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爱奇艺偶像养成真人秀为何从《青春有你》开始走下坡路?

爱奇艺偶像养成真人秀为何从《青春有你》开始走下坡路?

作者: 林七夕a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15:50 被阅读0次

    1、基本概况

    近几年,“偶像养成真人秀节目”在中国逐渐兴起,甚至在2019达到了男练习生饱和的状态。2019年爱奇艺推出的《青春有你》(《偶像练习生》第二季)、腾讯推出的《创造营》(《创造101》第二季)和“原装”韩国巜404》在偶像市场里接踵而至。

    这种类似于 “养成类” 的偶像模式可以被描述为: 粉丝和偶像互为陪伴、 互为鼓励和成长的过程使粉丝内心得到充分的满足感和自豪感。

    Npc男团

    韩国娱乐公司 CJ Mnet(简称 Mnet)在2016年首次打造偶像养成真人秀节目《PRODUCE101》,这是首个打破娱乐公司界线的竞争类真人秀。紧接着Mnet公司在2017年推出了《PRODUCE101第二季》,《produce48》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节目中诞生的偶像团体在出道后一举成为韩国炙手可热的偶像团体, 在韩国、亚洲乃至全世界都收获了极高的人气。

    爱奇艺正是把握住了这一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的热潮,恰逢其时地推出了《偶像练习生》。

    据了解,爱奇艺当初对这档节目并不抱太大的期望,但是在2018 年1 月 9 日第一期上线一小时后的时间里,节目播放量便破亿,微博阅读量达到 15 亿。截至 2018 年 4 月 6 日收官,十二期节目总播放量达到了 29 亿,微博短视频播放量达到了 142.7 亿,屠榜微博热搜次数达652 次,微信指数峰值达 1490 万,成为2018 年度综艺指数之最。

    但是在2019年播出的《青春有你》(以下简称《青你》)却并没有那么成功,只有在出道那天,因为排名的“诡异”才被骂上了热搜。两个偶像团体出道后的资源和人气更是天差地别。

    unine男团

    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爱奇艺又是如何将《偶像练习生》(以下简称《偶练》)推上当年偶像巿场的顶峰的呢?为何第二季的《青你》却无人问津?

    以下我将会在内容运营、营销运营和用户运营分别进行分析。

    2、内容运营模式

    赛制

    第一期节目的舞台等级评定进行练习生们的分班。

    第二期通过主题曲的考核进行等级再评定。

    第三期发布任务以小组形式进行公演

    第四期公演,观众打分

    第五期排名发布

    第六,七,八期位置测评+公演+公布排名

    第九,十期原创歌曲公演+排名公布

    第十一期导师合作舞台

    第十二期公演总决赛

    首先,总体的赛制规划是很清晰的。除了第一、二期的等级测评以外,基本上是按照“任务发布+公演+公布排名淘汰”的流程。

    而每一次任务发布的标准都会有所不同,比如,第一次除了第一名“蔡徐坤”以外都是按“抽签+选人”的方式来进行歌曲的选择。

    第二次公演舞台按照排名顺序进行选择。第三次是提早通过网络投票的方式让粉丝决定练习生的表演曲目。第四次是“导师+练习生”的合作碰撞。灵活的赛制会使得整个节目更具灵活性,受众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

    《偶像》即使是小组对决也都会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但是《青你》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导师,让它们选择一组上台表演。这样的形式很难贯彻全民制作人的核心宗旨,也会引起另外一组粉丝的公愤。

    其次,区别于以往传统的“评委主权”的方式,《偶练》和《青你》所有的主权都在粉丝的手里,导师在节目当中只是起着辅助的作用。

    整个节目按照“粉丝主导,选手与受众互为养成”的创新形式,粉丝被称为“全民制作人”,这背后反映的是粉丝身份的重要化和中心化。练习生的去留取决于“现场公演的票数+网络投票的票数”。100进60,60进35,35进20,再到最后的总决赛9成人团的出道,全部都是粉丝一票一票投选出来的。

    而所有残酷的淘汰和排名的高低都会刺激着粉丝,她们是练习生强大的精神后盾,同时也是强大的“消费群体”。

    虽然,两个节目背后都有资本的力量,但是与《偶练》相比,《青你》的资本力量更重,从最后一期的决赛的排名就可以看出来。

    板块设置

    “真人秀”的一大特色就是记录性,迎合普通人的窥探心理。而作为主体的练习生们通过节目通过节目组的环节设置来立体化的展现人物性格。

    富有戏剧冲突的排练及生活场景能够增强节目的观赏性,同时有意识地呈现练习生们除舞台歌舞竞演以外更多的个人特质,使练习生人物形象真实可感,更能贴近观众了解练习生的需求。

    舞台纯享版、单人舞台的直拍对正片有很大的反哺作用,一方面粉丝们更能够享受练习生的舞台表演,另一方面直拍的播放量也会成为粉丝之间竞相角逐的数据,加强了节目和粉丝之间的粘性。

    排位的公布需要一整期的时间,但是在排名公布中就会穿插练习生的互动,比如选择“颜值最高的人”、“谁最适合当妹夫”,还有游戏环节,一起去处海底捞等等能够体现“大厂情怀”(练习生的兄弟情)的特别环节。

    在正片以外,还会设置“值班VJ”、节目花絮等等板块来记录练习生的生活。

    就是因为这样的“记录”,才能够打造出“真实”效果。另外,“粉丝主体”的节目核心,所有的活动都是双向的,粉丝pick练习生,为练习生应援,相反的,节目还会专门设置直接 “粉丝项” 的内容—— “逆应援” 环节。

    所谓“应援”,在这类节目中指的是粉丝为自己喜欢的选手进行投票、增加曝光量、 赠送礼物等时间或金钱上的支持,或者是舞台公演时的加油助威行为,这是由粉丝单向与偶像产生联系的行为。

    而“逆应援”顾名思义,就是偶像反向朝着粉丝产生联系的行为,即在节目中通过游戏为粉丝赢取福利,通过节目赠送粉丝礼物。这样双向的互动,是基于“粉丝心理”的出发点,满足粉丝的心理需求,粉丝得到了回馈,这样就更有动力去应援,大大加强了粉丝对偶像、对节目的附着度。

    对比《青你》,该有的环节一样都有,还额外推出《艺能学院》,让观众更了解他们。但令人乏味的是,《青你》为了符合国家广播电视的要求,加入了“老艺术家团队”时不时的进行点评。经常带着练习生出去实践“社会主义价值”,看的人很是尴尬。

    在第一期选座位的时候,《偶练》就做的很好,真实展现他们选座位的情况,许多人物出场都很有特色,同时伴随着笑料。但是《青你》事件把这里剪了,只留在花絮里,并且位置是按照排名来的,减少了噱头。

    《青你》在某些板块上进行了创新和本土化,但是也增加了乏味感。

    叙事方式

    《偶练》用“舞台表演+幕后生活”相结合的叙述方式是对真人秀节目的创新,也是偶像市场潮流的趋势选择。这样的叙事手法也符合戈夫曼的台前幕后理论,进一步满足受众立体式,全方位了解偶像的诉求。

    在《青你》中两组排练通过选手的状态和导师态度的剪辑塑造一个小组的“状态不佳”,在公演时刻该小组又“火力全开”,节目组希望通过这样紧张的气氛来表现他们通过努力训练后的结果,以此制造节目噱头,但是频繁的相似剪辑会造成观众的反感,刻意剪辑的意味也很明显。

    但是,在偶练里面,冲突叙事的手法更具有张力,有悬念却不至于达到噱头的地步,有冲突但不至于达到撕逼的地步。

    比如第一期各个公司练习生出场的时候,就通过导师的反应和其他练习生的话为某个练习生做铺垫。在原创歌曲battle中,一组内的成员人数太多,在高压的比赛中,必须把队内的一些人投走,这个时候,队内的冲突就通过后期的剪辑体现出来。

    但是在《青你》里面,我们很少看到这样的冲突,大家和和气气,没什么竞争心,让观众看的也索然无味。《青你》剪辑有时候真的很随便,淘汰赛里,练习生的感言全部都被剪了。

    多视角叙事

    根据叙事者是否参与到故事以及参与故事的程度,可以将叙事者分为故事内叙述者和故事外叙述者。

    在《偶练》中,摄影机呈现的是故事外的客观叙事者,同时还有很多的故事内叙述者进行多角度的人物事件呈现。

    在比赛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参赛者、其他选手,导师的叙事,甚至连舞台上的公演都会把镜头切换给其他练习生和导师。这样会给观众很强的参与感,但是除此之外,镜头给观众传递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反应,更是一个节目组想要给你的“情绪植入”,我们往往会受到让人观点和情绪的影响,他会造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传输空间,相当于通过“议程设置”传递节目组想让观众看到的东西。

    《偶练》是养成式偶像真人秀,就像他的宣传语“越努力越幸运”一样,他必须要有人物的成长变化。而所有的叙述,都需要完成人物前后变化的对比,才算得上成功。

    而《青你》从最开始到最后,练习生“姚明明”铺垫的太多,人物的成长线也很“虚假”,剧本感很重,为了符合“越努力越优秀”的节目核心价值,铺垫的很不灵活。

    我个人认为,剪辑是叙事方式的载体。虽然是真人秀,但是,“秀”的成分在如今的综艺里面越来越明显。但是这种充满剪辑意味的真人秀都是被二次消化过的,它带着资本和市场的力量,让人无法真正辨析

    3、营销运营

    品牌营销

    正确的价值引导是中国娱乐市场的基础,而《偶练》的定位是“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叙述一群练习生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断拼搏的故事。并喊出契合的口号“越努力,越幸运”,即使是带着老套的鸡汤式味道,但是“梦想”、“努力”等等字眼还是刺激了很大一部分群体的心。

    流量阵容

    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有流量就代表着市场。《偶练》的全民制作人代表是张艺兴,导师阵容还有李荣浩、欧阳靖、王嘉尔、程萧和周洁琼。《青你》的导师阵容当然也很好。他们都是年轻人喜欢的代表。而练习生里面,也有一些原本就有粉丝基础的人。

    爱奇艺平台是“偶练”系列节目最主要的宣传营销平台。 截至 2017 年 12 月,爱奇艺平台的用户数量已经发展到了将近 6 亿,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为《偶练》 的热播奠定了良好的受众基础。

    宣传

    网络综艺节目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传播内容进行大面积的传播,在节目正式开播之前,爱奇艺就利用微博和自家平台宣发了先导片、取向视频、短视频等物料,并设置在微博和爱奇艺泡泡上设置专门讨论区域与观众互动,全方位助推节目的热度发酵。

    《青你》最开始初印象视频出来的时候,就被群嘲“很丑的一群男的”。这里就是节目组化妆师和服装师的问题了,细节方面没做好,导致宣传效果不佳。

    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是很多综艺节目喜欢用的手法,作为养成系偶像节目,更是自带情感投入,从投票到沉浸式的互动,再到具有仪式感的节目形式,全部都投入了粉丝的大量情感。

    节目将练习生台前与台后的素材加以组接、渲染、烘托,搭配煽情的音乐和富有意义的灯光,使观众的注意力与情感在不自觉中被节目引导。

    比如,在公布第一轮比赛现场投票时,镜头给了蔡徐坤大约有5、6秒的迷茫近景镜头,并且插入了他自己表达不知如何突破的话。这就是典型的虐粉现象,之后,蔡徐坤的粉丝拼命打投,就是为了自己偶像不再有这样的心情。

    《青你》的情感营销当然也有,但是能感觉到力不从心的刻意。

    另外每次的淘汰赛都会成为节目煽情的重头戏 ,有关成长、友情、坚持 、梦想的人生话题在节目中被强化,在一次次离别中 , 观众与练习生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共鸣 。

    节目同样也以仪式感的形式表达了对粉丝的重视,练习生和导师通过鞠躬的形式表达出主题曲的宣言“你的一个决定,是我渴望的骄傲。”强调粉丝地位 的同时,无形中也渲染了煽情气氛。

    节目不仅调动受众情感,还把这种情感融入互动中,成为“强互动”的内在动力。例如,节目所设置的全民制作人投票制度,粉丝的投票决定自己的偶像能否出道,而上位圈的竞争更为激烈,这就在粉丝与偶像之间形成了密切联系,在这种机制之下,粉丝要想留住自己的偶像,只有选择刷票,这也提升了粉丝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跨界营销

    赞助商不仅仅是一个金主代表,节目和赞助商是一个互利互惠的过程,节目中植入广告位品牌获得流量,练习生通过拍摄品牌的宣传广告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曝光。

    同时,偶练以用户为导向,讲究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娱乐营销新体验。比如,通过粉丝投票而选出的人气选手就会有在小红书上发布视频给粉丝带来福利时刻。《青你》里面就没有这样的环节,偶像反馈粉丝的情节也很少。

    互动营销

    偶练从赛制设置到赛外粉圈的运营,无不体现着互动营销(上述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如今的去中心化传播过程里,互动是提高用户粘度最有效的方法。

    但我个人认为,偶练的互动营销除了粉丝之间、粉丝与节目之间的互动以外,还有练习生的互动。练习生的互动会产生碰撞,他们的互动有时候被称为“营业”。

    《偶练》里面不论是上位圈的练习生还是中下位的练习生都有自己的记忆点。搞笑的、沙雕的、反差的、霸气的,不同性格的人碰撞到一起自然会产生火花,或者引起“话题度”。这些互动也会为“话题营销”做铺垫。

    但是《青你》里面高热度选手的“捆绑”很明显,“营业”剪辑也明显,经常有人会cue到某一个c位选手。总的来说,练习生很难有自己独特的记忆点,缺乏记忆点的选手是很难被关注长久关注的,而这样的节目也只会很平淡。

    4、用户运营

    偶像市场从来都是粉丝的狂欢,节目把受众内在需求纳入到节目创作之中,所有的设置都是为了迎合粉丝的需求。

    如上文所述,“全民制作人”在赛制、互动、营销中都站在C位。因为就像偶像出道后会给公司带来商业利润,而用户的忠诚度和粘度同样会带来粉丝经济。

    粉丝经济为资本带来巨大利益,同时分粉丝也在偶像身上消费符号价值:

    有人在偶像身上消费梦想,将自身难以实现的愿望或理想等精神追求寄托在这批年轻的偶像身上;

    有人消费情感,自我投射式地将情感附着在追寻偶像的过程中;

    有人纯粹消费颜值,赏心悦目的视觉享受也很好。

    5、总结

    虽然《偶像练习生》是在无版权的情况下从韩国引入,但是他却掀起了国内练习生市场的浪潮,它的成功不仅仰赖的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

    成功是难以再被复刻的,尤其是在日渐功利和浮躁的市场里,《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的成功让很多公司和练习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以致于在2019年,在中国并不发达的练习生市场开始急功近利的把练习时长很短的练习生塞进了比赛,粗制滥造的练习生质量让人大为失望。

    《青春有你》在有了自己的版权后,开始对原来的赛制进行调整,比第一季更亮眼的服化道,却搭配着不合理的赛制,老套的剪辑,剧本化的人物以及愈发猖獗的资本力量。

    面对不断饱和的偶像市场和挑剔的受众,中国偶像养成偶像真人秀所要走的道路还要很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奇艺偶像养成真人秀为何从《青春有你》开始走下坡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gq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