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一本卡罗尔.德威克女士的《终身学习》,作者从婚姻、职场和生活中举例说明拥有固定思维和成长思维两种模式带来的不同影响。
这本书中教我们如何识别思维模式,也告诉我们如何用好的思维模式来引导生活。
首先我们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设一下这个场景:
你忙了几个星期做好了一个方案,觉得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这时候你的同事有另一个方案,经过探讨老板决定用同事的方案,否定你的;
中午时让同事们等你上个厕所然后一起去吃饭,结果你出来后发现同事提前走了;
下班时下雨了,赶去公交车站搭车时被人挤上了公交结果发现做错了车;
回到家打算给闺蜜打电话倾述今天糟糕的一天,结果闺蜜没接你电话;
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思维。有人会很颓废,感觉这一天糟糕透了,然后自暴自弃。
但有人可能会转变自己的想法,作出积极反应。比如可以向同事请教方案怎么做的,哪些点是我需要学习的,下次吃饭早点去上厕所我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去吃饭了,以后要放把伞到公司就不会淋雨了,可能朋友心情也不好,我再坚持一下等等。
本书运用生活各种案例说明两种思维模式下的不同表现。
比如很多人认为女生学不好跟技术有关的学科,动手能力弱,而这方面是男孩子擅长的;再比如我们习惯了将学不好的东西当作自己没这方面天赋然后放弃,还比如在教孩子学习时,孩子成绩好和不好时不同的态度等等。
这些都是固定思维模式带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案例有两个。
第一个是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的故事。
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可能很多人都想要做那个聪明的兔子,只要不在中途睡觉偷懒就一定能赢过乌龟。
这个故事明明告诉我们要学习乌龟的不放弃的精神以及努力的重要性。
却让有些人认为,努力是不聪明,没天赋的人才要做的事,认为聪明人就不需要这么做。
就像本书作者在刚开始工作时看到同事们挑灯加班工作就认为同事们那么努力肯定是没作者聪明这种固定思维模式一样的。
对于固定型思维模式来说,有两种他们认为的思维:
第一是认为努力是那些“蠢”的人才做的事,我努力就代表我无能;
其次是认为如果不努力最后没成功,那就有借口认为自己不成功的原因是自己没花时间,不够努力而已。
最后固定思维模式的人会发现自己不够聪明,没什么比这个认知更让人感到无助和恐惧。
篮球“天才”乔丹,曾经在自己身披光环,万众簇拥的赛场上失败,而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乔丹,并没有因此感到气馁和颓废。而是下来进行上百次投篮训练,继续坚持学习最后再回赛场再次赢得全世界的掌声。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案例是在恋爱婚姻关系中存在的固定思维模式,他们认为恋爱以后,两人的优点和缺点都会暴露无疑,缺点被放大,然后两人要不就在包容忍耐中在一起要不就过不下去一拍两散。
还有,有人认为不会哄老婆的老公不是好老公的爆款文章,男女交往中,我不说你就一定要懂我的没事儿找事儿的猜心游戏多如牛毛。
作者认为这些都是典型的固定思维模式。
这些固定思维模式会限制我们的进步,阻碍我们的发展。
相反,如果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男女恋爱婚姻关系中,想要幸福,就像创办企业一样,是要共同努力经营的。
就像很多人认为,想恋爱却讲究顺其自然,宅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给人感觉帅锅美女会从天而降自动到你身边。
还有人认为如果在两人关系中需要努力才能维系下去的话,那就不用在一起了,这种感情是没意义的。
作者说这样想法在两性关系中是最致命的。
试想一下,按照这种思想会发生什么,如果只有一方在努力,另一方置之不理,想必会越走越远,两人最终背道而驰。
成长型思维模式,通俗易懂的说就是积极乐观的态度。
生活中面对困难,保持一颗积极心态很重要,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比如引起一对夫妻吵架的根本原因是做家务,丈夫认为家务是女人应该做的事情,换句话说,女人天生应该做这些事情,而男人根本不需要管这些琐碎事。如果有达成共识还好,但现实是因为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真是屡见不鲜。
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固定思维。
如果换种方式,丈夫回到家实在太累了,就跟老婆商量了一下今天家务活希望老婆可以帮个忙,下次老公补上并且说上谢谢老婆之类的话会不会好太多。
本书作者还教给我们如何将成长型思维模式运用到工作职场中,这里就不一一道来。
最后作者告诉我们努力的陷阱。
有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努力,夸奖人时直接叫他努力就好。
但是努力的方式很多,还包括采取新的策略和方法,如果是错误的努力即使努力一万遍也是没有用的。
作者还举例说有些人将自己身上的优点认为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就一味的展现自己让别人向他学习,而犯错时不矫正反而越跑越偏。
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核心只有一点: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成长的,拥有灵活性和开放性的思维。
本书让我有开拓视野,醍醐灌顶之感。
固定思维模式经常被我们运用到生活中方方面面。就像书中所说,一个人可能同时会拥有两种思维模式,要让正向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