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
——《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
目录
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分类
公有链
私有链
联盟链
区块链特性
不可篡改
去中心化
去信任化
实时性
区块链技术逻辑
区块链加密技术
区块链连接方式
区块链共识算法
区块链分叉
区块链发展历程
区块链参与者
技术社区
传统企业
区块链公司
投资机构
区块链相关应用
支付手段
匿名支付手段
底层基础链
汇款
分布式存储
电子存证
数据交易
股权交易
产权公证
技术联盟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区块链技术及应用面临的问题
51%攻击
数据处理速度有限
安全存在隐患
与固有系统不兼容
监管政策难以确立
数字资产市场行情
数字资产
首次代币发行
政策与监管
中国
英国
欧盟
美国
韩国
日本
发展前景
一、区块链概述
区块链(Blockchain)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综合来看,区块链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形成的,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特性的公共数据库。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解决信任问题、降低信任成本的信息技术方案。到目前为止,解决信任问题的最重要机制是“信任中介”模式,政府、银行都是信任中介,我们对货币,对交易的接受都基于对发钞银行和政府的信任。这是一种中心化的模式。然而也是由于信任模式的中心化,用户的许多需求也会被复杂化。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用户都需要在各类机构中提供各式的大量的证明,而这些手续也为这些机构带来了巨大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资源成本。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取缔传统的信任中介,解决陌生人间的信任问题,大幅降低信任成本。这也是常说的区块链“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意思。
通过区块链技术,互联网上的各个用户成为一个节点并相互连接起来,所有在此区块链架构上发布的内容都会在加密后被每一个节点接收并备份,换而言之每一个节点都可以查看历史上产生的任何数据。各节点将加密数据不断打包到区块中,再将区块发布到网络中,并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连接,生成永久、不可逆向的数据链,这便形成了一个公开透明的受全部用户的监督的区块链。
如上所述,区块链可以实现市场参与者对全部资产的所有权与交易情况的无差别记录,取缔交易过程中所有权确认的环节,因而这可能会是一种可以完全改变金融市场格局的技术,甚至会出现在各行各业以及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里。
2009年1月3日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成熟应用——比特币网络上线,也正是比特币网络使得区块链进一步完善并正式进入了公众视野。目前,类似比特币和超级账本Fabric等的许多应用已经开始出现在生活中。
二、区块链分类
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对所有节点都开放的区块链。在公有链中任何数据都是默认公开的,节点之间可以相互发送有效数据,参与共识过程且不受开发者的影响。已存在的应用有比特币、莱特币和以太坊等等。
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权限仅在一个组织的管理下的区块链。读取权限可以完全对外公开或者从任意程度上被限制,组织有权控制此区块链的参与者。相比于传统的分享数据库,私有链利用区块链的加密技术使错误检查更加严密也使数据流通更加安全。
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只对特定的组织团体开放的区块链,本质上可归入私有链分类下。已存在的应用有R3区块链联盟、Chinaledger、超级账本项目联盟等。
三、区块链特性
不可篡改:区块链加密技术采用了密码学中的哈希函数,该函数具有单向性因此存在于链中的非本节点产生的数据是不可被修改的。同时由于区块链系统共识算法的限制,几乎无法单方面修改本节点产生的数据并使其被确认(除非达到全网算力的51%)。
去中心化:相对于“中心化”的一个概念。区块链系统没有特定的中央服务器,是一个基于点对点技术的开源系统。每个节点共同实现系统的维护并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整个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模式,数据完全公开透明没有中心进行集中管理。
去信任化:任意节点之间的连接或数据交换都不需要信任为前提并受到全网监督,即每个节点都是区块链系统的监督者。
实时性:从信息披露角度来看,数据交换一旦完成便会立即上传到区块链网络中。从数据传输角度来看,如跨境支付这类目前数据处理缓慢的领域,已经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大大提升效率;在日常支付领域,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进步,区块链应用最终会超过中心化应用的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