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的异师慧宗非常喜爱兰花。
一天,惠宗禅师要外出弘法讲经,临走前,他交待带子要护要他种的兰花。
对于师父吩附的事,弟子们当然非常用心地去做,把那些兰花服侍得无微不至。
但不巧的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傍晚时天气还是好好的,看不出有一点要下雨的样子,弟子们便没有把兰花搬到室内。到了半夜,却突然下起大雨来,狂风怒号。
第二天一早,弟子们起来一看,一个个顿时傻眼了,只见师父酷
爱的几十盆兰花被狂风暴雨打得七零八落,不成样子了。
过了几天,慧宗禅师终于回来了,他的弟子惶恐不安上前迎接师父,准备接受另一场“狂风暴雨”的洗礼。
没想到禅师明白事情的经过后,神色依然是那样的从容自若,平静地安慰弟子们道:“没什么,你们知道,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慧宗禅师的风范,应该使我们的心灵产生醍醐灌顶般的震撼。
其实,事物的运行有固有的规律,许多事情有时是我们不能控制的,只是我们希望能控制一切,所以才造成了灾难。
我们对不符合自己意愿的部分持抵触情绪,一厢情愿地去追求理想中的完美境界,而不能接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个事实,这就导致了悔恨的情绪纠缠于内心,折磨着自己。要想不让自责、抱怨的念头留带于心中,关键就在于如何运用智慧去决定说“是”或“不”,而不是按照自我的立场去直接反应。我们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已经发生的一切。当你不小心犯了一个低级的错误时,你感到痛惜、悔恨、懊丧,这都是正常的,但不必据此认为自己是个“不可救药”的人。
所以,所谓的“悔悟”,对所做的事情感到后悔之后一定要善于“悟”,不能一直悔下去,正如有一位名人说过的那样:“人不可能不犯错,但重要的是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我们的心情就好像是原本晴朗光明的天空,而悔恨之心就如同乌云,如果一悔即悟,乌云随风散去,心灵依然是晴空万里。但假如悔而不悟,乌云越积越多,那就是满天阴霾了,我们就会看不清方向,就容易再犯同样的错误。
悟,就是要悟到世界原是不完美的,但不完美中又包含着完美,正如没有长,哪里来的短?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也是一样,是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令人满意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俗话说得好:“百密一疏”,“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即使思考得再缜密,有时也难免会出些疏漏;即使是非常聪明的人,在千思百虑中,肯定也会偶尔要做到“悔悟”,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全面接受自己和人生的本来面目。当悔恨、自责的情绪在心中纠结着,只有你能尽快地接受这个现实,这些负面情绪才能被你察觉到,你才有可能采取措施去克服并超越它。
当你能用开放的心包容这一切时,你会发现自己发生了了奇妙的改变。以往那些总是干扰你的消极感觉失去了控制你的能力,你就能轻松上阵,快乐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