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个视频,说的是9月份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女孩因工作和生活的不如意在街边忍不住哭泣,这时,一位拾荒的聋哑老人走过来,颤巍巍从兜里掏出一把零钱,抽出最大面额的那张——20元,递给女孩,向旁边的便利店比比划划,意思是让那个女孩去买点好吃的。在老人家的心里,姑娘是个孩子,是孩子,只要有了好吃的就会开心起来。
视频很短,却很暖,。在这个人与人刻意保持距离的社会里,没有人会在意路旁一个哭泣的女孩,或者,会把她当成矫情的代表,在经历的刹那鄙视一番。
20元钱,在许多人眼里微不足道。它不够一餐饭,不够一盒烟。可它于拾荒的聋哑老人而言,是他一两百次的艰难弯腰、拾起,是背着硕大的袋子往返废品收购站数次,才能得来的血汗钱。他毫不犹豫递给了陌生人,只因为她是一个姑娘,遇到了伤心事。我不知道老人有没有子女,也许在此刻,他把女孩当成了自己的孙辈儿,见不得她的委屈。
这就是我们骨子里的善良:我可以过得不好,但,不能看到你的不好。
我们已经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习惯把善良装进内心深处的匣箱,上了锁,让它在角落里蒙尘。偶有开启,也仅仅是让它露露头,不敢轻易拿出。我们害怕,我们见过了太多的人心险恶,那些恶,辜负了世上所有的善良。
如果,我说如果,不是老人递给女孩20元,是一位陌生的年轻男子过来询问女孩。那么女孩会放心地接受旁人的好意,看到的人会不会想到别处?本该温馨的事情,会不会陷入争议?
女孩没有接受老人的20元钱。她明白,老人的举动已然是对她最好的安慰,告诉她,这个世上一定会有人,会在意你的痛苦,一定会有人,会抹去你的眼泪,告诉你人间值得。
我们生活在戾气绵延的氛围中。戾气的产生有多种多样之因由,归根结底,是由于冷漠、漠视形成。我们曾经幼稚的认为,丰盈的钱包,花哨的衣服,精致的美食是我们生活意义的全部,一路快步走来发现,我们丢掉了太多太多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与此同时,大部分人得到的,不过一地鸡毛。
拾荒老人游走街头巷尾,居无定所,生活拮据,谁又能说,他活得不如我们?他的心中有着以前的我们引以为傲的一切,可惜,他没有回报。
他需要回报吗?他不需要陌生女孩子的任何回报,但我们应该给予他善良之人应有的回报,老有所养,贫有所依。
在那段视频的评论区,有朋友想要资助老人,亦有人善意提醒,如不在当地,见不到老人的面,请不要轻信任何人。所有的感动在一瞬间回归现实,是啊,如今有多少人,借助别人的同情,借助别人对别人的同情,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在一些唯利是图的人眼中,善良必须愚蠢,同情必须得利。
视频刷刷便过,当时的心境一两天便会遗忘、淡然,可就在老人递出20元时,我们应该记住,所有的善良发自内心,无论世道如何变幻,总有人,守护着美好。
我们,需要这份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