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钢琴曲调,若单独论一个个音符,而没有音符与音符间的连贯,这是没有韵味的,也谈不上曲调优美。同理,打拳从一个定式到下一个定式,中间的过式非常重要,拿、摔之法都在过式的转换折叠之中,阴阳和虚实的变化也在行云流水的过式中绽放。
有的人打拳,单看定式都很美,但当他一旦运动起来,中间的过程就不好看了。太极拳应当在过式中求,倘若不在过式中琢磨,太极拳终究是学不好的。
练好过式的方法是要将内劲路径打通,我在此简称为劲路吧,劲路打通是各种技术特点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劲路不通,说打好太极拳就是一句空话!
劲路是什么呢?劲路应该是自然存在于人体的一种先天的东西,就像大地存在山川河流,天体存在本身的运行轨迹,天地人其实有很多契合的地方,这一点很久以前就被古人所发现。
婴儿一出生时,其实带有很强烈的劲路运行的特征,只是不为人知而已。待其长大,受世俗的干扰,心智受到沾染,劲路反而日渐堵塞,终至荒废难行。
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不断复归,复归到身体的原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个不断解锁的过程,解锁以往不正确的用劲方式带给身体的阻滞,以期实现劲路的通畅,不能在某一点截流。要使周身206块骨头,一百多关节,六百多块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肌肉群,有机结合,让劲力在整个传输的过程中节节递增,而不是递减。
所以劲路是个纲,是主线,是劲儿的运行路线。要牢牢抓住这条主线。纲举目张,收放自如细目任张扬,劲路打通后,沾连粘随这些特点才能得以实现,掤捋挤按采列肘靠这些劲别才有出处,没有劲路这个根本,任何所谓技术特点都难以实现。
劲路源于足,传于腿,主宰在腰,通过以身为轴、以手为轮的转换而达于梢节。就像有大德者云:起式走螺旋,力从足底发。节节要贯串,周身是一家。腹内似海形如潮,转换折叠在于腰。进退起伏身要稳,上下贯串形指梢。这几句不仅是开始几个动作的要领,也是贯穿于所有练习当中的。
动作的外形不能代表“劲儿”,“劲儿”却可以充斥任何形。就像一个体育馆,它的外形是一所房子,当里面有学生上课,就变成了教室;驻扎士兵,就变成了兵营。世人不知道劲儿,而劲儿又可无处不在,这是劲的奇妙和高深。
外静引内动,内动催外形,内在要像大海深处的涌动,外形才能有如潮起潮落、惊涛拍岸。久而久之,渐渐领会,渐渐开悟,最后得“意”,方能忘形。先贤云:拳无拳,意无意,有意无意是真意。或云:无意之中是真意。老前辈也曾说:行拳如走路,打人如薅草。就是说贵在松和自然。
说到松和自然,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无为的修为。练太极不到无为处,万难将劲路练至活泼泼处,人只有在心灵与天地万物相呼应时,其内在的劲路才开始显现,故太极前辈多养正气,古谚语云,气以直养而无害。
山以静待,水以动至,从则活,意则滞,君不见,为理也?意重则滞,精神放松,是肢体放松的前提和基础。在放松的过程中不断优化中间环节的过程,求的是最佳值。要做到把动作的连贯性、平衡性和协调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速度、力度、角度和准确度拿捏得恰到好处。如此,方为知太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