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弼马

今天闲来无事,翻出了微信公众号赞赏界面,发现打赏总金额是697.68元。
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并不算什么,但是于我来讲,却算是一点鼓励了。
说来惭愧,公众号开了挺久,但发布的文章却很少。
大概是因为我对于公众号,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总觉得自己那不够完美的文章,不该草率地发去公众号里惹人笑话。
(万一以后成为了大v,岂不是成了黑历史,所以更加谨慎一些。)
兴致一起,我又翻去翻了“年轻时候”写的文章出来。
这里随便放两张片段截图给大家乐一乐。


从图中可以看到,一年前的自己状态还是比较激烈的。
那时候的文章也大都比较随心所欲,甚至不讲求什么完整结构,只图一时之快。
现在看来大多是些“只言片语”,甚至不能称之为“文章”。
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写下这些字的感受,心中迷茫又不知所措。
很奋力地想写,却苦于不知素材何处取用,更不知道目标何在。 每天对于日更又苦痛又期盼,可谓爱恨交加。
既希望能勤勤勉勉写出一些东西来,又觉得自己是在制造无用的“垃圾”。
那时候情绪常常失控,经常在“要不要继续写下去”以及“明天还有没有东西写”之间痛苦地挣扎着。
我把这截图顺手甩给很早就一起写作的伙伴,然后自我调侃一番,接着笑作一团。
大概只有我们之间才会懂得,那种时候的无奈和迷茫,忍不住你一言我一句感慨这一路坚持走下来有多不容易。
而这其中的纠结,也许只有走过的人才会明了吧。
那无数个写出垃圾想哭的时刻,无数个枯坐许久憋不出一行字的绝望,无数次质问自己,为了这看不到希望的事情,牺牲娱乐休息值得与否的时候。
记得最丧的时候,甚至会好几个月都不写。还会因为写不够小三五百字,便全盘否定自己,为难的像是西天取经。
但幸好,我们都没放弃,一路磕磕绊绊就这么走了一年,走到了今天。
但回过头来看现在,虽然除了一些“友情打赏”之外也没什么大成绩,但却总是觉得内心里异常平静。
这感觉时常让我想起电视《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
她为了报答贺函而丢了份不错的工作,而眼下却还有自己的儿子,妈妈,妹妹妹夫要去照顾。
但她却毫不畏惧,对贺函说:
“你不知道,我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成就感,因我一点都不害怕,不慌张。
因为我知道自己有什么,会什么,要到什么地方去,以及我接下来该做什么。”
一年前,她只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做,被丈夫无情抛弃的家庭主妇。
茫然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走上正轨,连去超市当售货员都胜任不了。
而现在,丢了外企的高薪工作却连眼睛都不眨,还自称:“你不知道我现在感觉有多么好。”
“你不知道我现在感觉有多么好。”
这也是我现在最想说的话。
经过这一年的挣扎,我渐渐地从写不出三百字,到每天写出一两千字也不再惧怕。
我慢慢地知道如何从生活中摄取素材,知道自己擅长写什么样的文章,喜欢什么样的作者。
知道自己下一步要去努力做什么,以及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也许我写作的能力还远远不够,但我心中清楚自己要走怎样的一条路,又何尝惧怕抵达不了终点。
话说回来,看着一年前那些激烈到有些可笑的文字,我不但没有嫌弃,反而很感激。没有那时坚持的我,也就没有今日冷静坚定的我。
听闻有一个“傻瓜速率”,大意是说:
“如果此刻的你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傻瓜,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你的“傻瓜速率”越高,就意味着你自我提升的速度越快;反之,就说明你没什么长进,一直在原地踏步。”
也许我现在回头看,是会觉得那时的自己,像个激烈又突进,脆弱又怯懦的“傻瓜”。
但是,这样的感受,不正能说明,我的确是比一年前的自己进了一小步。而且我相信,到明年这时候,我一定会比今年更迈进一步。
正如林肯所说:
“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哪怕走得再慢,我也不会离开写作这件事了吧。
与曾经迷惘过的各位“傻瓜们”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