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00年前后,经济学作一门条理清晰的学科崭露头角。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市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阐释其运作与原理的需求变得迫切。世界从此迈入“大分流”时期。
在此期间涌现的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各有特色,但他们也有共同点,他们很少用复杂的数学阐释自己的理论,也不常用经验数据严格地检验自己的理论。相较于严谨的科学家,他们更像是哲学家。
由《经济学人》资深记者卡勒姆•威廉斯所著的《大转型之前》,将带我们回到过去,一起去品味18位古典学派经济学家的人生和趣事。
他们的人生和理念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或许我们能从本书的讲述中,窥探一二。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d10753dca0894314.jpg)
一、其他条件不变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讨论中,会强调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理查德•坎蒂隆的故事中,我找到了这种思考方式的源头。
有人认为理查德•坎蒂隆才是经济学真正的开创者,是现代经济学之父,他的文章是政治经济学的摇篮。
种种声誉暂且不论,能确定的是,他把经济当做一个系统来考虑。他最早提出地理因素会影响经济活动,也对经济理论的两个核心理念——机会成本和其他条件不变,发挥了重要作用。
坎蒂隆多次在他的著作中使用“其他条件不变”这一前提,当面对诸如政治之类的“外部”因素时,坎蒂隆坚持将它们放到一边,以免使问题复杂化。
他反复排除偶然情况的影响,以免使已经很复杂的问题变得过于复杂。
像坎蒂隆一样,利用“其他条件不变”的方式来思考,能让我们相对容易地辨明因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56be3b933d28ca03.jpg)
二、比财富更重要的东西
早期的资本主义绝对是残酷的,在1760年之后的半个世纪里,实际工资几乎没有增长,工作时间却猛增。
西蒙德·西斯蒙第对当时英国的情况感到困惑,它的GDP在增长,但同时也剥夺了人们的尊严和控制感。
西斯蒙第认为政治经济学痴迷于财富,为此不惜牺牲一切,它忽略或贬低了较为软性、难以衡量的结果,比如人类的幸福。
对财富积累的痴迷导致了诸多不幸的后果。数据显示从1730年到1850年,尽管英国的GDP快速增长,但英国男性的平均身高却下降了约3厘米,这意味着营养状况较差。
财富的积累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幸福。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人而不是财富。
![](https://img.haomeiwen.com/i12276824/31b8e5a0b2962f33.jpg)
在这本《大转型之前》中,作者通过18位古典经济学家的思想和事迹的讲述,带我们回到经济学诞生之初。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济学的诞生,只有结合那个时代去理解,才能明白这些思想家的理论,而不至于在引用他们的言论时断章取义、牵强附会。
而他们的思想除了在经济学领域的突出贡献外,也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的洗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