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迷茫中
现在想想,在学校学习真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目标和途径都被规划的好好的。中长期阶段3-5年,短期阶段一个学期,更短期阶段是一两个周,奋斗的地方就是你所选的城市所选的学校,不需要考虑城市的发展,不需要考虑晋升的途径,只需要好好上课通过考试开心就玩失望就睡,熬到毕业就行了。
然而,毕业了
选择突然一下子变得很多很多
希望去一线城市从事光鲜亮丽的高薪职业,希望能有幸遇到知心爱人携手一生,希望能够在心仪的城市铸造小家温馨生活,希望周围朋友齐聚日子快活而恣意。
这种生活其实真的可以达到!但是别人的...大部分人只能想象一下,羡慕着,然后开始自己普通而现实的社会生活。
选择很多的另一方面,意味着,需要放弃的也很多。
新城市的生活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美好,它大而繁华,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然而有时候对外乡人确并不那么的友好。总觉得毕业一年一直在从事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行业不景气,不知道未来发展在哪里,晋升无渠道,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全国各地布满知心好友,同城约饭却不一定能约到一个人,搬家的日子,跟邻居矛盾的日子,跟同事龃龉的日子,总觉得要熬不过去,然后抹干眼泪又要开始新的一天。
于是在父母一遍又一遍观念洗脑中,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活的这么累,轻松一点不行吗,回老家不行吗,哪里不是生活呢?
于是开始动摇
第一个工作机会,家里很上心,一直在不停打探,然而这时候二线直辖市和四线小城的强烈对比,自己和父母观念的巨大分歧,让我明确告诉他们,我不想去,父母为了让我改变观念,不断用描绘未来的方式劝说我:以后的工作轻松很多了,跟你现在工资差不多,但是假期很多了,在你工作单位附近给你买个房子,再买一辆车,以后压力就小了吧,喜欢出去玩可以放假就去旅游啊,想回家也很方便,自己开车就回了,多好!
于是自己也慢慢被说服,尤其看父亲头上越来越多的白发和母亲已经坏掉一颗的牙齿,很心酸,想离得更近一点照顾他们。
于是有了第二个工作机会,我说,那我回来吧
回来这个念头一起,就再也停不住了,就像人一直屏着一口气向前走,很苦很累但是一直没有放弃,然后这口气突然散了,就再不能像之前那样拼了。
于是再次不可避免提到了要回来以后的生活。这个时候母亲提的是:你知道吗,咱们这边租房子好便宜的,也不给你买了,要不以后找对象的人冲着你的房子来怎么办(说的好像我能找到对象一样...),不是让你买一个加水风扇吗,怎么买了一个那么贵的移动空调以后又不能用,(sz说)你单位离得不远,公交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于是之前那些为了让我回来而描绘的未来,成了一张张大饼和远处的梅林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几个问题
1.只有自己掌握经济基础,才能做任何想做的决定。买房买车这种事情,父母给买了,是父母对你好,然而不给买,你能说什么呢,非要买,不给就要吵架吗?不仅不孝顺,而且在两个孩子的家庭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2.孩子跟父母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思想上,生活习惯,消费观念,林林总总,如果没有掌握经济基础,不想因为这种分歧吵架的话,那就不要屈服而回家,毕竟,当你选择回家的时候,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已经是开始在一部分选择权上的让步了!
这个时候,要不要买房子,买房子的话买在哪里,家里怎么装修,窗帘用什么颜色,今天中午吃什么,你早上几点起床,几天打扫一次房间,这些事情,你的选择权其实真的不是很完全的...
想想当初选择回来的时候,是抱着,我希望轻松一点,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家里人可以帮我 的这种观念,这个时候,如果你花的钱并不是你自己赚来的,那么,就让赚钱的人来说话吧,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3.当你的上层建筑是由别人的经济基础来决定时,你要知道,你的消费理念并不一定被认可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鸡汤,教我们,要对自己好一点,要体验很多的东西,要规避那些不良商家。然而,是每个人都有能力选择吗?有人说,现代的教育将普通人孩子教成了富二代,这种扭曲的观念,我才意识到,我也是有的。每个人都希望追求更好的东西,但当我们自己无力追求,而需要负担我们的父母并不想支撑这种追求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我这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这种富贵的想法真的需要遏制一下,我们总能看见周围人的富有和美好,但是没能看到自己生活的艰辛。
此外,希望自己,要有赚钱的能力,才能有话语权。不希望十年如一日的抱怨房价太高买不起房子,裙子太贵穿不起名牌,学费太吓人供不起孩子上学,抱怨没有意义,不如想想怎么改变。
总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想明白,想明白的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希望能够通过这一段迷茫期,多思考一点,多经历些,多了解一些,然后,能够活得更轻松快乐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