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作者为何竟咬舌而死?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虚构杂剧,全名是《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说的是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不顾礼教、家人等的阻挠,而最终结合的故事。
在现代人眼中,这是一部「反封建礼教」的杂剧,「描写了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等。
然而,人的姻缘都是上天安排的,传统文化中婚姻都是通过媒妁之言建立的,按照缘分,天定婚姻成为夫妻,遵循的是天意,信守的是「恩」。「恩」约束著双方,不做忘恩负义之事,至于爱、情都是在「恩」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正当的情义。
然而,在「男女平等」、「女人能顶半边天」的现代社会中,男女在工作、学习等各种交往中,把持不好的就容易陷入「情」中,所以婚姻观就变异成「自由恋爱」、「先恋爱后结婚」、「试婚」、「一夜情」、「办公室爱情」、「包养情人」等等肮脏乱象。
有了所谓的爱情基础才谈婚论嫁,有了外遇就以「夫妻感情破裂」为依据离婚,没有了家庭规范、责任、本分,完全违反天定的姻缘,为了「情」不管不顾,为的是满足自己的私欲,七十情、六十欲都表现出来了,使人类的婚姻观走到了极其败坏的程度。
而那些以斐然的文采描绘人的情欲,以及为了情欲可以不顾一切的文学作品,无疑推波助澜,对世人有著非常大的毒害,而这些作者都会遭到天谴。如明清文人认为《金瓶梅》、《西厢记》、《水浒传》这些书都是诲淫诲盗之书,不仅这些书的作者没有好下场,就连印刷传播的人也会死于非命。
清朝文人汪福臣就表示,施耐庵写成《水浒传》,因为把邪淫偷盗之事描写的栩栩如生,很多愚民将它当做反抗朝廷的教材,因此施耐庵子孙三代都是哑巴。
还有明末清初文人金圣叹不引以为戒,反而点评《水浒传》、《西厢记》等书并进行刻印,后来因犯了死罪被砍头,没有留下子孙。
原因是《西厢记》以极灵巧的文笔,引诱文人才俊犯错,是一本教人如何淫秽的书,本应该毁掉,而不是广泛传播。
汪福臣还说,《西厢记》的作者其实是两个人,第一个人写到「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时,突然牙齿咬断舌头,喷血而死。后半部是另外一个人续写的。 历史上的崔莺莺出生名门,并无任何暧昧不明之事。续写的第二个人,因为追求崔莺莺而不得,所以将女主角的名字改为崔莺莺,以此诬陷她的清白之身,至今让崔莺莺抱恨于九泉之下。这个说法来自关帝圣君通过乩笔所作的开示,不可不信也。
另外,记录汪福臣所言的梁恭辰说,乾隆五十四年(1789)己酉科会试,诗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他的同乡有一名举人,试卷本已被选中,只是因为诗中有一句「一鞭残照里」,主考官认为是引用的《西厢记》中的话,因此不予录取。其实这名举人并不记得这是《西厢记》中的话,但他平日里以风流自居,说话的口吻暗中与之契合。仅仅是契合就为其所累,更何况那些沉迷于此书的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