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我们是不是会有这么一种困惑,纷繁复杂的世界,如何辨别清晰的周围的人、事、物呢?其实我们经常会把相同属性的人、事、物进行整理、分类、归类。这其中有用到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标签(Tag)啦,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的,通过标签我们就很容易了解周围的世界了。
本身这个标签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正如老子的《道德经》所言: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就是说世界最初是混沌的状态,是没有名字的。有了名字后就赋予了某物一个标签,这就是它最初的名字了。老子又说,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意思也是说名字是有可能发生改变的,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用的手机,难道说我们一开始就称它为手机吗,手机就不能是MP3、MP4?再过一万年手机还存在吗,会变成什么东西,我们不知道,总之还是一种物质而已,毕竟我们生活在的是物质世界。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物质不会凭空消失、凭空出现,只是换了不同形态存在而已。名字是什么不重要,那么手机的价值是什么呢?手机的本质属性就是一个工具,供人学习、人与人之间沟通联系的工具。老子的智慧是无穷的,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认识到了这一点你觉得标签重要呢,还是不重要呢?这就需要结果导向了,结果导向就是站在结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结果是实施一系列行动之后产生的影响,它是客观事实。
有人喜欢歪曲老子,认为老子是消极避世的,曲解了无为、无欲的概念。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老子的无为、无欲在说什么,《道德经》又是说给谁听的。
老子(李耳)是春秋时期的人,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渴望。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深造。博士又荐其去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写出了文化名著《道德经》,《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其实是写给领导人看的,《道德经》所讲都是老子提出来的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认真了解过《道德经》的人会知道,无为、无欲就是要去除动物性,保持自律的态度,遵从道的规律做事。人更不可能强大到真正去除动物性,什么欲望都没有了,什么都不用作为了。再说了老子的《道德经》也不是说给老百姓听的。我们能从《道德经》学到什么呢,《道德经》很好的概括了世界的运行法则,就是通过道德法三个层面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的。老子真的是一个无神论者,老子认为世界世界最初的状态是混沌的状态。哪来的什么神嘛!
至于道教,中国道教产生于三国,距离老子的年代已经很久远了。人们经常容易混淆概念,道教是从仙的角度讲的,和《道德经》所讲的管理法则,风牛马不相及,不应该放在一起讨论的。我们不要轻易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中间还有灰度,是很多人无法看到觉察到的。你所关注的一切,就是你的全世界。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只言片语,说什么就是什么。也不要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事物的好坏。总之相信世界是矛盾的又是有规律的。
你今天认为的观点是正确的,明天可能就是错的。怎么办呢,是否开始感到焦虑?不是有哲学终极三问嘛!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三个问题问下来是不是更焦虑了?那怎么办呢?
读书是了解自己,了解世界最好的方式。通过读书,形成自己的体系!那要怎么看书呢,看书当然是有方法的。
第一点,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书的内容都是借用了很多别的书的观点的,这本书能看到的观点,别的书也能找到。知名的作者,给他打八折;不知名的作者,给他打五折;从来没听说过的作者给他打两折。 总的来说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
第二点 , 博读。一定要广泛的阅读,不要限制自己只读什么不读什么,这或许会看起来有些混乱。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拒绝了混乱同时你也拒绝了惊喜 。通过大量的知识积累,很多不懂的知识点,这一领域的书没有解释 ,在另外一个领域就会有解释。
第三点,深度。要深度挖掘文章潜藏的未被开发利用的价值,明白作者为什么会引用这个观点,它的依据是什么,又有什么人在使用它等等,诸多的问题。这样的阅读就会非常的有乐趣,带着思考去阅读 ,会让你感觉自己所了解的世界还充满了无数的未知。这种好奇感,会驱使你不断的去探索。
方法有多种多样,换着不同的方法去读书,学会多读书,古今中外的都可以。会挑读,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这个时段你所需要阅读的书,也就是结果导向。最后还要学会做笔记,把看到的知识点都整理出来,唯自己所用。
读书就像一场旅行,读书只坚持一种方法就跟你只在机场旅行很像,好像去了很多地方,但也许你什么地方都没如果。读书要求我们有深刻的改变,那种深刻的改变才能改变你习惯形成的偏见跟固执。
读书其实是不限于形式的,可以看纸质书、公众号文章、用耳朵听书等等多种多样。人们会觉得网络上碎片化信息太泛滥,难道纸质书上的信息就不是碎片化的吗,这里一个观点,那里一个观点。到底听谁的,那就要取决于自己的判断,要有批判性思维,思维方式决定你获取知识的多少。万变不离其宗,知识的体系都是一样的,有主干,有分枝,像一棵大树一样。你阅读量的多少决定你根系的发达程度,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你的冠幅有多大。大道至简、衍化至繁。通过追本溯源就能知道万物发展的规律,触类旁通的预判事物的发展变化。
通过读书我了解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从而了解哲学第一问:我是谁?MBTI职业性格测试结果显示的,我是属于INFP性格的人。
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能给他带来好处和坏处,我们要做的正式文章标题挖掘潜能,让自己的特质在复杂的环境发挥积极作用,适应环境。达尔文的《进化论》说的很好,“适者生存,物竞天择”我们要了解自己的特长,使其发挥最大潜能。
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析法(MBTI),根据4个不同的问题:
①、心理能力的走向,你是“外向”(Extrovert)(E)还是“内向”(Introvert)(I)?
②、认知外在世界的方法,你是“感觉”(Sensing)(S)还是“直觉”(Intuition)(N)?
③、依赖什么方式做决定,你是“理性”(Thinking)(T)还是“情感”(Feeling)(F)?
④、生活方式和处事态度,你是“判断”(Judging)(J)还是“理解”(Perceiving)(P)?
根据4种问题的不同答案,将人的性格分为16种人格类型。
我就是属于那种INFP(内倾/直觉/情感/理解)类型的人。来看下INFP有哪些性格特点,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首先,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平时不大喜欢说话,善于专注(I)的思考问题;
其次,偏好以一种抽象的,具有远见的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来观察周围的事物(N),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发散思维比较好呢?有助于右脑的发育;
然后,他们决定是基于个人价值观的,主观的决定(F),也就是拥有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遇到问题会动用知识储备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不是为了控制他人,只是为了坚持自我。生活非常随意,灵活(P),就是那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处世态度,情绪起伏不大的人。
四种特质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知性特质的治疗者型的哲学家。瞬间觉得自己能量满满,有一种拯救世界的责任感。在十六种任何类型占的比例一般,INFP大概占总人口的4%~5%。
通常,和INFP性格相处是很舒服的事。只有一种情况会使INFP反常,一旦感觉自己所捍卫的价值观受到威胁,他们就会非常强硬。这一点确实深有体会,正常情况下,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后面一点就有点极端了,非理智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忍无可忍的境界了,无需再忍。相信每个人都差不多吧,处于不安全感状态下,人类本能的情绪反应要去反抗。
来看看外界是怎么评价INFP性格的:
INFP性格特点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内在世界,这世界充满了强烈的感情和坚定的伦理道德信念。他们寻找一个能符合这些价值观的外在世界。他们对于那些于他们重要的人和事很忠诚,也会迅速发现能实现他们理想的机遇。他们十分希望了解他们周围的人,通常随和、通情达理,除非他们价值观受到威胁。喜欢一个人就会坚定的喜欢下去,婚姻里面自身是不会出现出轨这个概念的,感兴趣的事情会从一而终,不会轻易放弃。目标很明确,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追求幸福(高于金钱)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经常能够看到,无偿献血、公益活动、助人为乐。
深爱于那些能够进入他们内心圈子的人,INFP们保护着他人的感情安宁,抚慰那些处于压力下的人。被他们渴望和谐的天性指引着,INFP们倾向于通情达理,除非他们的道德观受到了违犯。然后他们会充满激情地为他们的信念辩护。通过机智、策略以及看到问题不止一面的能力,他们可以改变他人所持观点。看到这一条评价,简直无所不能啊,还是不要骄傲自大的好,有优点必定还会有缺点限制的。
INFP们通过自省发展这种洞察力,同时他们需要大量的时间独处,默想和处理新的信息。虽然他们面对复杂的问题十分耐心,但通常会例行公事感到厌烦。虽然并不总是有所组织,INFP们对那些他们重视的事情总是一丝不苟。作为完美主义者,他们可能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有麻烦,因为它无法达到他们的高标准。他们甚至可能在截止日期后重新回头做已完成的任务,这样他们就可以改进它了。看到这一条,自身吻合度非常高,总结的很有道理。天性喜欢独处,不喜欢嘈杂的灯红酒绿。不喜欢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太让人受不了了,当然这也属于缺点啦。
INFP们是具有创造力的类型,通常语言上有天赋。作为内倾者,他们可能更喜欢写作来表达自己。他们的情感主导让他们有交流的欲望,而第二功能的直觉则供给想象力。因为具备象征主义的才华,他们喜欢暗喻和明喻。他们不断寻求新的想法,对改变也适应得很好。他们喜欢在重视这些才华的环境里工作。因为他们个人的信仰,这环境同时还必须允许他们对世界作出积极的改变。难怪我喜欢在群里噼里啪啦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一通,让台下的观众是一脸懵逼。我觉得我不是很能说,学习了思维导图,有了发散性思维,话匣子打开了就收不住了。确实是喜欢暗喻,说话不能太直白,那样有可能会伤害到人。没错,个人信仰是生活的意义,做一个有趣的人。
通常,位居要职的INFP很少,能够做到CEO的就更罕见。然而一旦INFP成为非常高级的领导,他就能使他的下属忠心耿耿。他善于兼顾任务的完成和团队成员的感受。知道了这一点,我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了,人生还是要有追求的,万一实现了呢。
INFP性格的下属,你可以自由发展,并得到很多肯定,也会有人倾听你的意见。只要你努力了,而且没有触及INFP的个人价值,即使失败,你的付出也会得到肯定和鼓励。因为INFP给人以诚恳尊重的感觉,大家轻易不会表达不同意见,所以团队中公开的冲突就会大大减少。
如果你冒犯了INFP的价值体系(请记住,不到事实非常明显的时候你根本不会知道这一点),要得到INFP的原谅非常困难,前提是如果他们还愿意原谅你的话。个人经历告诉我,这句话是对的,有的人闹了矛盾,这辈子也不会再联系了。后来成熟了,认识到这么做好像哪里有些不对,好像是自己做的过分了。
“I”和“F”的一面又使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现的满不在乎。INFP嘴里说“没关系了”,“无所谓了”,而事实上要获得他们原谅并不像表面上这么容易。如果一个EJ犯了错,道了歉,INFP就会给他一个典型的INFP式的回答“没关系了”,“无所谓了”。EJ天真地以为没事了,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啊,好像有点小心机耶!不知道这是属于好事呢,还是坏事呢?还是结果导向,如果INFP打算打击报复了,就是坏事了。如果INFP自己默默承受伤害,受到10000点伤害,有自我疗伤功能的嘛,常作不死是为生,这看起来也不是一件坏事。
有优点就一定会有缺点的啦,下面来分析下INFP的性格缺点:
工作潜在缺陷
由于追求完美主义,可能会拖延工作任务;同时取悦于太多的人;固执地不按照逻辑和事实调整自己的看法;花费太多的时间反复琢磨而不采取行动(拖延,以后好好分析下拖延这个社会性问题)。
发展建议
需要学会现实地工作而不光是追求完美;需要发展其坚韧、讲究实际和说“不”的自觉行动;需要更加强调和重视事实和逻辑;需要发展和实施行动计划;设定切合实际的期望值;重视让步;不要太主观地看待问题。
理想主义的兴趣
多数的理想主义者对买卖行为缺乏兴趣,很多人会追求自然科学领域的事业。他们通常会选择同语言文字打交道,并希望直接或间接的与他人交流。理想主义者非常容易被文学作品所感染,并倾向于以这种天生的易感性来解释它,喜欢任何形式的虚构性描述--故事、诗文、传说、神话,都能让他们感到快乐和力量。
理想主义者并不局限于文字的研究上,理想主义者高度集中在社会科学领域。尤其是精神康复方面,他们能够在精神健康服务方面得到极大满足,习惯于选择其中最人道主义的方法,提供服务咨询。
他们不惜任何努力使人们具备良好的自我感觉,并热心于道德、对正误的判断,而不是培养一种积极的自我形象。理想主义者和护卫者型的人都是道德守卫者,但前者关心的是幸福,后者关心的是正义。
他们在工作中,有个非常特殊的天赋:征募、训练、部属、发展和忠告等方面。他们擅长对他人的成长和成熟过程产生影响。他们不把教育看作训练和求证的过程,而是一种对个人关系的邀请。形成人际关系,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然而,过多干预他人的事情,可能会让人生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