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六朝烟水间》是薛冰老师全面介绍南京这个城市的一本书。
薛老师定居南京七十余年,一起经历了南京近代变迁,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他与南京这个城市一样有着深厚的底蕴。
作为老南京他理解南京的枝枝蔓蔓,有深爱有深痛,有迷思有宽容,更有深切。
他不避讳说不好的地方,有今非昔比的,有言过其实的,但他仍旧热爱。
他以历史为脉络,用景点去展开,带我们进入那个弥蒙朦胧烟水间的古都,及现有存在清澈的南京。
读者可以随着薛老师慢慢体会南京的人文之美、建筑之美、包容之美。

南京是长江的一个支流秦淮河孕育的结果,虽然小却是那么的耀眼与璀璨。从周朝的吴越之始,到东吴的三国鼎立,后续的东晋,魏晋南北朝那个混乱时期的宋齐梁陈,还有后续各朝代的偏安建都。
说起来南京拥有这么悠久的历史,做过十多个都会,但南京人不求多,最爱用六朝烟水自称。
可能因为吴敬梓那句“金陵菜佣酒保,皆有六朝烟水气。”这一浪漫说法。
薛老师文里也调侃这说法,认为六朝遗迹难寻且那个时期又迷乱与动荡,烟水气不过文人的浪漫情怀。
但不免作者也有对它的留恋,本书既以此命名,可见知识分子更会对这份浪漫热爱。
因朱自清与俞平伯的游记,“浆声灯影”成为遐想,因“烟笼寒水月笼沙”有了别样的“秦淮烟月”。
薛老师带着寻古访今一一寻觅,虽今非昔比但又似有似无。
李白名句“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虽“二水中分”景观不在,但白鹭州依然坚挺。
在历史里,它也多经波折,是明代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私家园林,是废园,是文人骚客寻访野趣之地。吴承恩、吴敬梓也都与其关联,更是增加人文气。
南京夫子庙是南京的文化与经济圈,而它的起源是因为江南乡试考场的江南贡院,为方便科举时代应试士子发展起来的。
学习、居住、饮食、交际、娱乐,繁杂又荟萃。食物的八绝,画舫的烩菜,俗有江湖卖艺杂耍、鼓书、说唱,雅有刺绣、剪纸、木雕、彩雕,一切应有尽有。
还有秦淮的八艳、瞻园的巨变,芥子园的李渔,随园的袁枚,更有莫愁湖上那个叫莫愁的姑娘,处处有典故处处有故事,这些故事增添了趣味与深邃。
关于城市的记忆,除了故事还有就是建筑,人易逝去,但建筑可以永存。就像蒋勋说的,城市之美就在于与之相关的人与建筑。
不同时代的建筑,反映了不同的文化与时代特色。明永乐年间的大报恩寺琉璃塔,九层八面是世界宝塔之最,有皇宫的气势与辉煌,可惜毁于战乱,但从残片里可见精湛。
六朝皇家墓葬的辟邪、麒麟、神道石柱它们落寞千载,守候千载,虽早已空悠悠,但是他们记载与承载了那时的技艺与文化供人们探寻。
明孝陵的神功圣德碑亭,方城明楼、神道石刻、神道文官,彰显那时的盛大。
中山陵含古吸今,中西合璧,宋子文公馆仿茅草屋的顶,仿木效果外墙,既富丽堂皇也古香古色。
美食、文化、建筑,各方面南京的姿态都是包容,其实也是它的无奈。
薛老师把南京全面的人展现给读者,可以说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