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朋友圈看到一个一起建木屋的活动,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我早就有这个想法,想在学校做,资金、环境、条件限制,想自己做又体制内的限制,后来又加上了疫情,年初在我们的龙首山上看到一个项目出兑,200平的场地虽然不大也应该够用。最近又有了想法,尤其是这学期负责了学校的木工小组,正好可以结合起来,本来木工小组成员我想找五六年级的学生,但学校安排的是三——六年级的,这样人员就有些“复杂”,而且又没有基础,听学生说去年只活动了一次。
根据现状我决定把木工小组改成科学小组,除了木工还可以有其他方面的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当然也可以开展一些大的比如今天看到的制作小木屋的形式,看看学校支持力度有多大吧。
我在想究竟是我胆子小,还是现实残酷呢,想做什么事太难了,资金其实倒不是问题,我也想过自己出也行,但问题是活动会不会带来麻烦:是不是领导、班主任乃至家长想要的,我不是想讨好,但毕竟孩子是人家的,学校是人家的,我只是一个普通老师而己。
有人会说要有闯劲,要勇于创新,但也要和当下的形势相结合,现在课后服务已经开展几年了,我们学校也开始了真正的实施,所以也是我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正好这学期又在新网师参加了小学科学的学习,可以借鉴兄弟学校的经验。这几天写个计划《科学小队动计划》。
就像孩子们搭小木屋一样,只有实践才是最好的方式,我也需要大胆的去实践,当然也要智慧地评估,如何做到既能发挥个人特长又能被别人接受也是实践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