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怎样才能避免过度解读别人?

怎样才能避免过度解读别人?

作者: Rare欣儿 | 来源:发表于2020-11-02 16:14 被阅读0次

    先举几个例子:

    1、男神:“睡了吗?”

    解读——天呢,这个时间问我睡了吗?肯定是看上我了,我要不要同意做他女朋友呢?明年结婚会不会太快?婚礼现场放什么音乐合适?我们要生几个孩子好呢?现在去看学区房应该来得及吧...

    2、母亲大人:“妈,我出去玩啦”

    解读——出去玩?她这么懒一定是别人主动约得她,刚才路过她房间,听到在打电话,声音很温柔,对面一定是男孩子。还化了妆洗了头发,是男孩子没错了,看来我家女儿要结婚了,那么这个男孩子有房吗?有车吗?做什么工作?不行我得打电话问清楚。

    3、领导:“来我办公室一下”

    解读——刚才打瞌睡被看到了?又错过了热点被领导发现?完了,一定是刚才同事发零食我抢得恰好是领导想吃的,叫我进办公室一定是让我留下加班了,或者直接找茬给我降薪,不对,大概可能会辞退我,算了,带着辞呈去吧。

    4、老师讲解的课文

    解读——还记得在学中学语文的时候,最讨厌的问题就是问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古诗还是现代文,我都有着这样的怀疑:老师说的真的是对的吗?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真的这么想过吗?与此同时又有着作者本人在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中拿零分的新闻。好想穿越时空去问一下作者当时是怎么想的。我的初中的语文老师很是推崇《红楼梦》,也很羡慕红学家。我虽然没看过红楼梦,也没有读过红学家写的书,但还是有过怀疑。这样研究红楼梦到底有没有意义,又是不是过度解读。

    5、朋友圈点赞

    解读——朋友圈发一条动态,很在意有哪些人给自己点赞了,同样,对于自己要好的朋友没有及时给自己点赞,就很容易引起发圈者的胡思乱想,猜想自己的伙伴是不是不喜欢自己,怎么不给自己点赞呢?

    那为什么会有过度解读的情况出现呢?

    惰性思维

    有些人在评判某件事情的时候,习惯性看表面,只针对自己当前所掌握的信息做主观的浅显解析。这些想法本质上属于惰性思维,不多想是否有其他缘由、不深想可能存在的特定情况,脑袋一拍第一时间想到什么就认为是什么了。

    延迟满足能力差

    在朋友圈等线上社交环境中,人与人的交往互动有时会存在不同步性。当一方有闲情发朋友圈时,另一方却很可能在为别的事情焦头烂额,刷朋友圈甚至点赞评论的时间就会延迟。如果延迟满足能力弱,没能在发出朋友圈的短时间内看到朋友的互动,就很容易变得烦躁不安,毫无必要地胡思乱想。

    主观偏见

    有些人之所以会对朋友圈的信息过度解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对线上似是而非的信息加以考证,不联系与朋友过往的亲密程度,也不尝试打电话或当面找朋友问清楚事情缘由,直接把对方的行为及双方友谊往消极层面上去想的做法,属于主观偏见。


    如何避免过度解读?

    其实,人们在生活中很难真实、确切地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行为,因为我们都不是别人脑子里的蛔虫,不可能准确地揣测另一个人的思想。因此,过度解读也无可厚非。

    但,如果对他人的过度解读已经影响到你的情绪、生活、社交,那么你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

    1、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是一个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容易过度解读引起一系列内心戏的人,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观察他人的行为。大部分时候,他人的作为可能都与你无关。你只需要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听听音乐看看书,不去注意别人做了什么,只注意你自己,过度解读给你带来的影响就会小很多。

    2、思考你自己的真实想法

    当你对他人的行为产生了过度解读时,可以思考: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假如你误认为一个异性的行为是对你有好感的表现,你可以问问自己:我会这么觉得,是因为我希望TA对我有好感吗?我会注意到TA的表现,是因为我对TA有好感所以才总是观察TA吗?我为什么会认为TA对我有好感,我们的交集足够让TA注意到我了吗?

    假如你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讨厌你、不喜欢你的表现,究其根本是不是你太过担忧别人对你的评价和看法?还是你太害怕别人不喜欢你?

    而别人的看法,真的那么重要吗?

    3、把事情弄清楚

    过度解读的出现就是自己在猜测,而被猜测方并不知道具体发生了什么情况,所以,如果你自己觉得这种情况已经扰乱了自己的心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跟另一方交流,把事情了解清楚,这个比自己在一旁想象要好得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样才能避免过度解读别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ym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