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70王阳明的人生

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70王阳明的人生

作者: 放下皆得 | 来源:发表于2024-09-18 20:47 被阅读0次

    王阳明的人生宣言

    王阳明的人生宣言只有三条:

    第一条:心即是理。

    在王阳明看来,天下一切大道理只有经过我们的心,发自我们的心,依凭我们的心,才站得住,无法由人心来感受、来意会,来接受的理,都不是真正的理,不应该存在。因此,王阳明说,心外无理,心即是理。

    这一来,一切传统的,刻板的,空泛的,强加的大道理都失去了权威地位,它们之中若有一些片段要想存活,那就必须经过新的测验和认领。

    王阳明并不反对理,相信人类社会需要普遍的道德法则,但是他又明白,这种普遍的道德法则太容易被诠释着者歪曲改写、裁切了,即使保持了一些经典话语也容易僵化衰老。因此,他把道德法则引向内心,成为内在法则,让心思来衡量,让心塞来过滤,让心房来剔除,让心泉来灌溉。

    他所说的心既是个人之心,也是众人之心。他认为由天下之心所捧持的理才是天理。

    有人一定会说,把一切归于一心,是不是把世界缩小了,其实这恰恰是把人心大大开拓了。把天理大道,万事万物都装进心里,这就出现了一个无所不能的伟大圣人的心。

    在江西平叛时那么多军情,地形,火器补给,车马船载等专业需求日夜涌来,而兵法、韬略、舆情、朝规、军令又必须时时取用,他只有把内心当做一个无限量的仓库才能应付。查什么书,问什么人都来不及,也没有用,唯一的办法是从心里找活路。

    于是像奇迹一般百里皆通。全盘皆活,百里在何处相通?在心间。由此可见,心即是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生宣言。凭借着这样的人生宣言,我们看到一批批有心人离开了空洞的教条,去从事一些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入心的事情。这就是王阳明时代的君子。

    第二条:致良知。

    心为什么能够成为百里万事的出发点?因为它埋藏着良知。

    良知,是人之为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意识,不学、不虑就已存在。良知主要表现为一种直觉的是非判断,以及由此产生的好恶之心。

    王阳明所说的良知很大,没有时空限制,他说:

    自圣人以至凡人,自一人之心以达四海之远,自千古之前以至于万代之后,无有不同。是良知也者,是所谓天下之大本也。

    把超越时空,超越不同人群的道德原则看成是天下之大本,这很符合康德和世界上很多高层思想家的论断。所不同的是,良知的学说,包含着与生俱来的性质,因此也是对人性的最高肯定。

    良知藏在心底,天下之大本藏在心底,而且藏在一切人的心底,藏在自圣人以至凡人的心底。这种思维高度让我们产生三种乐观,一是对人类整体的乐观,二是对道德原则的乐观,三是对个人心理的乐观。把这三种乐观连在一起,也就能够以个人之心来普及天下良知了。

    把致良知作为目标的君子,自觉地担负着把内心的良知扩充为天下之大本的责任,因此一定不会遇到困难就怨天尤人,而只会觉得自己致良知的功夫尚未抵达。这样他一定是一个为善良而负责的人。

    在这个问题上,王阳明概括了四句话: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从浑然无染的本体出发,进入有善有恶、知善知恶的人生。然后就要凭着良知来过滤规范事务格物了,这就必须让自己成为一个行动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中国文化课》第三单元大道儒家、佛家、道家070王阳明的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sz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