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刷了一部电影,是美国著名导演伍迪.艾伦的电影《另一个女人》,这部电影充满了内省意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交替,是部很有深度的电影,被称为导演的水准之作。
导演伍迪·艾伦拍摄电影的主题不外死亡、性和不道德行为,他善于吸取无声片喜剧的优点,配合自己一套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机智对白,尤其是纽约知识分子式的机智。
他的电影其讽刺对象上至政治,文化,宗教,性,下至电影,电视,犹太人习俗等等,如果不懂得、不理解影片中的人物和环境,他的那种“内行人笑话”的幽默感将无法理解。
所以他的作品很受美国本国观众(特别是知识分子)的欢迎,在非英语国家则有所隔阂,挑剔的法国人称他为“美国电影界惟一的知识分子”。
电影关于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讽刺在本片中非常典型,表象与内心的矛盾、事实与精神的背离、外界评价与自我认知的断层、社会价值的实现和人际关系的破裂,这些都是女主玛丽安所代表的种种问题。
玛丽安是个大学哲学系主任,因为从小品学兼优,一直成长之路颇为顺境,结婚对象也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外人的眼里她是个光鲜亮丽,受人仰慕者。
后来她租了一间公寓开始写作,由于墙壁隔音不好,隔壁心理医生的病人倾诉声音非常清晰,至此另一个女病人对生活的迷茫让她对自己也有了深深的思考。
“另一个女人”的叙述仿佛唤醒了梦中人,玛丽安潜意识中被“自我肯定”埋藏的焦虑和疑惑得到了激发。
在进一步的观察与反省中她发现自己其实也处于人际关系的层层危机中,这些危机只是被各种表象的事实给迷惑和掩盖了。
前夫的闪回体现了玛丽安自私的顶点,她为了事业而打掉了孩子并且没有与前夫商量,离婚15年后,前夫自杀,而玛丽安拒绝认为他是自杀,当然因为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解释。
玛丽安的闺蜜认为她年轻时无意的“勾引”自己的男友,而目的是为了拒绝对方,她需要从各种事实中提取出自我肯定的依据,她非常的自我,也很自私,已经到了无法意识到自己多么自私的境地。
弟弟则认为她苛刻、冷漠、追求事业而轻视人际关系,总是将不快乐转嫁到对待家人的态度上,同时玛丽安的老公与她同床异梦,竟然出轨闺蜜。
玛丽安的继女和学生表现了年轻人以她为榜样,这是事实也是讽刺,继女劳拉认为玛丽安是个楷模,但也容易判断好坏,玛丽安的学生认为她影响了自己一生,但实际上这一评价只能让玛丽安尴尬。
因为她对自己的肯定已经崩塌了,因为她意识到了自己的人际关系是多么的不和谐,她失去了友情、亲情、爱情,或者接近失去的边缘,不过好在她会自省,她又足够敏感可以意识到问题的所在。
影片的结尾,“另一个女人”离开了,不再出现,这预示着玛丽安正在重新找回自己,不需要她的“分身”来帮她打开心锁了。
玛丽安开始做出调整,主动向弟弟示好,发现丈夫出轨后与之分手,虽然她不能跟闺蜜重新开始,可能也不能跟前夫和好,不可能再有孩子(虽然她现在后悔了),也就是说她已经错过了很多的可能性。
但是认识到一个更真实的自己是最重要的部分,起码如“另一个女人”所说,50岁还不算老,玛丽安不用在自欺欺人中度过余生,她终于决心从新做个正视自我之人,也找到写作源泉及个人存在的意义。
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复盘的过程,“吾一日三省”非常必要,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启迪就是要学会不断审视人生,不断反省自我,只有这样才不会忽略与身边亲友真诚相处的幸福与找到个人生活意义的真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