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跟希希以及基于金句统计开展后续工作的大伙道个歉,金句的统计工作是我分内之事,在希希提前2天告知的情况下,一直拖延到5月1日到来之前的半个小时才搞定(并且希希已经统计过一遍了),愧对劳动群众的称号。这里尤其要感谢希希,组长范儿爆棚~在联系不到我的情况下,希希代我将数据汇总,保证后续工作及时推进,特别感谢!
或许从工作内容上来说,这是一件小事,但我自己却无法轻易的原谅自己,结合这个事情本身以及近期对自我的一个思考,在此做一个反思。
(1)关于希希
希希是美工组的组长,或许在美工组的聊天记录里,她并不是一个活跃分子,但是美工组却到处都有她的身影。除了例行的工作安排以及作为美工组发言人这类常规工作,帮忙救火或临时补位等突发性工作我相信也不是第一次,希希让我看到了一个大家长的担当。
在美工组这个大家庭里,海蓝、蜗蜗、红娘子、妖妖、冬冬、周周、君君、明明、黑黑、江江、雯雯、畅畅包括后来的凡凡、琳湘、馨乐,大家都是很厉害的人,从综合能力来说,希希在里面可能并不算最出彩的一个,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坚持与担当却无法不令人动容。作为小组的成员,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或者心情偶尔任性,但是作为组长,她却注定要扛起这份责任。
不同于公司这类组织架构,公司上班,大家首先都是在做一个有偿劳务,本质上是拿时间去换金钱,因为分工的原因,所谓的“领导”天然就拥有一定的权威性;可是线上社群却恰恰相反,大家花钱去寻求能力的提高,去链接更多的朋友,性质截然相反。不同的定位带来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能力要求,除了大家自身的责任感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希希自身的个人魅力,感染着、激励着、团结着大家完成美工组的“连队职能”的同时,大家也能在美工这个团体中收获知识、彼此付出,达成心的链接。她是这个组织的内核,其他人的发光、发亮会更加增加这个团队的向心力,最后汇总成美工组小宇宙,自成体系,稳定运转。
(2)关于自我
最近突然发现自己是一个“戏精”,很具有迷惑性,在别人眼里,我这个人工作负责、待人诚恳、爱看书、有见地,诸如此类,褒奖大于批评;就我自身来说,其实这些都是表象,你看到的是我想让你看到的,渐渐的我自己也忘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活成了他人眼中的样子。
比如说工作,目前来看其实我并不是真心喜欢从事的东西,有的时候甚至是厌恶,厌恶应酬、厌恶喝酒、厌恶干着这些我觉得繁琐、无意义的内容,但是我还是做了,讽刺的是还干成了别人眼中的优秀员工。
比如说待人,其实从内心来说我真的愿意一个人躺在沙发上躺一天,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断绝外部交往,完全放空自己,可是我还是活成了别人眼中那个健谈的、诚恳的人。
比如说看书,我喜欢看书吗,或许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是真的喜欢,可长大后的我其实是为了别人的喜欢在看书,买过的书真正看过的不足十分之一,剩下的十分之九目前看来给别人参观的意义大于我实际的阅读需要,别人一句你好喜欢看书哦,给我带来的是当时的窃喜和深深的自我厌恶。
比如说见地,真正的见地从来都是用朴素的言语来清晰表达观点,而不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哗众取宠,那些高深的词汇只是掩饰我知识匮乏和精神世界枯萎的遮羞布。
我真的是一个“戏精”吧,我一直在反复的询问自己,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是懒散的我间歇性的又会把这个人生最大的命题给抛在脑后,懒癌深度患者。我现在的状态类似于一个空心的木偶,操控木偶的丝线在别人的手里。
现在越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强大的内心,强大的逻辑框架是一切的根本,套用现在很火的一个词就是心智模式,这种东西是由由内而外的,明晰着你的方向、驱使着你的外在行为,强化着你的行动力。她就像是船的锚,不管船如何飘摇,始终不会随波逐流。
其实有时候挺羡慕那些被洗脑的人,比如说传销组织,你会觉得他们很傻,可是他们内心很是富足。现实生活中,你会觉得很多人没有格局,没有思想,说出来的话,你能有10000个贬低的理由,可是人家活出了自己的内心,而你呢,自视甚高的你却始终是一个缺“心”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