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事情发生

让事情发生

作者: 爱分享的小南子 | 来源:发表于2016-04-11 17:50 被阅读159次

    文:光光老师


    有的人,让事情发生;

    有的人,看着事情发生;

    有的人,连发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

    我们打算做哪一种人呢?

    ——题记

    1、

    有两件开心的事情,一件是公司今日搬到了新的办公地,另一件是某个部门的工作方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说说后者吧。

    光光观察到,整个部门在策划设计产品时是最开心的,热情高涨、活力十足。可一旦需要制作和落实,就再也听不到声音了。

    为什么呢?因为落实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问到他们工作内容和进度时,总是会遇到:“我们在做方案,准备着呢”、“我们在等XXX的回复,他们不给力”……诸如此类的回答。

    可是,让事情发生需要克服困难,因为克服不了困难就创造不了价值!

    “等”和“准备”充分说明了工作方式的被动——这样就只能看着别人把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做成了。

    此次转变是件欣喜的事,至少开始主动地让事情发生了。

    那么,让事情发生需要自身怎样的进步呢?

    2、

    首先,克服主观思维,跳出讲道理的陷阱。

    网上有个段子:黄鼠狼在鸡窝边的悬崖上,立了牌子写道:“不振翅高飞,你就永远不知道自己是只雄鹰!”然后黄鼠狼天天在悬崖下捡摔死的鸡吃。

    P.S.: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读心灵鸡汤也是需要智商的!这也是光光不喜欢心灵鸡汤的原因:虽然安抚并满足了人们的价值体验,但是会使人越陷越深,属于认知陷阱——心灵鸡汤经常性地将我们专业心理学知识曲解,也是为了服务人们的主观需要。

    多数时候,大脑是分不清现实和想象的。看着某个东西,大脑的相应部位会被激活,想象这个东西,大脑的相应部位依然会被激活,只是多了思维的参与而已。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

    换句话说,就是“鸡”如果认为(想象)自己是“雄鹰”,就会不顾危险地跳下悬崖;“雄鹰”如果认为自己是“鸡”,能飞也不敢飞。

    喜欢讲道理的人,通常活在主观世界之中,与生活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若是你相信这些人的话,就会有《后会无期》中苏米的那句感叹:“从小听了很多大道理,可依旧过不好我的生活。”——总觉得这台词不够高大上,转换为:“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轻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喜欢讲主观大道理的、觉得世界上别人特别傻的、抱怨世界多么不合理的人,往往做不成什么事,最后会发现他自己才是那个最傻的主——因为天生万物,本就合情合理,认为其存在问题,更多情况下是我们根本不了解世界,或者说是活在主观世界之中,欠缺理解客观世界合理性的能力。

    3、

    其次,重视客观规律,能够换位思考。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的思维习惯于主观性的绝对化判断,容易忽视客观规律。例如:数学考了85分的孩子,就是比考了80分的数学能力强。

    换个内容再体会一下:女孩子找舞伴,A男孩的能力是85分,B男孩的能力是80分,存在差异吗?可能女孩子会选择颜值和个子都占优势的B男孩。如果A男孩认为自己的舞蹈才能比B男孩高,很不服气,就是忘记了客观规律的重要性。除非,他的舞蹈才华是100分,B男孩的才华是60分,这个差异才有意义,女孩子才可能重新考虑。

    俗话说:“要想知道,打个颠倒”意思是需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孙子兵法》都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说,只晓得自己想要什么是做不成事的,还需要明白合作方想要什么。

    讲道理的人呢,往往站在自个儿的立场自说自话,通常被“道理”熏陶的人们感觉不到这件事与自己有什么关系,也就没什么兴趣了,更不会帮忙让这件事发生。毕竟,咱们是群居动物,群策群力才能做成事么。

    能满足别人需要的、给别人带来好处的、甚至只是给别人带来希望的人,就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忽悠别人的、给别人带来麻烦的、或者本身判断正确,却一直在消极否定别人的人,是难以得到大家认可的,也就失去了让事情发生的前提。

    我的大学同一届的某个女孩初入职场,总是犀利地指出公司存在的问题,却得不到大家的认同。某天,老板单独找她谈话,她以为自己的机会来了,意见会被采纳,结果却大相径庭。老板的大意是:“作为公司负责人,我明白公司存在一些问题,却不需要激烈的变革,稳稳的前行,逐渐的好转才是现阶段的目标,请你以后将注意力尽量放到本职工作上;还有,即使要指出真实存在的不足,也请一并提出改良方案,否则就是无理取闹,影响团队氛围。”

    在学校,科研的变革都是革命性的,在社会上,组织的变革往往是渐进性的,这是规律!老板不会把原来的团队成员都开掉,再变革成另一家优秀的公司,这个过程的风险太大且难以控制。

    很多刚毕业的师弟师妹们总是抱怨世界的不公平、不平等——我将之理解为成长的必然过程。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人家在先天遗传(智商、颜值等),后天教养(谈吐、见识等),发展资源(人脉、金钱等),主观能动(勤奋努力、思维方式训练等)各个方面占有优势,凭什么要与我们公平和平等呢?如果是你这么占有优势,会考虑放弃这些吗?

    在基本权利能够保障的前提下,过多地要求其他方面的公平,是一种对客观规律无知的表现,还是在自己可以做好的方面努努力吧——记住,你的收益一定与你的综合能力相匹配。

    尊重规律可以让事情借势而发生,换位思考可以让事情借力而发生,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4、

    再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皮亚杰特别重视实践在个体发展当中的作用。

    通俗一点儿,做事需要计划和准备,但别指望计划和准备会百分之百完全一样的被实现,这个是小概率事件,多数情况下计划都赶不上变化。只要认准目标,思路清晰,就赶紧开工,别在那儿一直计划或准备。

    创业过程中,本来你想做的是培训,落地的时候却做成了教育咨询,结果在客服层面实现了盈利,最终取得成功的那个商业模式与最初的想法大相径庭——事情的发生起源于一个想法,而想法的实现来源于实践中的调整。

    记得之前做面粉生意的时候,经常靠想象来判断客户的需要,比如在某个大型卖场,观众看完表演会很激动,会有冲动性消费,将有很多人买单,为此,做了长达一个月的策划和准备……结果在实施三天后发现,人们更愿意购买马上就能吃的馒头和月饼,却不愿意带着沉重的面粉去旅游——浪费了好多的准备时间!

    后来,我们增加了邮寄业务,生意好了一些,可是,邮寄中精美的纸质包装总是损坏,客户满意度很低,所以,我们开始改进包装……

    经验告诉我们:想让事情发生,就一定要去实践,不能总徘徊在主观臆想之中。虽然想象让我们感觉很美好,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只有不断地实践,才有可能实现最初的梦想。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让事情发生是一种能力,因为能力与活动紧密相关。

    史玉柱有句话:“什么是人才?就是你交给他一件事,他办成了,你再交给他一件事,他又办成了。”——充分说明了能力与活动紧密相连的关系。

    想改变世界吗?别逗了,这是屌丝该想的事情吗,还是先主动起来,从让事情发生开始吧。


    完稿于:山西省太原市怡和大厦

    时间:2016年4月9日

    作者:光光老师 原创作家 心理学资深研究者   微信ID:ggls171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事情发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wb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