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爸爸的生日。我在电话的这边跟他说“生日快乐,希望他能健健康康的,胃不要再疼了。告诉他我想家,想他们”。我听到了他们的欣慰的笑声。真好。
我习惯的称呼爸爸,从小到大就是这么叫的。在爸爸妈妈的那个年代,大家都叫父亲,也叫爹。其实都是那个人,只是叫法不同而已。但是,在我心里,父亲这个词,好像更多了几分严肃与厚重,大有着“父爱如山”的深沉与严厉。在多数人心里,那份深沉与厚重,往往成了我们表达爱的鸿沟。我们害怕去表达自己的爱,我们会觉得那样显得太矫情,显得太幼稚,甚至于显得自己不成熟。
可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应该是能够勇敢的对爱的人表达爱啊,大大方方的表达爱,不扭扭捏捏,不娇柔做作。
我们从小学习的儒家文化中,“发乎情止于礼”的表达方式似乎也已经深深的刻入骨髓,我们的传统文化教会我们要含蓄而不张扬的表达自己的爱意,对家人,对爱人,都是如此,我们羞于用语言来说出“我爱你”“我想你”这类表达爱的话,我们害怕被冠上矫情的标签。我们渴望被爱,却总是被动说爱。我们渴望被爱,却总是一副“沉默是金”的姿态。
如果,换种方式表达爱,能让家人、爱人和朋友感到快乐,感到幸福,那么,为什么不呢?
爸爸在我二十多年的生命里,一直就扮演着一位严厉的父亲的角色,我敬他,惧他,但是,我更爱他。说他严厉,也并不全是,毕竟在我犯了错的时候,妈妈可比他严厉多了,这时候,竟然是严母慈父的组合。那个时候,我认错甚至都带着几分胆颤,哪里还敢对他们说爱?
后来离开家去读书,假期回学校前,叮嘱我“别忘了每个星期至少给家里打一通电话”总是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儿,有时候忙到忘了,有时候是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几个星期不打一通电话回家,总是他们,巴巴的,打来电话。
以前不理解父母,明明没有什么话好说的,也没有什么非讲不可的话,却还非得每个星期都通话。不是周五就是周六周天,说怕影响到我上课。现在想来,那时候不懂事的人仿佛不是自己,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会不懂?怎么会想不通呢?怎么会一直觉得烦呢?他们只是想听听我的声音了,只是想我了。第一次听到爸爸说“因为想你了,就给你打个电话,又怕你在忙……”,我是哭了的,眼泪大个儿大个儿掉的那种。那一刻,心里充满着愧疚,同时又被幸福充斥着。
毕淑敏说:爱怕沉默。太多的人以为爱到深处是无言,其实,爱是一种很难描述的情感,需要详尽的表达和传递。
希望我们都能做那个勇敢表达爱和传递爱的人。而不是等着被爱,被表达,自负的以为你的爱即使不说他也懂,而事实是,你不说,别人未必真的懂。我们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爱与不爱的猜测中,那样多不划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