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很多机构的生产系统已建设完成,在保证生产的有序进行后,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经营决策成了管理者面临的最大任务。商业智能(BI)就是在这种背景成为支撑企业经营分析的一大利器。
根据 IDC 中国的报告,2020 年中国商业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 5.8 亿美元(约 40 亿元人民币),而且每年还以近 20% 的速度增长。目前企业对 BI 系统需求旺盛程度可见一斑。
不同于信息化建设中的其他项目(如交易系统)由行业软件开发商(或称系统集成商,以下简称集成商)来承接,BI 项目大多数情况都由 BI 厂商直接承接并交付。BI 系统的建设与实施需要很深的行业知识,但为什么具备这些经验的集成商却很少涉足 BI 项目呢?
原因是:不是不想做,是做不了!
我们知道,在一个领域没有相应的技术储备和 N 年的积累是很难打磨出成熟软件产品的,专业性极强的 BI 产品更是如此。而大多数集成商缺乏 BI 方面的技术积累,想完成一个这样的项目,要付出的工作量相当巨大,贸然接下很可能得不偿失。甚至因为缺乏可演示的产品,连获取这种订单的机会都没有。所以,集成商在面对 BI 项目时,最多也就只能是和 BI 厂商合作,而难以独自承接。
结果,这些 BI 项目自然落到了有技术积累的 BI 厂商头上。那么,,集成商的旁观(不竞争)是否能给 BI 厂商带来丰厚的利润呢?
答案可能出乎意料:BI 厂商也很难赚钱!
一个成功 BI 项目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其一是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其二是具有相应的行业经验。BI 厂商虽然具备较强的技术储备,但往往在行业经验上却与集成商相差甚远。有时终端用户可能因为厂商 DEMO 做的很炫酷(BI 项目中往往包含可视化需求)选择了这家产品,结果在项目建设中发现业务经验缺乏会严重影响实施。因为你需要了解这个行业的业务术语,这样沟通起来才不会出现口径不一致,且效率更高;你需要知道用户更关心哪些数据,这些数据在哪里;甚至有时你需要根据经验提供一些系统性建议。这些内容就没法通过“长得好看”来提供了,只有在这个行业深耕多年的集成商才知道,而 BI 厂商大都并不熟悉。由于行业经验缺乏导致 BI 项目建设失败的案例(上线了但并没多少业务在跑,沦为面子工程)屡见不鲜,个别能成功应用起来的项目,则需要 BI 厂商投入巨大的成本来学习行业经验,从而出现厂商接项目,赚项目而不赚钱的状况。而这其实也不是终端用户愿意看到的。
这样在 BI 业务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集成商有行业经验但做不了 BI 项目,因为缺乏技术积累;BI 厂商有技术但做不好,因为缺少行业经验。看起来进入了一个死循环。如何解决?
解决方向有两个,一个是集成商补足 BI 技术能力,一个是 B 厂商补足行业经验。
补足行业经验没有捷径,只能通过一个个项目来积累,虽然初期终端用户可能成为“小白鼠”,不过没办法,这是一个必经且漫长的过程。
而补足 BI 技术能力这条路想象的空间却要大很多。
行业经验是可复制的,可复制就可以造就高利润;而 BI 技术也是可以复制的,同样能造就高利润。原来集成商和 BI 厂商各自只具备一个能力,做不了或没利润也就不奇怪了。那么集成商如何补足可复制的 BI 技术能力呢?
嘿嘿,用润乾报表。
润乾报表有近 20 年的历史,在 BI 方面的技术积累自不必说,提供了完整的固定报表、多维 / 自助分析及可视化功能(BI 应用的主要构成)。
固定报表方面,润乾报表独创的非线性报表模型很好地解决了中国式复杂报表的开发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业界的标准。除复杂报表支持较好外,还提供多种导出打印方式、图表呈现、数据钻取、锁定表头、折叠报表…等功能。
多维分析方面,润乾报表支持基于雪花模型的自助关联分析,可以有效减少因需求变动而频繁更改模型导致的自助报表不灵活。支持多维分析常见操作,切片 / 切块、旋转、下钻 / 上卷…
可视化方面,润乾报表提供 DashBoard 功能、移动端支持,提供 Echarts 和 D3 等第三方开源图形接口,可以满足从普通图表混排到领导驾驶舱,再到大屏展现的全面需要。
另外,润乾报表还提供了开源的 BI 分析前端以及开源的报表中心,集成商可以随需修改。这些功能可以全面满足 BI 项目建设的需要。
嗯,听起来不错,是这么个理。
且慢,上面说的这些功能不是许多报表 BI 产品都有的么?集成商随便找一家 BI 厂商合作不就行了,为啥要单提润乾报表呢?其他报表或 BI 产品难道就不行?
还真是,目前业界产品中只有润乾报表能让集成商变身为 BI 供应商。
润乾报表是当前主流 BI 产品中唯一定位为中间件的,因而拥有非常好的集成性。而市面上几乎所有 BI 产品都只能独立使用,不具备良好的集成性。
为什么强调集成性?要知道,BI 项目不只是仅给用户提供 BI 核心功能,而是一揽子 BI 解决方案,除了要满足 BI 核心需求,还要实现其他跟用户业务强相关的个性化需求,良好的集成性可以让集成商很方便地将 BI 功能无缝嵌入到自行开发的主系统中整体提供给用户,就好象完全是自己做的一样。而集成性不好又不开放源码的 BI 产品则只能独立使用,很难让集成商把自己的行业经验融汇进去,硬去集成也会显得像是两个无关的东西拼搭起来的。
润乾报表提供了多种 tag 和 API 嵌入方式,除了固定报表,其他 BI 相关功能也都可以集成到应用页面中,而且还提供了开源的 BI 分析前端和开源的报表中心供集成商进一步改造。
反观其他 BI 产品通常以独立应用为目标,缺乏可集成性,这样可以开箱即用(虽然仍然有实施工作),适合直接面向终端(承接 BI 项目)。但这实际上会与集成商形成竞争。润乾报表仅用来集成,不面向终端用户,自然也不会与集成商竞争。
产品价格也是重要因素。润乾报表企业版本中最低售价仅 1 万元 / 套,还提供了年买断方式,用户可以在一年内不限量使用产品(永久授权)。年买断价格从 8 万起,如果一年做 20 个项目,每个项目平均成本仅 4000 元,这在 BI 项目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其他成熟 BI 产品的价格通常要高出数十倍,即使能在技术上合作也会导致集成商剩不下多少利润,而且只能面对高合同额的订单,缺乏竞争力。
此外,润乾报表还支持 OEM,开发商集成润乾报表后可以更换 LOGO 和产品名称打造属于自己的 BI 品牌,从而在补足 BI 技术能力后更进一步。这也是其它 BI 产品不会支持的商务政策。
所以,无论是从产品成熟度、集成性、价格和 OEM 支持的某一方面来看,还是综合来看,润乾报表的确是集成商变身 BI 厂商的唯一选择。
需要提醒的是,润乾报表只提供 BI 相关的核心功能(如固定报表、多维分析和可视化),而外围的用户登录、组织机构、角色权限等平台管理功能则需要集成商自行封装, 并针对润乾报表提供的通用页面进行改造(反正有源码),以体现根据行业和用户特征,从而做出拥有自己特色的 BI 应用,这样才能做到差异化,充分利用集成商自有的行业经验。否则如果只是简单地拿来即用,那会导致同质化竞争,就只能拼价格,很难获得丰厚的利润。这些封装和改造会带来一定的工作量,不过并不大,不会超过常规项目的级别。
我们前面说过,可复制才能造就高利润。当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集成商有了润乾报表这样成本几乎可以忽略的成熟 BI 技术支持后,就可以打造出非常专业的 BI 解决方案,而这样的解决方案竞争力是极强的(经验足、成本低、技术强),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从此集成商可以不再望 BI 项目而兴叹,信心十足地抢一抢 BI 这块蛋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