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你身边的人“啃老”和“不啃老”,哪种过得好?

你身边的人“啃老”和“不啃老”,哪种过得好?

作者: 隐影独酌 | 来源:发表于2022-02-06 17:25 被阅读0次

    今天我想讲讲我身边的朋友的故事,我们是一群79——84年的人,上有老,下有小,恰是人到中年,谈老太早,谈年轻却都饱经了沧桑。

    主角A,晓霞。79年出生,43岁。初中文化,现为一商场销售员,老公初中毕业,现为一电焊工,一个儿子在上大专。

    晓霞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帮助家中种大棚,卖菜,可谓是尝尽了生活的苦辣酸甜。

    当年父母让她辍学帮助家里种大棚的时候她也稍微反抗了一下,但是小小年纪没有什么主意,当听到父母说她学习不行,还混什么混的时候就自卑地不好意思辍学了,半被动半主动地辍学。

    她家盖了一个大棚——种蔬菜。西红柿,黄瓜,豆角,反正应季的,反季的蔬菜都种。她爸她妈每天都忙碌在大棚里,为了日夜照顾大棚,在大棚旁边盖了一栋木制的二层小楼。

    她家的二层小楼一度成为同学们最羡慕的场所,当年家家户户条件都差,当别人家都住土坯房的时候,她家都住上了二层小楼,让我们如何不羡慕?

    但是长年累月的农活劳作却让晓霞怨言颇多。生活在农村的都知道,地里的活永远是没完的,种蔬菜大棚更甚。育苗、插秧、锄草、浇地、除虫、喷药、采摘、售卖......一个环节紧跟着下一个环节,有的时候虫没除完就得采摘,头一天下午摘,第二天早起去卖,卖完接着回来摘......日子周而复始,很少有休息的时候。

    晓霞的辛勤劳作也给她换来了好名声:能干。在晓霞谈婚论嫁的年纪,很多人家上门求亲,都想找个晓霞这样的儿媳妇。在农村,好吃懒做是原罪,勤劳肯干受人尊敬。

    她很快就选定了本村的小建作为结婚对象,经过农村传统的一系列礼节:见面、人家、会亲家,很快就结婚了。

    进了夫家门的晓霞却和在娘家完全不一样。在娘家什么活都干,到了婆家一点活都不干。

    第一不做饭,娘家、婆家轮流吃。娘家觉得亏欠她,没让她和同龄人一样去上高中,上大学,在她结婚之后经常让她回家吃饭。婆家人的脾气都很好,婆婆很能干,也不让新媳妇干这干那。结婚不久,晓霞就怀孕了,更加宝贝她了。

    第二不下地干活。她娘家是种大棚的,只种蔬菜,对其他的农作物不甚精通。况且蔬菜大棚是在室内,不晒太阳,晓霞怕晒太阳,所以婆家人不让她下地干活。

    后来生了孩子,娘家人婆家人都争先恐后地帮忙看孩子。晓霞去了商场当销售员,早出晚归的,孩子她也没怎么管,她没觉得费劲就把孩子养大了。孩子就是学习不怎么好,只考上了一个专科学校。

    孩子的学费是晓霞两口子在掏,但是生活费基本上都是婆婆公公给,现在基本上成了一种习惯。婆婆公公也愿意拿这笔钱,说反正就这一个孙子,不给他给谁呢?

    主角B——小敏,同样也是79年出生,43岁,中专毕业,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老公在一家行政部门。一个儿子在上大专。

    两口子每月工资挣得不少,但是基本上也是啃老族。

    两家父母都是事业单位退休,都有退休金。小敏的老公是独生子,用小敏的话说就是公婆的钱都是她的,不花白不花。

    小敏长了一张巧嘴,能说会道,嘴可甜呢。她天天哄得婆婆乐乐呵呵的,婆婆心甘情愿给她花钱。

    逢年过节,小敏从来不给公婆钱,反而是公婆给小敏钱,让她买衣服,买金货。

    小敏的儿子也是公婆供养长大的,老两口对孙子百依百顺,不但给生活费,学费,从小打大的补课费也都是老两口在掏。

    小敏和公婆住在两个小区,每年小敏家的物业费、暖气费、水费、电费、煤气费也都是公婆在掏。

    小敏到现在基本上不做饭,要么吃婆家,要么吃娘家,要么吃外卖。

    主角C——小雨,84年,大专毕业,一小学代课老师,开着一家培训机构,因为疫情,培训机构生意惨淡。老公在北京IT行业,夫妻两地分居,一儿一女,都在上小学。

    小雨在很小的时候就没了娘,是奶奶把她带大的。爸爸虽然重男轻女,但是仍然让她上了高中,考了大学,可惜只考了个专科。

    等他毕业的时候,找工作就很不好找了,本科生遍地是,专科生毕业就相当于失业。她就应聘到县城附近的一家私企当会计。

    经过相亲认识了现在的老公,老公是一所小学的老师,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总是想辞职闯天下。

    和老公一结婚,老公就让小雨帮他上课,他跑去了北京干IT。后来教育局查得严,坚决不允许只占名额不上班,她老公干脆辞职不干了,全心全意干IT。

    后来县城小学扩建,急需老师,全县范围内招聘代课教师,小雨就应聘到县直小学当代课老师至今。

    小雨也不甘只挣代课老师那一点工资,就在学校旁边开了一家培训机构,招收学生给自己挣点外快。

    她的老公是个大孝子,决不花父母一分钱,所以两个孩子的吃喝穿用也没有花过父母的钱。他满心想着凭借自己的能力买房,看着同龄人这个买房,那个买房,他一直不买。眼看着房价一年高似一年,年前终于狠狠心,一咬牙买了,依然让父母帮忙出了24万,自己凑了26万,才凑上首付。

    从这三个人的故事中我们再看“啃老”

    “啃老”的要求有二:一要有老可啃,二要心甘情愿。

    “啃老”和不“啃老的家庭,差别很大。

    “啃老”的家庭,父母帮忙照顾孩子,孩子能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之中,没有后顾之忧。并且父母管孩子一部分花销或者全部花销,年轻人的钱就攒下来了,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不肯“啃老”的小家庭,夫妻二人都过得累,年纪轻轻,格局就很小,为了房子拼命奔波,没想到房价不等人,错过了买房的最佳时机。而且也没有攒下许多钱,在买房的时候依然向父母借钱。

    结合我身边的很多个事例,都向我展示了“啃老”确实过得好。这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国人都是注重奉献的,尤其是父母,为了儿女甘愿奉献的占到一大半,父母甘心情愿付出,看到儿女过得好,是中国父母最希望的不是吗?

    网上有个很有趣的段子:不想努力了,想回家躺着啃老 ,感觉我的家人也会很快乐。

    我想说:“如果你真的有老可啃,并且家人愿意快乐地让你啃,那就一边努力,一边啃老吧。毕竟啃老也是充分利用资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身边的人“啃老”和“不啃老”,哪种过得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wu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