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136335/87e2efe0e3b1f79e.jpg)
1
几天前,和好友带孩子们外出玩,她对四岁多的小老二各种调皮很头疼。明明放假前还乖乖的、温温柔柔的小暖男。
她说的我有印象。
一年多前,我带着俩娃去她家时,小家伙简直太美好了!
几天前来,我一直在思考这是为什么,可始终不得其法,直到昨天早晨。
2
昨天清晨,我刚醒来不久。只听到卧室外非常轻的两次脚步声和开关门声接踵而至。
紧接着,一个稚嫩的声音悄声道:“爸爸,你小声点儿,妈妈正在睡觉,别吵到她了。”然后,声音消失了,连个人影也没见到。
心瞬间被融化……
是小家伙,估计是听到爸爸要起床洗漱上班,他便蹑手蹑脚地爬起来去嘱咐爸爸。若是以前,他一定二话不说,直接跑过来钻我被窝里了。
再早一些,则是跟我一起睡,如果发现我不在身边,哪怕是上厕所或做早饭,他也一定会不依不饶,发一通脾气才完事。
我做早饭时,他不知从哪儿找到了几小包水果茶,想品尝一下。
因为要开水冲泡,所以整个过程都由我在旁边陪伴。协助他做完这一切后,他又拿来一包:“妈妈,还要给哥哥泡一杯!”
上午从儿研所出来,我答应他买点吃的。在拿了一瓶果汁后,他又拿了一瓶,说是给哥哥的。
平时买任何小件,包括冰激凌或棒棒糖等,他都会主动提出给哥哥买一份,有时买的东西全家都能吃,他也会主动要求每人来一份。
晚上临睡前,爸爸、哥哥和我都在忙,他便坐在床上自己翻书读——虽然几乎不识字,自个儿也安静地用自己的话“读”得津津有味。
三天前,和好友带着孩子们去怀柔玩,他的明理也总是带给我们感动……
一个多月前,回老家后,姥姥很吃惊地告诉我:她的小外孙长大了!
是啊!那个曾经让我头疼万分的小“魔童”仿佛突然间就长大了!
到底发生了什么?
3
他的变化并非无迹可寻,似乎是从一个多月前回老家后突然明显起来。
耶鲁大学四十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最初的发展总是经历稳定期和不稳定期的反复交替。
![](https://img.haomeiwen.com/i6136335/3ed458941d4a0633.jpg)
而一个多月前,他刚满五岁,身心发展都到了最稳定期。
而好友的小儿子,在月份上要大老二将近两个月,这意味着他即将进入不稳定期。
除了身心发展规律本身的因素外,老二的惊喜变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回老家。
这里又有三个子因素:
第一,姥姥的夸赞。
彼时,看见一年前那个整天黏在我身上的小娃娃突然间不黏妈妈了,姥姥高兴坏了!以至于动不动就夸他小外孙,当面夸、背后夸,各种花式夸娃。
此外,姨姥姥、舅舅、舅妈见了也会夸。
这一夸不要紧,不仅小家伙的价值感立马提升了,而且我这个当妈的也被夸得心花怒放,对孩子也更加宽容了。
第二,农村新鲜的空气和蔬菜水果、适宜气候、自然亲切的环境和地广人稀的条件,都让这个在大城市里时时刻刻身处逼仄空间、每日捂着厚厚的口罩、行动不自由的孩子,有了可以自由释放的空间:
捉虫子、浇花、找葡萄,甚至打苍蝇,是他和哥哥每天在院子里必做的事情;
下午,我会带着阳阳表哥、哥哥和他,一起去村部广场玩,羽毛球、板羽球、乒乓球、跳绳和篮球,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如果还不够,周围还有很多健身器材。
农村人少,空间大,还不用戴口罩,他可以撒丫子自由畅玩;
我甚至会带他们更远的地方,比如去河坝上探险、在草地里奔跑、在防洪设施上挑战、在黄河边玩泥巴、玩沙子、打水漂、找鹅卵石……
第三,我放松了,对他们的陪伴和允许也更多了。
回到老家,回到妈妈身边,我紧绷了一年的神经有了一年来前所未有的放松。被亲人滋养够了,我便从颓废中爬了出来,对孩子也有了更多的陪伴、允许和包容。
这在工作中是完全无法做到的。
如此一来,孩子的稳定期+回老家的各种滋养,是让小家伙迅速成长起来的两大主因。
3
所以,哪来的那么多奇迹可言,一切皆有因果。正如上一篇所说,所谓教育,其实只是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而已:
父母要自己想办法放松,如此在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才不至于太焦虑、紧张;
学习、懂得并看见孩子内在固有的各种成长规律,便不再容易焦虑、紧张;
如果条件允许,多给孩子创造适宜成长的生活环境;
尽可能地尊重、理解、接纳、欣赏孩子……
犹如一粒花的种子,给予充分的阳光、水分、土壤,它一定会知时而开。
![](https://img.haomeiwen.com/i6136335/821f12ffca020ce6.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