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孩子不再穷追猛打式教育,不再逼迫着他做桌面教学,而是以更加接纳的心态去和他相处,每天除了必须做的日程,比如晚上写作业、饭后自己端碗、上完厕所要洗手、睡前要洗脸刷牙,其他的事情都不再去强求他。
如此这一个月,亲子关系明显好了很多,也不再对曾经一直苦大仇深的上桌面教学的房间表现出太大的排斥。
以前就好像是一分钟也不想在上课的房间待,只要没人抓着他上课,就赶紧跑到卧室飘窗上趴在那里看楼下的行人和发呆,最近似乎很少跑去飘窗了。
不过最近又不停地上沙发靠背,翻上翻下的……以前有一段时间为了不让他上沙发靠背,进家门以后不让他换拖鞋,确实很久没上了,但是去别人家看到别人小朋友上沙发靠背,他也还是很想上沙发上去跳一跳。
自从我想明白——你越是不给他满足,他一定会在你看不到的时候自我满足——这个道理之后,我不太焦虑他的一些行为了,实际上他的很多行为并不一定就是他特有的,很多孩子都可能如此,但其他孩子没有被这么强制对待过。
让他自由自在地玩吧,能够满足了,也就不那么渴望了。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这句话对孩子也适合。
我也更多地能做到,幽默地化解孩子和自己的情绪了,虽然仍然有失控的时候,但是正在进步的路上。况且我和孩子,都不是机器人,即便是进步到巅峰,也不可能没有一点情绪。
在能力方面的提升,相信潜移默化的作用,不那么歇斯底里,不那么用力了。
可能在其他人眼里看来,觉得我是一个无所作为的母亲,自己的孩子是这样一个情况,理应每天像训练军队一样训练孩子,严苛,紧锣密鼓,这样才是居家干预的样子。
可我并不是一个善于计划和总结的人,我想跟随自己的感觉走,跟随孩子的状态走,多带他体验,多跟他说,跟他一起改变。
这样是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其实我还是不确定的。
害怕走弯路,其实过去已经走了很多弯路了。
现在正在走的路是不是弯路,也只有将来在回看的时候才能明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