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冒雨骑自行车上班,一手撑伞、一手扶车把。杭州现在是一个大工地,挖地铁、扩马路、盖体育场馆、建小区,骑到办公室,皮衣的背后全是泥汁。中国人在发明词汇方面确实有一手,空气污染这么严重,竟然能够编造出“雾霾”一词,甚是佩服!让我联想到了武则天给自己造出“瞾”这个字。
不过,我完全能理解“先污染,后发展”的痛苦阶段。现在很多“嘴炮”都在说中国为什么不能直接走没有污染的发展道路?
我属于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感受及发言权。改革开放之初,物质极度缺乏,吃不饱、穿不暖,饿的时候,去田里抓青蛙,自己直接动手剥皮烤了吃。
对于中国,要想发展工业,一开始就上马无污染、先进的生产设备,在上面提到的时代,资金哪里来?设备哪里来?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产业工人在哪里?还不是要靠原始资金的积累,用老百姓的血汗钱,甚至健康和生命来换取?
在我七八岁的时候,门前富春江的水清澈见底,水浅的季节,可以看到鱼在水里悠闲的游来游去。炎热的夏天,邀上几个小伙伴,跑到江边,直接光着屁股,一头跃进清凉透彻的江水中,半个小时左右可以横游一个来回,然后一身凉爽的回家吃母亲做好的晚饭。
待高污染的造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之后,我已经上初中。污水直接排放到江里,暑假回到家,想去母亲河畅游的时候,江边已堆满污泥,小心翼翼的一步一个深脚印走到江边,从河床底下泛起阵阵带臭味的水泡,伸到水没膝盖的脚再也不敢往江心走了。现如今,三十多年再也没有横游过富春江。
去年,全域造纸企业关停,任何重污染企业不再引进、批复、开工。每家造纸企业政府给予上亿的补偿款,老百姓喝的水早已是通过自来水厂处理过的水。现在,老家的江边用大块的石料在江边砌筑起美丽的游步道,游步道两侧种上绿树和花卉。附近村民晚饭后,都已经养成到江边散步的习惯。现如今的富裕、美好生活,不都是因为经济发展了,政府有钱了,才能用原先发展起来的资金改善和治理环境。
只有经历过由贫瘠到富裕过程的人,才知道“先污染、后治理”这条路对绝大部分国家来说是难以跳跃过去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在经历了一百多年被列强蹂躏、欺压的民族,必须要拥有自己完备的工业体系,才不会让子孙后代再受到欺压。而要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怎么可能没有一定的环境牺牲呢?
记得父亲在县里创办第一家造纸厂的时候,他也深知对江水的污染,对当地百姓健康的伤害;但是,为了带动家人和乡亲们脱贫致富,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