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新宋》札记(41):宋辽谈判

《新宋》札记(41):宋辽谈判

作者: 晏然 | 来源:发表于2023-06-15 17:52 被阅读0次

    辽国趁着大宋天灾元气大伤、王安石罢相政局不稳之际,号称十万大军进驻马邑,要求宋廷派使者赴代州谈判。罢兵条件是重定边界、增加岁币(割地赔款)。

    身在中枢的几位重臣:韩绛、吕惠卿、吴充、冯京、王圭几乎都畏惧契丹,害怕战争。皇上虽不愿屈辱求和,奈何此时宋朝并没有与契丹对抗的资本。皇上苦闷之下向曹太皇太后问策,曹太后建议他问韩琦这些老臣。韩琦是三朝元老,曾与范仲淹一起担任西北统帅,是出将入相的人物。因反对新法离开中枢,住在河北大名府。

    皇上派刘忱为使臣,与代州知州吕大忠一起主持谈判事宜,给了刘忱一道手诏,大致意思是辽国有什么要求都答应了,千万不能打仗。刘忱不肯奉诏,在边境与辽国使臣据理力争、寸土不让。

    朝廷派往河北的使者还没回来,韩琦的儿子韩忠彦来汴京报丧,原来韩琦竟在这个关键时刻病逝了。韩忠彦奉上韩琦遗表,韩琦认为契丹不足为虑,朝廷只须不卑不亢,既不示弱,也不逞强,从容以对。并推荐司马光出使辽国,启用范纯仁为御史中丞,把石越当做未来宰相来培养。皇上对韩琦之死深感悲伤,下令他的葬礼要倍极哀荣。

    潘照临听到辽国陈兵边境的消息,快马加鞭赶赴河北求见韩琦,无奈韩琦已逝,只得转道洛阳,求见富弼。富弼与韩琦同为庆历旧臣,现已致仕,闲居洛阳,闭门谢客,不问朝廷中事。潘照临好不容易见到富弼,费尽唇舌,探听他的意见。富弼的主张比韩琦更强硬,认为朝廷应该派遣硬气的使者,向辽主陈说利害,最多给一二十万贯钱,照顾一下辽主的面子就完事了。仁宗时,辽国也曾增兵边境,要求割让被周世宗柴荣夺回的关门之地。年轻的富弼出使辽国,以一己之力说服辽主退兵,代价是岁币增加二十万贯。

    无论宋朝皇帝和重臣们对议和态度强硬还是软弱,只怕谁也没想到,辽国所谓“陈兵十万”,不过是疑兵之计。辽国的局势未必就比大宋更好。

    当时的辽主是耶律洪基,主持议和的表面是大臣萧素,实际是太子耶律濬。耶律濬的谋士萧佑丹献策,在马邑扎了一大堆空营帐,派几千兵士四面晃荡,欺骗宋人。辽国的目的是趁火打劫,宰大宋一刀。顺便投石问路,试试大宋君臣的胆气。

    太子耶律濬不到二十岁,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可惜不受他家老头待见。耶律洪基信任魏王耶律乙辛,朝廷上魏王党和太子党对峙,兵权大部分在魏王手里,耶律濬的地位岌岌可危。耶律洪基并不打算与宋朝开战,耶律濬为了防止魏王得到更大的兵权,也不愿意轻启战端。

    面对态度强硬的刘忱,耶律濬讨不到好处,又不能就此“罢兵”,进退两难。萧佑丹提议,既然在边境谈不出结果,不如派使臣到边境去谈。萧禧和萧佑丹一同前往汴京。萧佑丹上次代表辽国出使汴京,曾模仿石越的笔迹写匿名信讥讽王雱。王雱中了离间计,炮制军器监案打击石越。

    皇上召回刘忱和吕大忠,命中枢重臣询问和谈情况。韩绛责怪刘忱太过强硬,担心引起战事,竟说应该满足辽国割地的要求。刘忱和吕大忠把几位软弱的宰相骂了个狗血淋头。皇上听到吕惠卿转述刘忱讥讽的话,又听说契丹使臣在汴京耀武扬威,气得要亲征北伐。重臣们知道此时大宋并没有国力开战,纷纷跪下劝皇上慎重。

    皇上失望至极,诏令王韶回京,升了韩维、章惇的官,又下令遣使者问富弼、王安石、石越、文彦博、曾公亮、司马光、范纯仁边防之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宋》札记(41):宋辽谈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cl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