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我不愿意去做的,写作就是其中一件,那份不愿,就像小时候妈妈苦口婆心地劝我吃苦瓜和新鲜的海鱼。如今想来,写作这件事早已被我下意识地贴满了标签。在小学里,它是造句、是作文;到了中学它换了个马甲,变成了“不少于800字”;到了大学就更不得了了,论文;现在工作了,它又是各种教学设计、总结以及心得等。
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想过我为什么对写作这事抗拒。今天我突然在想写作这件事,我开始想自己之前为什么不愿意写作?想来想去,我好像想明白了点,这或许和我性格有很大的关系。简单地说,我属于牙口不好,要吃软饭这一类,太硬的东西我不喜欢,所以会下意识地反抗。小时候我很讨厌吃苦瓜和海鱼,一个苦一个腥,妈妈逼着吃,我死活不肯。奇怪的是,长大了却很喜欢这两样食物,也没人逼我吃,人的成长也应该就是你愿意吃苦瓜吧。读书时不喜欢写作,大概也是因为这是老师逼我写的,所以不喜欢,也因为这样吃了语文的亏。高考时,相对于数学稳定于125分左右的高考分数,语文这种勉强及格的成绩差点把我拍在沙滩上。而这及格的分数还是我拼了命得来的。
与写作结缘的开始,最早应该追溯到高中了。当时意识到自己的语文实在太差了,只有60多分,它就是一只鸡站在八只鹤中间。为了提高语文成绩 ,把这只立于鹤群的鸡稍微拉扯一下,不期望它长成白鹤,至少也得长成一只鹅吧。所以我开始读课外书、写日记。这算是我写作人生的高光时刻了,为了写好作文,我开始每个月看《读者》、《青年文摘》,也开始看厚一点的书了。看的书不多,主要原因还是没钱,身边也没几个人家里有藏书,至今还记得的书目是《百年孤独》、路遥文集、还有第一本自己买的书《萌芽》。为我提供写作素材的主要还是《读者》和《青年文摘》,上了大学就不再写东西了,写作变成了我的前任。
讲完了我与前任的故事,再来讲讲现任,与现任的关系若即若离,有点暧昧。平时是不搭理她的,只有灵感来了或感触较深时才会见见面,见了面也是尽可能地节省时间。因此我比较喜欢写一些现代诗格式的东西,也只能叫东西了,能一个字讲完就一个字讲完,绝不多一个字,哪怕一个标点也不要。
现在的情况是我对写作爱理不理的渣男行为,导致我就算想写些东西也写不出来,偶尔有个想法,我居然找不到词来写,这也是我现在坚持每天写点字的原因了。另一个原因是最近总会觉得自己这些年来没有什么大的进步,这种停滞不前的感觉让我感到焦躁不安,从而让我每天都在自我矛盾中度日如年。所以我希望通过学习写作读书,重拾起对生活的热情,让自己脱离不安。
现在,我每天睡前会选择坐在电脑前敲打几个字。在我把心中的话通过双手变成文字的这个过程,我内心是平静的,时间也变得真实。如果非要说,我愿意把写作比喻成我的发妻,可以不必波澜壮阔,死去活来,但贵在细水长流,携手相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