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情

作者: Lynn_5b7d | 来源:发表于2018-01-30 13:48 被阅读0次
    小心情

    刚在芒果TV上看了前两天结束的《 2017 阅文超级IP风云盛典》,想想还真是中国市场之大,后劲之足,足以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记得去年12月上旬《经济学人》有一篇文章专门讲了China Literature(话说鹅厂用这种title是不是把自己框得太大了)如何的内容整合, 题材如何的海纳百川、包容万象,并于11月8日在港交所上市,就引得资本竞相追逐,首日便创造了几乎$12bn的市值。之后,又从读者(用户)、作者、投资人、版权问题以及对未来中国网络文学IP这一块儿市场野心勃勃的预期等几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再看看今朝,为此特地找电视台举办一场晚会,排场之大,宣传攻势之猛,和马云刚开始找电视台举办《双十一晚会 》可谓异曲同工之妙。

    现在中国网络文学确实发展够快、够劲,不仅中国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不少人迷上了中国 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网剧,更有甚者比如越南、韩国等一些粉丝还在追网络小说(只想说字幕组、翻译们辛苦了)。同时,欧美的一些年轻人也开始追中国的IP剧,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上YouTube的同学也可以感受到一二。不光是剧,包括一些中国古风歌曲 、乐器演奏,他们也很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超级IP市场蓬勃发展的溢出效应已然显现:润物无声的文化输出。

    晚会上也有作者提出了要创作更好的作品向海外推广中国文化。但看看现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古装玄幻的太多,历史架空的太多,特别是这种剧你说它纯虚幻吧 ,它又要跟你讲一些历史,但硬伤又不少(虽然剧很火),引得历史学家、历史爱好者纷纷吐槽(这些在网络上都可找到),导致不少雷剧的产生,甚至会影响到低龄年轻人的史观。 另外一个就是IP剧和原小说契合度差,引得大量原著粉口诛笔伐 ,充斥于各大网络论坛,2015年网剧《盗墓笔记 》就可见一斑 。

    以前,我觉得是不是书粉有点过于矫情了,但大半年前当我得知《三体》要搬上银幕时,感觉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几年前,我和父亲在一个周二的上午到苏州科文中心 imax厅看纪录片《哈勃望远镜 》,整个厅只有我们俩人,我们坐在倒数第二排中间,四周空荡荡的,带上3D眼睛就跟着哈勃望远镜 进入了太空。我们从五彩斑斓的云团、星系穿越,看到了各种小星系的孕育、养成,类似太阳粒子爆发的宇宙现象,穿越n个银河系,看到百亿光年外百亿年前发出的微弱的光等等,几十分钟的真实影像给我(们)带来的震撼难以名状,我只觉得自己靠坐在椅子上像个脆弱的婴儿。片尾最后影厅灯光亮起,工作人员进来示意我们电影结束,收回眼镜, 我们才意犹未尽地起身,一路无言。走出科文中心大楼,我看到金鸡湖波光粼粼,湖边风吹树动,路上人车井然有序,开口跟我父亲说了观影后的第一句话:“感觉才回到地球啊” “是啊”简简单单的回复,想必他也在默默回味刚刚奇幻的太空之旅吧,随即打开了话匣子,各种感叹。在回去的路上我想到了《三体》, 脑子里浮现的《哈勃望远镜》电影画面,再结合《三体》文字给我们描绘的各种宇宙神秘力量和各种宏大的场面真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到底我们生活在怎样一个维度?我们真的能洞穿低(于我们)维度的生物的一切吗?宇宙真的有更高文明一直在看着我们吗?后来,再次让我联想到《三体》的电影是《星际穿越 》,影片里多维空间的表现让我感受到《三体》局部的一点影子,当然《三体》要更宏大,更激烈。而且《星际穿越》的导演想要的太多(剧粉不要打我)反而影响了科幻部分的篇幅和科幻氛围的连续性,观影体验有所折扣,但不能否认它是部还不错的科幻电影。而中国历来对科幻片的把握不是强项,几乎乏善可陈 。我只承认在很小的时候,在当时幼龄心境下看的一部《霹雳贝贝》。所以,在还没有充分准备好的情况下别急于将《三体》这么好的硬科幻文学作品搬上银幕,就让作者的文字在每个人的脑海里幻化成各自不同又精彩绝伦的科幻大片不行吗?即便要做能否先别用《三体》呢?(PS《三体》英文版已在海外发行,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也捕获了不少海外书迷)

    好的作者创作往往需要沉淀,不论是经验还是时间,读者(或者剧迷)欣赏品味也需要提升,在行色匆匆的当下都少些浮躁,多些耐心,眼光放长远些,珍惜优秀作品,多做优秀作品,丰富我们自己精神生活的同时进而推广海外才会更有影响力、更持久。

    小心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心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nq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