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走出迷茫,不要小看这个愧对之心

走出迷茫,不要小看这个愧对之心

作者: 断恶3 | 来源:发表于2020-03-13 22:05 被阅读0次

    有的人有愧对之心,感到愧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愧对国家,愧对朋友。经常感觉到有愧,这是对自己严格要求的生动体现。

    反之,也有应得之心。荣誉是我应得的,奖励是我应得的。有些时候,不仅认为是自己应得的,可能还感觉受到了亏待。在单位里受到亏待,组织和领导亏待我了。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感到自己付出了很多,得到很少。因此,应得之心与愧对之心,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曾国藩日记中,写了这么一句话,大抵人常怀愧对之意,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

    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在曾国藩写给四位弟弟的信中,他指出,故或食禄于朝,教授于乡,或为传食之客,或为入幕之宾,皆须计其所业,足以得食而无愧。科名者,食禄之阶也,亦须计吾所业,将来不至尸位素餐,而后得科名而无愧。

    从日记和家书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经常怀有愧对之心。他认为,常怀愧对之心,便是载福之器,入德之门。他告诫弟弟们,要得食而无愧,要得科名而无愧。

    总之,一个人常怀愧对之心,以愧对心做事交友,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好。千万不要愧对自己所得之食,也不要愧对自己得到的科名。得食,得科名,必须经过脚踏实地付出之后得到才能安心。否则,不经脚踏实地、踏实付出得来,心理会很不踏实。

    一名大学生,在学习、工作、家庭各个方面,可以经常想一想,是否常常感到有愧,或者感到都是自己应得的,或者感觉自己受到了亏待。

    一个人对国家,对组织,有愧对之心,说明这个人感到自己付出得不够多,却得到了很多。在愧对心驱使下,更加努力学习,更加努力工作。一个人感觉国家亏待了自己,组织和单位亏待了自己,说明这个人感觉付出了很多,但是得到的太少。这种情况下,容易感到痛苦,感到恼怒且无助于事情解决。

    到底要不要有愧对之心,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常怀愧对之心,这样才能严格要求自己,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断取得进步。

    对国家常怀愧对之心。

    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没有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没有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社区志愿者、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小区保安、人民警察、快递小哥的辛苦付出,很难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当大的灾难来临时,更能体会到有国才有家,体会到国家的强大和温暖。对国家有愧对之心,就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将来做出更多贡献。

    对单位、对学校要有愧对之心。

    一个参加工作的人,如果失去了工作单位,就没有了安身立命之所。一个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如果学校没有了,则很难安心读书。常怀愧对之心,努力工作,为单位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常怀愧对之心,刻苦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同学。

    对父母亲人要有愧对之心。

    百善孝为先。父母养育我们长大,含辛茹苦,我们要有愧对之心。反之,认为父母应该对我好,这些都是我应得的,父母必然很伤心。

    对同事、对同学、对朋友,也要常怀愧对之心。

    一个人对国家、对单位、对父母常怀愧对之心,很好理解。但是对同事,对朋友,常怀愧对之心,相对来说有些困难。很多时候,我们认为自己付出得多,别人付出得少。面对关心、奖励、荣誉,多数时候认为是自己应得的。同事、同学、朋友经常与我们接触,对于缺点或不足彼此心知肚明。这种情况下,仍能常怀愧对之心,的确不容易。与人交往,常怀愧对之心,更容易交到真朋友、好朋友。

    去除应得之心,常怀愧对之心。去掉我受到了亏待的想法,常有自己付出还不够的观念。这样的大学生,这样的人,就像曾国藩说的那样,是载福之器,已找到了入德之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出迷茫,不要小看这个愧对之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tu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