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的力量

作者: 浪迹天涯vive | 来源:发表于2023-06-13 21:58 被阅读0次

    天气不错,温度适宜。中午在镜湖转转圈走走路,思考思考问题,找了一处树荫下的长条凳子,除了偶尔的鸟叫虫鸣,四周安安静静的。那就坐了下来,准备写点东西。

    不知何时,来了一对中年男女,到湖边看了看,就来到凳子的另一端坐了下来,在那儿叽叽喳喳的说着粗话闲话,还大声放着视频,打扰了我的思绪。

    本来还等着他们自觉离开,最后我自己挺了快10钟还是先跑了。这种不识趣不得体之人,言谈举止素养极差,我不想搭理他们,也没必要纠缠,看都懒得看一眼,一句话没说走为上,换了另一处清净地方继续自己的作业吧。

    这种讨厌的事情,以前也遇到过,你坐在那儿想安静一会儿,偏偏过来几个老太太,非要坐在你跟前呜呜喳喳的说话,传进耳朵里比乌鸦叫还烦。可能人家的本意就是要把你赶走吧?!

    (一)冯骥才先生说过: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这种小插曲有时也让人一时半会儿烦躁不堪,甚至胸闷憋屈。事后一想还是自己道行差,还不优秀。惹不起,躲得起,关键是要修行得道。

    弘一法师讲到:折磨你的从来不是任何人的情绪,而是你心存幻想的期待,世间万物都在治愈你,可唯独你自己不肯放过自己。我们当记得多数时候,沉默不语才是最好的自愈方式。

    这种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小事,最好是直接躲开,直接远离,不要指望有的人能改变自己,不要指望与你认知差距很大的人能有同理心,不要拿他人的无知无理来折磨自己,不要纠结自己的情绪被打扰而想不开,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寄予不值得的人。正如叔本华所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习惯于独处,成为了自己,才能改变自己。

    本来我是想静静的独处,好好的独处,清洗一下内心里的浮躁与杂乱,但是总有外在的打扰与侵蚀。你希望“安静”,一定会有“动乱”来。你希望“美好”,一定会有“丑恶”现。看来,世上的事都是好赖相伴而生、对错结伴而来,凡事都会有福祸两面性吧,关键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认知与行动了。

    弘一法师讲:你不懂我突然的沉默,又怎懂我不想说话的难过。我不需要突然的沉默,更不需要突然的难过,所有的烦恼在我的心境里顶多算个过客匆匆,所有的意乱当片甲不留!

    (二)鲁迅先生说过:一个人的沉默,叫“思考”。我们需要的“独处”,我们的沉默寡言,大约是为了更好的“思考”吧。

    记得前几天偶然刷到的一个视频,正是儿时青少年时,在山野农村木板寒舍与田间地头,春夏秋日常常听到的美妙声音。青蛙叫,鸡叫,蝉叫,布谷鸟叫,此起彼伏,合奏共鸣,都好好听。听了好几遍,让人神往远方,思念故乡,钟情山水,沉溺那真善美的日子。听着那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看着那绿色静怡的田野,在这视频里我体会到了独处与安静的力量。那种沉静安逸,那份亲切温暖,那个丰衣足食,让人倍感幸福美满、和谐美好。

    人言: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则是一群人的孤单。还有人说:寂寞,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则是一群人的寂寞。我觉得都对。

    而我只想说: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安静,也是一个人的清欢。沉默,还是一个人的清欢。

    (三)人越成熟,越喜欢独处。越是喜欢独处的人,内心里充盈而自由、丰满而自在。

    独处是一种体现独立人格的处世态度,是一种自我调整身心的修养之法。独处不是孤僻或孤独,更不是自我封闭和不喜交流,而是一张一弛、一文一武中的“驰”与“文”,是一种相对于“动”中有“静”的爱好与艺术。

    独处是寂寞的充实,是灵魂生长的地方,是思想情绪与大自然的交流体悟,是回归自我的整理整顿与优化调整。有人总结说: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茫茫无序,惶惶不安,害怕寂寞。二是安心定性,做有益事,驱逐寂寞。三是抓住契机,思考体验,享受寂寞。第三种状态正是我们独处的状态。

    (四)独处,有不与众偶之意,有特别之意,还有独居之意。《汉书》中讲到:“君子独处守正,不挠众枉。”明朝王守仁讲过:你辈只要去培养良知,良知同,更不妨有独处。”在高中课文《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先生讲到:“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可见,古来君子爱独处,独处常反思自省,是成熟成长成就的必要环节与手段。

    周国平也曾说:“独处是一种检验,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真正的感受。”忙忙碌碌的人事物,最易让人心浮气躁,甚至浮躁不安。

    心安是归处,独处使人反躬自省,独处使人去伪存真,独处使人断舍离再出发,独处使人心神安定,独处使人前路光亮,独处使人做事有道无乱,独处使人沉稳有度,独处使人自由自在,独处使人自信强大,独处使人能力卓越,独处使人勇往直前。

    (五)我们都了解一种强者现象:牛羊才成群,猛兽总独行。因为只有弱小者才会拉帮结伙相互依靠。庄子说到:“独往独来,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孤独而尊贵。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写道:我总结了三种能使我们发现自我并使之与众不同的方法:每天为自己安排独处的时刻、努力破除束缚自我的恶习、用狂热与兴奋去追求自己的目标。

  习惯独处的人,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出众,有信心有韧劲,不愿意也不会依靠或依附任何人,做事果决利索,朋友不多。一个习惯了依靠他人、依靠外部环境、依靠其他助力的人,是不可能享受得起“独处”的好处与力量。

    习惯独处的人,内心强大而富足,总能及时自我调节情绪和管控心理。无论遇到迷茫或挫折或委屈或打击,总是能够自我化解。一个内心不富足的人不可能做到独处。因为你的焦虑情绪需要他人帮助缓解,你的委屈痛苦需要他人的安慰。

    习惯独处的人,悟性高觉醒早,思想认知总是处在更高的维度,眼光独到,预判精准,喜欢真诚的人,愿意帮助靠近他的人。人言:自身强大,才能为别人排忧解难;内心通透,才能为他人指点迷津。深以为然。

    尼采讲到:只有能够独处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朋友。友情不是他的某种需求,而是他的喜悦;友情更不是他的饥渴,而是他想要分享的丰富之爱。知音难遇、知己难求。如果遇到,是一生的荣幸,值得你用一辈子时间去珍惜和守护。

    孟郊有诗云:“终是君子材,还思君子识。”只有相互珍惜具有独处品质的人,才有结交的必要与可能。

    最后用庄子的话说:“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可见,享受独处,便得自我。享受独处,便是自由。享受独处,便得自在。

    阳光下、树荫里、清净处,只要修行得道,心意安宁,也许所有的地方,都是我们可以独处的地方吧。

相关文章

  • 独处的力量

    每个人都会有爱上自己独处的那一刻,尽管世间再纷扰,在独处时,自己就是全世界。 7岁时,问自己,为什么他人是他人,为...

  • 独处的力量

    曾经把孤独和独处划等号,直到有一天惊奇的发现,孤独是上天的赐予,而独处正在赐予的最高诠释。每个人都需要有独处的时间...

  • 独处的力量

    记得大学的时候,独处的时间很多,经常独自一人在图书馆,随意打开一本书,抑或在某天晚上,室友各自奔忙,一个人安安静静...

  • 独处的力量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大都市里,一个人的身影随处可见。 开始极不适应。看着别人搭伙吃饭...

  • 独处的力量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沉默会说话。 -----题记 似乎从很久以前开始,我就学会了享受独处的时光。童年有多喜欢热闹,长...

  • 独处的力量

    这个奇怪的人 每天需要足够的独处时间 来为自己充电 来弥补内心层次的意义 不怪罪于其他用途的时间投入 因为友情爱情...

  • 独处的力量

    叔本华一直是我非常喜爱的一位哲学家,这次引用他的这句话来表达我对独处的认识。 在这个信息迅速发展的时代,人际交往必...

  • 独处的力量

    记得有次和妈妈聊天,告诉她,“感觉越来越找不到自己了。”或许是读不懂我心里的意思,或许是只解读到了字面,她回复我几...

  • 独处的力量

    “独处亦有清欢事,未必人生尽相知。” 看心流这本书时,不自觉地想起这句话来。原来,独处于生活而言是那么的美好。 1...

  • 独处的力量

    独处亦有清欢事,未必人生尽相知。 纵遇繁花满千树,他日花谢剩枯枝。 国庆长假第四天,值班。 清早到园里转转,一切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独处的力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ch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