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蒙特梭利—发现孩子》
今天四点起床,发现夜深人静读书效率很高,总结六天条蒙特梭利经验
1、有些“淘气”你要了解
有个孩子看着地板上一堆沙子,他的妈妈看到后把沙子清理掉,孩子又哭着把沙子聚拢起来,你一定以为孩子是淘气,那就错了。这其实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他就是要物归原位,比如坚持衣服要穿在身上、东西一定要放在刚开始的地方等。你一定认为这样的“怪癖”需要纠正,其实不用多此一举,长大后这些就会消失。
父母要做的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给与正确的协助。
2、成长是一连串的出生
孩子的心智不同与成人,0-6岁,孩子依靠天赋创造,
0-3岁,心理胚胎期,人格未成,靠心灵吸收事物,成人无法介入儿童的心智;
3-6岁,靠双手探索世界,成人可以以特殊的方式介入;
6-12岁,顺从地长大;
12-18岁,身心变化很大,因此会有叛逆等行为;父母要理解。
18岁,生理基本成熟,他不再需要被灌输,而需要独立的判断能力、和自由意志。
3、3岁的“捣蛋鬼”
儿童3岁前靠心灵来吸收事物,3岁后靠双手进行。这双手需要不停地工作,持续玩耍。可惜现实中成人给的只是一小部分,甚至是不合适的玩具。
各种各样的玩具、洋娃娃、买来的沙盘,他们很厌弃,破坏,我们叫他们“捣蛋鬼”,或者因为成人拒绝他们玩水、拒绝他们参与自己的事,让他们专注力变差、无精打采、脱离正轨……
4、孩子要怎样玩?
那么,他想要的是什么呢?
像成人一样做家务,模仿成人的行为,找到适合自己做的事,让自己更完美。比如,做饭、洗衣服等,可以让孩子适当参与。
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些偏远贫寒地区的孩子反而更平和、快乐,他们缺少玩具,但承担部分生活;而越是文明的地方,孩子被无用的玩具塞满,却还是任性、发脾气。
物质的贫乏,反而让心灵更自由。
实践:每天孩子最乐于做的事是帮我浇花、我晾晒衣服时递给我,甚至一次洗澡忘记带毛巾,他可以按照我的指示找到黄色的毛巾给我,2岁半的孩子,真令人吃惊!
接下来我要慢慢放弃那些消遣的玩具,做一些孩子可以参与的事,比如打扫卫生、阳台种花、做居家的手工等。
5、3岁孩子的老师是谁?
3岁孩子内在有一个老师,如果给他自由,他会在这个老师的引导下专注、准确无误地工作,并做的很彻底,比如,他会把桌子的每个角落都擦干净。
6、成人的几个偏见
成人以为孩子会喜欢从易到难,其实孩子喜欢从难到易、甚至跳跃;
成人以为孩子会疲劳,需要休息,其实他们对自己的感兴趣的事不知疲倦,强制休息,反而会让他们失去兴趣;
成人以为安静下来才能思考,其实孩子动作和思考是同时进行的,不使用双手就无法思考,甚至必须不停的走动才能思考。
对此,成人要做的就是,演示给他看、谦卑的观察,判断孩子的需要、提供帮助。
谨记,语言是在教育的最后一步进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