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东哥全额给员工缴纳社保、请全宿迁京东员工吃饭、给身患重疾的员工寻找血型等一桩桩事,温暖了数万京东人内心。
那句 “京东的每一个员工都是我的兄弟。”塑造了刘强东的“中国好老板”形象。
上个月,刘强东又一次上了微博热搜,不过这次不是明大女生性侵案,而是京东的大规模裁员和无底薪用人制,“京东淘汰3类员工”的言论再一次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
对3类员工是这样定义的:
1、不能拼搏的人,无论业绩好坏,职位高低,也不管是老员工还是管培生。也不管是身体原因和家庭原因,凡是不能拼或者拼不动的。
2、不能干的人,也是业绩较差的人。
3、性价比低的人,有的人不断升职加薪,或者因为岗位调动,丧失了性价比,让更年轻、成本更低的人上或者降职降薪。
随后的几天,刘强东也出面做出正面回应:“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真正的兄弟应该是一起打拼,各公司一起同甘共苦的人。”
前几天,马云也放话说,“996应该是一个员工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要996都没有机会,年轻时候不996,什么时候才996?”
不得不说,每一个企业老板都是洗脑和演说高手,很会将“加班”说得理所应当、把“裁员”说得合情合理,将“低薪”说成给员工提供学习成长的机会……
这些从人间烟火上升到人生哲学的漂亮话,任谁听完都会感动得临表涕零,恨不得给公司倒找!
可是公司不是讲人情的地方,企业应该是谈钱的场所。无论是老板,还是员工,集合在一起都是有时间成本的,毕竟公司要发展员工要生存,老板画多少张大饼讲多少大道理都没有用,钱给到位才是实实在在的。
工资,是对一个员工劳动的基本尊重,撇开工资谈情怀,就是在耍流氓。
02员工和企业应该是平等互利共赢的关系
对于京东发布的三类员工里,前两点能够理解,毕竟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就决定了它在用人上必须优胜略汰,无论其中的个体在情感上能不能接受,必须要尊重这样的竞争法则。第三点的理由仔细分析有很多的牵强之处:
什么叫低性价比的员工?性价比不是来形容物体的吗,怎么会被拿来形容人?
从那句“让更年轻、成本更低的人上”就可以看出,企业用人的潜规则是“更年轻、成本更低”,而只有这样的人才配得上是高性价比。
那么,就人的成长期待而言,肯定是希望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逐渐提升,进而拿到更高的薪资。京东的这一规则和个人对工作的期待是相悖的。付出了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劳动,却拿不到与之相应的报酬,这不是赤裸裸的剥削又是什么?
有一项数据调察显示,在中国80%的公司愿意用应届毕业生,90%的HR表示应届生更好管理、成本更低。
用人者永远考虑的是成本,关注的是利润,而忽略了和员工之间不仅仅是雇佣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互利互惠合作关系。倘若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必然会另谋高枝,而企业在不断地招人、选人、淘汰人的过程中浪费的不仅仅是时间还有金钱。就算是用很低的薪水招到了一个更年轻的员工,当假以时日这个员工羽翼丰满,他必然会选择能给到期望薪酬的公司。
一味低成本用人的企业即使短暂盈利,犹如风雨飘摇的海市蜃楼,难以做大做强。
03效益不是靠时间磨出的,真正的奋斗不是低效率的打拼
现在的企业都爱给员工灌输这样的一种思维:奋斗就等于吃苦耐劳,言下之意是不加班、不熬夜、不忙碌就代表贪图安逸享乐。
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奋斗。
我见过对奋斗最好的解释是:“为了一个准确的目标,沿着既定的方向心无旁骛地做事,最终实现目标的过程。”
在这句话里,奋斗有三个条件:1、目标;2、行动;3、结果;
很多公司都喜欢员工不分白天黑夜的干,最好能把公司当家。但是一来工作方向不明确,二来不知道最终想要什么结果,忙忙碌碌,三餐不定,饮食不均。员工做到最后,落得领导的指责,心里一片委屈。
不是所有的工作都是流水线,工作效率也绝非不休不眠能熬出来的,而是需要高质量的奋斗。
如果你加了一晚上的班写方案,领导很认可,领导也很满意,这就是奋斗。
如果你每天长时间工作,都是在做一些很基础很冗杂的事,老板并不是十分满意,更谈不上涨薪,这就是在低效率的打拼。工作没做好不说,有可能会落下一身的病。
我们每个人的精力都很有限,可以奋斗,但觉不可以低效率地打拼。
04真正的奋斗工作8小时完全够用,没必要牺牲休息时间
国家法定工作时间是八小时,这一规则并非胡乱制定,有些人可能没工作到八小时就累了,而有些人八小时以后可能还精力满满。
没有哪一个企业有资格要求员工工作12个小时,就算给出12个小时的薪酬来也应遵从员工的个人意愿。
大自然有其节奏,每个人也有自己的生命节奏,偶尔熬上一天两天或许没问题,时间长了肯定会生病。休息时间应该神圣不可剥夺。
再者,每个人除了员工还应该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他有做好一个员工的责任,也应有当好一个家人的义务。
曾经电视台的一位后期制作师在竞聘部门负责人讲了一个故事,让在场的所有人泪目。
他说:我家离台里不到三站路,走路只有半个多小时的时间,我的孩子却在白天从未见过我。
有一次我早早回去,孩子推门见到我吃了一惊,指着我问妻子:“这位叔叔是谁呀?”
妻子回答:“是爸爸,快叫爸爸。”
孩子看了我一眼,径直地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他说,那一刻,他内心非常受伤。其实三年里自己每天都回去,只是回去时孩子早已睡下了。
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家人,这是很多当代成年人最无奈的选择。
在一个人的生命节奏和角色扮演里,事业代替不了生活。
如果一家公司强制加班,淘汰一些因身体和家庭原因无法高强度工作的人,无疑是让员工牺牲个人幸福去成全公司。这和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以延长工作时间榨取剩余价值,又有什么差别?
把八小时之外的时间留给员工,是一个企业对个体最高的良善。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多重可能的,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每个员工应该有绝对的支配权,工作也罢休息也罢都是一种自由,不应该用所谓的情怀来进行道德绑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