跟他聊到小刘,说起19年4月为了让他对我有好感,每天晚上都会去跑五公里,就是想把身材练好,只是到五月后感觉到我和他之间始终还是缺了点什么后,放弃了(也有工作的原因,刚好旺季,每天都在加班),他说他也喜欢身材好的,我开玩笑说那我开年也开始锻炼,把身材搞好,这样你就会喜欢(我)了,他正经的回了句:我就说说而已,你干嘛非要去迎合别人(大概这个意思);于是我再次陷入沉思…
19年,每个月我都找机会去见小刘,以吃饭,逛某个地方为理由,约他出来,其实就是想见他,想多见见他,因为认识他的时候他在黄高上高二,所以我也知道他是个“学霸”,至少跟我对比起来是这样的,所以第一次见面,我也会表现出自己也是个爱学习的样子,生活中也会看书之类的,这算是为了他能找到共同点而产生话题,避免尴尬(但是年龄相差太大,就算都是学习,也都聊不到一起,我总不会跟他聊心理学聊管理,他也不会跟我聊函数聊微积分吧);但是加上跑步的事,还有听歌的事(他喜欢彩虹乐团,于是我也去听乐团的歌,去听他歌单的列表,自己却怎么都欣赏不起来),还有其他很多事,这些事与其形容找“共同点”,不如就像小徐说的“迎合”,再不如说这是在舔狗——按照别人喜欢的想法,自己去活成别人喜欢的样子,哪怕自己不适合也要努力表现成那样——噢,原来这个词是这个意思。
19年认识的几个人里,都挺好,刘翰钦认识了几个月后他就回福建了,中间有出来吃过几次饭,也去过一次动物园(以前有约小刘去动物园,他说不感兴趣,却在朋友圈里看到他跟朋友去动物园的照片,或许这就是去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去,哈哈),他回去后,也是在20年,我有跟他坦白去年有阵子对他有些好感,但是那阵子我发现我还是忘不了小刘,他说他也感觉到了,后来几次见面我有点不在状态,我说,我有点不太好意思,感觉像个渣男一样,一边“谈朋友”一边想别人,所以后来见面我就很少聊天了,像他所说,感觉出来我点敷衍。好在这些都不算坏事,现在说出来我也轻松许多。——有机会去厦门再找刘翰钦喝咖啡~
正是这两个月疫情在家,慢慢对自己在感情上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见识。25岁,似乎还有许多不懂,这回一起补全。
成人世界后的社交,变得越来越难,我一直愿意把身边人当朋友相处,久而久之感觉到别人未必会把你当“人”看,彼此心照不宣看着彼此的面具,不会拆穿,不会揭开,都遵循着某种游戏规则去生活,去对待彼此。
准备开年找房子那几天,在软件上看到一个人点赞我一条动态,好奇点开他朋友圈,一张工作自拍里,脖子挂着一个工作牌,凭印象可以看出是“贝壳”的logo,正好在看房源,于是就主动问问他洪山区有没有好点的房源,开年得换个位置了。得知他想转行做设计后,就加了他微信,方便沟通。
初步认识几天后,不出意外的产生好感…而这次也是跟去年认识小刘一样(他高二就认识了,但是一直没聊过天,直到他大一也就是19年开年才见过面)满脑子都在想早点回武汉见他,与小刘不同的地方在于,之前是主动,这次是被动,又或者说,之前想保护一个人,现在想被别人保护…——原来我是个0啊~
认识了半个月,聊天也多少有点肆无忌惮不会那么生硬,但还是犯了之前小刘的错误,所以想改正过来,这些从小经历带来的性格情绪想突然改变有些困难,所以开始写点什么,记录自己的心态变化。
今年25岁,很多时候越发的感觉到一种孤独感,一直想,将来一个人生活没什么不好,慢慢习惯就好,第一次来武汉上班,跟几个同学住一起,每天一起上下班,一起做饭,一起出去玩,那阵子也不会考虑这么多,直到19年一个人住的时候,许多时候下班回房间里,感觉空荡荡,尤其是休息日里,也不知道一个人可以去哪里逛逛,想吃火锅的时候也只能约上同事,有时候也挺难约到一起,第一次咬咬牙一个人去看电影,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女孩子也是一个人来,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才进来,坐在我旁边。以前挺佩服这些人,现在挺佩服自己,迫不得已得习惯起来。
这种没人可以分享,没人可以相互吐槽的日子,得坚持,这也就是成长,就像在公司的这两年,不也都是默默无闻到慢慢全公司的人都认可自己,无数夜晚坐在书桌前,自言自语的讲解设计方案,假装自己对面坐了一个客户,怎么交流,如何卖“自己”,熬过这些日子,终究会蜕变得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