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文章背莫平论(续)

好文章背莫平论(续)

作者: 乐英明 | 来源:发表于2017-11-29 09:51 被阅读62次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惊喜!

    阅读原文阅读 100000+8436 投诉

    精选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1031

    左先生  置顶

    [ 背馍 ] 是一代人永远抹不去的记忆,苦中有乐。希望每一位有此经历的朋友都能在评论区留下自己曾经"背馍"的故事,我们将挑选精品留言署您名后,汇总编一篇文章再次发布。谢谢大家!

    11月9日

    2209

    马蹄湖

    有过背馍经历的我默默飘过

    11月6日

    1650

    一心向南

    背馍上学,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但这确是我们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不知道是年少还是什么原因,总觉得那时候的天气特别冷。呼啸的北风穿透纸糊的窗户,把挂在墙上布袋里的包谷面窝窝头冻出了冰碴子,咬都咬不动,非要拿开水才能烫开。就这,有的同学还背不起。贫穷与物质的极度匮乏是那个时代最鲜明的特色。但当时也没觉得有多苦,因为大家都努力在‘’跳农门‘’。现在想来,一切好像发生在昨天。风沙吹老了岁月,却吹不去我的记忆。地老天荒,最忆乡愁!出行半生,仍是少年!

    11月7日

    1628

    Mr郝

    挂在墙上的馍被可恶的老鼠咬过,我们只能是掰掉老鼠啮过痕迹,委屈的再艰难下咽有过共同经历的吗?

    11月6日

    931

    涛歌

    初中开始背馍,高中接着背,由于父母打工不在家,每周三奶奶住着拐走到学校送饭,奶奶是旧社会裹了小脚,走很远的路,不容易啊,而今日子刚刚好转没几年,奶奶就走了

    11月6日

    748

    网络情缘

    借用李泰的这首诗回忆我的背馍经历

    《彼时凤安》

    那时候漆水河流过凤安

    我们想象它的出处和去向

    以及农村孩子如何进城的方法

    爱情遥不可及

    姑娘是村姑符号

    我们只关心庄稼和远方

    左手锅盔  右手功名

    光宗耀祖像黑棉袄层层包裹

    强大是懦弱背负着善良

    那时候我们是架子车能手

    牛羊和猪圈

    粮食和爹娘

    谁比谁要强

    谁比谁悲伤

    那场躲在墙角的哭泣

    那场青春誓言野蛮生长

    为什么还不到来

    我咬紧的牙关

    和明天的明天对话

    有什么了不起

    这命运  不过是拼跑赛场

    那时候信念像毒药一样

    卑微和稀饭都有营养

    苍天在上

    我们为屈辱和世仇磕头

    为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脱下伪装

    那时候漆水河清凉

    凤安坡像一道题等候答案

    背馍路像一遍遍朝圣

    你能算清脚下每一步距离

    却走不出今生尘土飞扬

    暗夜低廻

    仿佛披挂旧时的粗布衣裳

    那时候像刀子

    刻在一个叫凤安中学的地方

    凤啊  吉祥的鸟

    安在何方    安在何方

    11月6日

    590

    八月的桂花

    正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这一代人才有了勤俭节约,坚韧不拔的精神。

    11月7日

    544

    小梁

    写的生动逼真,看的我热泪盈眶![

    11月7日

    480

    叩心弦

    好遥远的记忆,令人又想起那段心酸且快乐的往事。

    问好作者,点赞学习

    11月7日

    467

    那年,那月

    弯曲的羊肠小道

    娇小蹒跚的身影

    背上或红或绿

    肩上或黑或蓝

    一路三戏三歇

    颠向希望之门

    漫长六日之半

    单一伙食标准

    长成了精瘦但不失活力的

    少年我们

    今昔,今朝

    天南地北的闯荡

    水泥混凝土里蜗居

    日子有紧有慢

    光景有喜有悲

    一年四季轮回

    感受生活的真谛

    转眼四十春秋

    遍尝人生百味

    我们说着无数次的没法活了

    可还是顽强呼吸至今……

    秋日午后偶感几分

    仅与当年背馍时代

    一起的你,我交心

    余生纵使路途不顺

    凭这我们也要努力奋进

    无悔人生,无悔此文

    无悔一起逝去的青春……

    11月7日

    430

    东方翰海

    至今仍记得溜馍的食堂老板的记忆力,竟然记得三十几个人的馍放在笼屉里溜完放到每个人的包里,不会错,每天如此。

    11月6日

    379

    桃李满园

    文章将我带回童年,写的是你是我也是他,地道农村娃,我已暮年,童年若许,读了此文,热泪盈眶,大家值得一读i,现在欣逢盛世,教青下一代,你的前辈是怎样发奋努力学习的

    11月8日

    341

    卖家电的JiaJia

    90年的我,从未体会过。却听父母说过很多次他们的儿时,看到这篇文章,想起父亲的辛苦,已泪目。90后的我们需要这样的精神,谢谢上一辈的辛勤付出、艰苦奋斗,才换来今日的好生活!感谢60 70年代的你们!感谢我的父母!

    11月8日

    336

    无语者

    我家五个孩子全背过。三个男孩全上了大学。那时宿舍还有老鼠和麻雀吃馍,趁人不在的时候。睡觉是打地铺,一个人一砖半,两个人三砖,最少要两个人合铺,不然没发睡。尤其是冬天,衣服厚、多,还有被子,全占地方。冬天在水泥地上铺上砖(从学校操场搬来搞建筑剩下的),再在上面铺上一层麦草,然后铺上褥子。晚上灌上热水瓶,那是挂吊瓶打葡萄糖用过的,不是人人都有的。

    11月8日

    270

    茉莉花

    那年,那月,那情景,历历在目,感谢作者帮我们记录下这段难忘的历史!

    11月8日

    257

    倪古拉斯

    我是84年的大叔,初中到高中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上学时大多数同学营养不良,饥黄偏瘦……高中时宿舍有同学用别人吃完泡面的汤泡自己带来的馍,很辛酸,现在很多孩子根本体会不到!

    11月8日

    239

    特色路桥

    初中三年,住校经历。

    床板相挨,打的通铺。

    有上下层,住的人多。

    离家八里,不远不近。

    每周两回,回家背馍。

    或蒸或烙,母亲备好。

    还有凉菜,萝卜辣子。

    背馍经历,记忆犹新。

    背上小麦,交给磨坊。

    兑换粮票,另买菜票。

    早热珍子,泡上冷馍。

    就上萝卜,津津有味。

    每天中午,一般吃面。

    除了主粮,要买菜票。

    素辣子面,二两二分。

    如哨子面,二两四分。

    晚吃稀饭,或是珍子。

    那个岁月,住校求学。

    就那三年,改变命运。

    青春少年,历历在目。

    学了古文,《芋老人传》。

    忆苦思甜,深有感触。

    过三十年,时过境迁。

    背馍经历,珍贵记忆!

    今读此文,触动我心。

    百感交集,热泪盈眶。

    忆昔惜今,备感幸福。

    珍惜生命,过好余生!

    11月9日

    238

    蔚蓝色的向往

    八十年代的背馍,心里还有个目标和念想,努力的过程艰辛,最后一博也许能鲤鱼跳(农)龙门。就像作者一样。那么七十年代初的那一代背馍生,命运就更不幸了。原想着文革后第一届高中生,应该离大学不远了,谁知两年背馍艰苦努力的结果,全部回农村,后来能上大学的,都是在大队,公社,县上甚至更高一级的有门路才可推荐上大学。几年背馍的艰辛生活,还不照样回农村修地球。那种内心的那种失落,苦涩,绝望如同路遥《人生》里的高加林一模一样。所以作者文中叙述的那一代背馍生应该是幸运的。至少高考的恢复让他们有了努力的希望。 有了奋斗的目标。

    11月8日

    213

    菁妈

    我是80后,也是农村,也背过馍,辣子酱,咸菜!作者的文章让我想起了高中的日子!

    11月8日

    193

    燕子

    忆苦思甜,珍惜当下;感恩生活,感恩所有!

    11月7日

    188

    不懂

    看了此文  感触颇深  仿佛一下子又回到几十年前的高中生活  贫穷的日子  破烂的衣服  饥饿的肚子……却永远保持着积极向上努力学习的精神状态  永不言弃!记得上高中的两年半时间(春季生变秋季生延长半年)从来没有吃过一顿糊糊面  能背馍那还是条件好的家庭  一般的每周回家只能带一小桶酸菜或者炒面之类的食物 还远不如作者礼泉的水平呢想想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那么好  可有几个好生学习的  给他们讲过去的事如同天方夜谈  根本不信  看来应当由政府执能部门采用毛泽东时代的忆苦思甜或许还能挽救我们的下一代了!

    11月8日

    179

    杨清君新

    我没背过,但还是很有感触

    11月6日

    168

    立的直

    我上学时的历史比背馍的时代还早,那时吃的是红薯和红薯面馍,戏称黑桃A。菜是二分钱一份的萝卜菜。比比现在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别。

    11月7日

    167

    李琴

    作为一个90后   看得我热泪盈眶   我上初中   高中也背过馍  虽然不是买不起饭   但也是为了省钱   依然记得刚上初一那会   第一次住宿   开学第一周周五就下雨   不会单手骑自行车没有回家   晚上在被窝里偷偷哭  第二天奶奶拖人给我送来了锅盔     还有炒的辣子

    回去就听奶奶讲他们上学时候   早晨鸡叫了就起床   天还没亮   背着头天晚上做好的玉米面菜饼   到了冬天菜饼里边结冰了   咬着还会咯吱咯吱响

    家里真正的好日子是从我毕业开始的  日子刚刚过的红头   可没过多久你就去世了  每次想起往事都不由的流眼泪

    11月8日

    152

    云淡风清

    看的心里酸酸的。想起了三更半夜起来为我们做馍的母亲

    11月8日

    151

    琳 子

    好文章,让我回忆那个年代,随父母下放劳动。背馍走十几里地去上学。。这一代人最能吃苦。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作者致敬。

    11月7日

    145

    能豆豆

    我是80后,初中时候因为学校没有早餐这一说,六点多就到学校了,那时候长身体饿啊,都是从家里带的馍,上课趁老师转过去黑板写字的时候偷偷给嘴里塞一口馍,那时候觉得自己做的挺隐蔽的,现在想想老师一眼就能发现吧。我们那边条件相对还能好点,经常给锅盔里面夹的油泼辣子,有一个女同学家里条件不好,家里大人出去打工了,她就用醋把辣椒拌了拌夹馍,那时候大家穿的基本都是家里做的千层底。97年上高一时候泾干中学也还是通铺宿舍,那时候条件还能好点了,都家里带来一袋粮食在食堂换成粮票可以买菜和面。宿舍一个女孩每周都会背馍,那时候大家背馍也只是带够吃一两天的,估计是老鼠口粮减少了吧,那个同学的馍每次都被老鼠咬的很多。我们那是早读后才吃早餐,大家都是在食堂打分菜,买个馍就着吃,在食堂周围,去的早的可以占据不用的旧桌子,去的晚的就围一圈蹲在地上。有钱的就去早餐摊买豆腐脑,油茶麻花之类的。我们那个学校很多官二代和富二代,2000年高考时候都已经有大哥大用了,学校门口已经有车在等了。高三时候的同桌,父亲去世的早,高考那天早上他先去菜市场把菜批发了才去考场考试的,他什么都没说,我是若干年后听他妹妹说起。他考上了南航,大学期间打工不但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还负担起双胞胎弟弟妹妹大学的费用。今天看了这篇勾起满满的回忆,不太擅长写东西,想想我们那时候已经比作者那时候生活好太多了

    11月9日

    144

    丁华

    北方人背馍,南方人背米,南方人生活比北方人稍好,学校也多,没那么远,粮也不怎么够吃。

    11月6日

    139

    兮昕

    背馍,一段难忘而痛苦的记忆。

    11月7日

    124

    老乐无忧

    作为一名73级礼泉二中的毕业生来说,作者写的很真实,就是我们那个时候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好友,只是时光荏苒,几十年过去了,好多同学都没有再见面,非常想念,74年元月礼泉二中毕业的同学们,你们还好吗?

    11月8日

    120

    23元售超浓缩洗衣液洗洁精

    那时候彪角中学在乱葬岗面片倒是经常吃,就是住的太恶劣,晚上在院里尿就罚站,厕所又黑又远又脏,现在彪角中学很文明,我们却老了

    11月7日

    117

    雪花琵琶(美丽)

    一直以来想写写这方面内容,其他事情耽误,看了这篇文章,非常亲切,仿佛回到了我住校的那段时间,(我曾经在阿庄中学和红土中学上过学),背馍馍,拿妈妈腌的酸菜,和同学们共享,有时候不到时间菜就吃完了,谢谢作者分享,大赞     现在新疆工作,离开家乡30多年了,非常想念家乡

    11月9日

    108

    莲花化身

    辜负

    文/甘天红

    昨天看见朋友圈别人发的烧锅子

    我心里的感慨一浪接着一浪

    往日的岁月又涌上了心头

    上初中的时候

    我一周背六个烧锅子

    四年初中

    背的烧锅子可以码成小山了吧

    上高中的时候

    一月拿一蛇皮袋子烧锅子

    是爸爸送来的

    为省三块钱车费

    爸爸骑自行车到通远

    然后才坐班车到永登

    高中三年吃的烧锅子也可以码成山了吧

    爸爸走过的路我却无法丈量

    我辜负了我吃的烧锅子

    辜负了做烧锅子的人

    辜负了送烧锅子的人

    这一切都怨我的不担当

    没有责任心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我就变得不上进了

    11月8日

    94

    真常

    背的不光是馍,还有家人都期待!

    突然想起阿宝的歌——老爸老妈,心里感觉不可言说,

    11月8日

    93

    百灵

    那时的我背的不仅仅是馍,背的是山里人对我的期盼,背的是父母寄予我的希望,背的是自己心中的梦想,那时的馍不好,却很香,吃在肚里,暖在心里,那时的同学很穷,但情很深,那时的我们很开心,难忘的学校生活,难舍的同学情谊,难报的恩人情缘,每当我回忆起背馍生活,心里都是满满的感动,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过好以后幸福的日子,愿背馍的我们一切安好!

    11月10日

    68 作者回复

    11月10日

    87

    江海寄余生

    除了馍,还背的有熟面模糊.我辜负了那段岁月所受的苦......

    11月8日

    82

    天地

    记得那时我们是首届六年制,小学教室不够,也就是说我们在初中背了四年馍。当时男生没有宿舍,晚上都睡在教室的课桌上。一到下晚自习男生都忙着抢课桌,一个人必须三个课桌才够睡,课桌不够用只能三个或者四五个人睡一块,这样六七个桌子并在一块就够了。教室后面墙上挂的全是馍篮子。冬天最难了,馍冻的像砖头,只能一小口小口咬,在嘴里慢慢化了才咽下去。当时有个姓刘的大爷一到饭点就来卖那个汤菜,一毛钱一勺几乎都是汤里面飘了几片白莱,但这都是给家里条件好点的同学准备的。今天看到这篇文章当年背馍的情景是历历在目。

    11月9日

    80

    眠衣

    看的90后的我都有一丢丢感动,以前也听爸妈讲过,所以很有感触,虽然没经历过却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其中的酸楚

    11月8日

    78

    特色路桥

    每看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苦难的日子和奋斗的经历,就深有同感!经历苦难,是人生一种宝贵的财富!忆苦思甜,倍加珍惜!

    11月9日

    77

    背馍和议论都是浑然一体的有机结合。这些都源于共同的经历和那个年代共有的特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话语,有一代人的生活经历轨迹。背馍是个符号,我们都是背馍的主人,也在梯队般的丰富着时代精神!习总的知青经历同理!

    11月8日

    76

    一生君安

    遥远的记忆,艰苦的岁月,刚强的意志,丰硕的年华,深深的烙印,深沉的情结。

    11月8日

    74

    w

    我们高中生活的真实写照,高中三年记忆最深的是背的锅盔馍、手和脚上的冻疮、大通铺的宿舍、每周几毛钱的生活费,更难忘的是父母的期望和自己一定要考上大学的信念,面对现在,想想当时孜孜不倦学习的劲头和生活的艰苦,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怀念过去,珍惜当下!

    11月8日

    74

    自由飞翔

    那时我们也背馍,比我哥那是要好多了(他们来回都是走,走路一阵风,来回二十里)有辆自行车〈那是算标配了,一个发小那时还没有,和我拼了一年多车)这辆自行还有点特别,是老爸用两辆自行车给我拼的(红旗牌车头,飞鸽牌车尾)想起来好感动啊!住的也五花八门,亲戚家,学校边的果园,没人住的屋子,合作社的库房,朋友的朋友家

    11月8日

    73

    感恩

    确切的说,应该叫干粮,当时我背的干粮叫豆豆,(玉米颗粒炒熟的颗粒)妈妈说你男人,顶天立地,就吃这个,你姐姐是女孩,吃馍。我当时意气风发,姐姐在军用书包里给了我一个馍,我坚强的说不吃,我吃不惯。当时口水直流,还是吃我豆豆好,嘴里吃,耳里听。别的同学在班里请客,我不同意,他发给同学一小块馍,我就给同学一粒豆豆。不是我不想吃馍,而是我怕我请不起同学。一晃三十年过去了,满满的记忆,感觉比现在的生活状态好多了,感谢那份童真!

    11月9日

    70

    棉花

    那时候没有高三吧?我们八十年代时高中生就两年毕业。在学校背去的馍馍长绿毛发酸吃不下去,就用开水一遍一遍的冲,把酸味冲掉然后继续吃!作者写的很真实很细腻!赞

    11月9日

    67

    刺玫瑰

    我经历过背馍上学的年代,回忆那时真是一言难尽,日子太艰苦了,夏天风雨日晒背来的馍放不了两天就坏了也得继续吃,冬天冒着风雪严寒背的馍冻的啃不动。让我更忘了的是学校没有住宿,让我们乡下学生还得找住处~~~一言难尽呀。正因为那年代的经历才励练了我们这一代人~~

    11月9日

    64

    情義九先生

    虽然今天我们漂泊在不同的地方,从事着不同的工作,但是我们都饱尝过背馍的辛酸。依然记得当时的顺口溜“干板凉床,开水涮肠”,“夏天吃滴白头老汉馍,冬天吃滴冰凌渣渣馍”。我从小学五年级离家去十多里外上学,到高中毕业,有着整整七年的背馍经历。那时候骑着据说比我还大一岁的“红旗”自行车,车子前面挂两个化肥袋子(我们叫它蛇皮袋子,废物回收利用,透气性比较好。)做成的馍包包,寒来暑往,风雨兼程,有时候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像,怎么着也得对得起周周那两包包馍。那时候几乎各个村子都有烤烟炉,没烤几回都成了堆放柴禾的了,那上面多半写着“民以食为天”这样的标语,我就想,我车子前面挂的是两包包“天”,“天”是父母给的,不能亏天亏先人。即使发霉变质,再多么难以下咽,也要吃下去,想到当年吃了那么多苦,如今还混到这步田地,不禁潸然泪下。咸菜和熟油辣子绝对是奢侈品,大多数同学都是一洋瓷缸子开水,馍一泡,撒一把盐就是一顿饭,如果再有点咸菜或者熟油辣子就嘹咋咧。

    11月10日

    64

    江秋月明

    三天回家背馍一次,经常蹬着一辆破烂自行车,有时候路上遇到一些地痞流氓,把我们这些背馍的学生的馍拿出来给摆在坟头上,而我,骑着那辆破烂不堪的自行车,每次走到哪,一脚蹬在路边,随便扔那,几天后回去,它还在,吃过凉水泡馍就着咸菜!锅盔硬的能把牙磕坏了!那几年,悲喜交加,不知从何说起!

    11月9日

    63

    杨梅

    背馍的年代印象最深的三件事:一是秋天阴雨连绵的日子,我感觉老天就不是在下雨而是用大盆往地上泼水!按照常理每礼拜回家取一次馍,可是雨已经下了快一个月了,根本就没有停的意思。我估摸着要挨饿的时候,父亲冒着大雨披了块塑料布走了十来里泥泞土路给我送来了一袋馍,父亲浑身都湿透了,馍抱在他怀里丝毫没有受影响,那时做饭烧火都用的柴火,下了那么久的雨,干柴也早淋湿了,不知道母亲怎么蒸熟的。二是那时老鼠特别多,学生带的馍每月交一点钱(忘了是多少了),可以在学校的灶房热一下,每个人把自己的馍用网兜装好记住,然后吃饭时候排队去取,好几次我们都看到热馍的笼上有蒸熟的老鼠,热馍的锅里的水可以免费喝,有时也有老鼠泡在水里,那时候也不怕什么瘟疫,就那么吃了喝了。三是有次冬天,我放学到墙上挂着的馍布袋里取馍,伸手摸进去感觉热乎乎的,我好生奇怪,大冬天头一次馍是热的,我还告诉旁边的同学,同学说我瞎说,于是她过去摸了一下:哇!老鼠!同学大叫起来,原来老鼠钻进我的馍布袋了

    11月10日

    62

    情義九先生

    记得有一次,家里拿罐头瓶子给我熟了点熟油辣子,我一直省着吃,就剩个瓶子底底了,还拿筷子刮着吃。一天,我放学回去,泡好馍,拿出罐头瓶子,拧开盖子,又去拿筷子刮着放熟油辣子,怎么感觉里面的辣子好像多了点。我就放了吃,给其他同学放,他们都拿手捂着缸子躲闪,还看着我坏笑。和我要好的一个同学说:“快倒了去,某某某尿滴你辣子瓶瓶里了”我一看一缸子白花花的泡馍,上面飘着点熟油辣子的油星,还有那瓶就剩个瓶子底底的熟油辣子都被这坏同学糟蹋了,气得上去和他拼命,被同学拉开了。回来含着泪吃了那缸子已经凉了的馍,当时别提有多恨他了,那个同学在学校里坏地出名,现在早都不恨了。贫乏的生活让我学会了咀嚼苦难,马兄的文章让我重温辛酸,感谢马兄,感谢文化陕西SQ微信公众平台!

    11月10日

    60

    左先生

    没有背馍的经历,读了这篇文章,感觉自己已经在马腾驰的文章里背了一次馍,感触很深

    11月9日

    59

    青松ZF

    曾经熟悉的校园生话,仿佛就在昨天!闲暇时对子女叙叨着已往背馍的岁月,皆半信半疑,今非昔比,期盼他辈能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天天向上,实现父辈心中的梦想!

    11月8日

    55

    桃花开处水云间

    提起背馍上学,那年代,那年月,真是凄苦却又不失活力的我们,作者的描述,竞是那么与我贴切相近的阅历,让我也回想起,已往的求学之路的那种情景,历历在目,衣是黑灰蓝粗布衣,饭是黑黄白的馍,喝的是大锅白开水,睡的是麦秸铺的大地铺,住的是漏风的破教室,菜是时有时无的红白生萝卜,走路靠的是两条腿……唉!那年月的苦啊,一晃三十余年了,谁也比谁强不了多少,太穷了。但却都很善良,很坚强,很纯朴。经历让我们更加成熟,困难使我们更加奋斗。如今,我们已为人父母,年过半百,回忆往昔,竟是那么的刻骨铭心,这就是时代约变迁。

    11月9日

    54

    猴哥

    满含热泪读完此文,仿佛一下子回到了那个不可磨灭的记忆年代,我是我们村子同龄中唯一在县城上学读书的,一星期要背两次馍,星期三和星期六。我的外婆和我在一个村子,为了给我烙馍把一个锅都烙坏了,母亲也常常给我讲起,每到星期六就不由得在村口转悠,等我回来,特别是看到我同龄的伙伴在村里就更想我了,记得我上高二的时候有次下大雪了,自行车在外面放着,锁上积了厚厚的雪冻住了,怎么也打不开,自己就用手捂这冰融化把锁打开,走在回家的路上要经过渭河大桥,上面积了厚厚的冰,别说骑自行车 了,就是推也是走一步跌倒三步!冬天还好一些,夏天了馍常常是吃不到回家背馍的时候,馍就长绿毛,也只能用开水泡泡吃!

    11月9日

    53

    会飞的鱼

    提起背馍,就热泪盈眶,我的家在我们村里算是比较穷的,我的父母亲为了让孩子跳出农门,虽然每年粮食都是青黄不接,还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背上学。那时一般不烙馍(烙馍孩子吃的费),母亲烙馍给我上学背,每个周五半天我都会饿着,留两块给在沟畔等我的弟弟。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虽然物质困乏,但精神上远远的超越了我们的孩子们。孩提时一起玩耍、嬉闹,对于过去的生活我很向往,我们的思想纯净、友善。生活简单、朴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乡的眷恋是愈发的浓厚,退休了还是回生养自己的家乡生活

    11月9日

    53

    Willaim张勇

    80后的心酸回忆录

    11月9日

    53

    张小军

    背了6年馍,苦中有乐~

    11月9日

    52

    初中的时候开始住校宿舍,可恶的老鼠总是偷吃馍,冬天的时候还好馍只是干的难以下咽,夏天天气炎热,馍总是发霉,现在想想那时候的人真的很苦,曾经背馍的我回忆过去

    11月9日

    51

    晚风

    《背馍》这篇美文写的太好了!真诚、朴实的描述勾起了同龄人和有过此种经历的人那久违了的记忆……  我也背过馍!但是每次想起来都感觉到的是浓浓的母爱…是幸福的味道…是对妈妈的思念和感恩……

    我是76年在蒲白矿务局中学上的高中。每周返校时妈妈总是给我带着各种各样的好吃的……糖三角、肉包子、炒雪里蕻黄豆、饼干等包括馍… 那时候我们学校的伙食算是比较好点的,但是妈妈总是怕我吃不好…… 感谢妈妈的爱!母爱无疆!…… ……

    11月10日

    50

    四十以后

    我那时上学,学校条件就是这样的,三天回家背一回馍,一瓶子咸菜,有时咸菜一顿就吃完了,其余的时间就只能光啃馒头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馍口袋,学校统一给溜一下,但如果谁的馍口袋里有好一点的主食,开饭时就找不到了,过几天,你的馍口袋就会又出现在蒸笼里,最好的菜是杂烩菜,一大锅煮萝卜,一小锅油汪汪的豆腐炖粉条,给你舀一大勺煮萝卜,上面薄薄盖一层豆腐炖粉条,二毛五一份,但能吃得起的学生也不多。

    11月10日

    47

    文风

    文章真实再现了一代背膜娃娃们的求学经历,我是山西运城风陵渡中学毕业的,体会真的深刻,爸妈那时候供家里四个孩子念书,在镇上摆摊卖面条,油糕,还好两个姐姐毕业的早,接力棒式的一个个都考上了大学。感恩爸妈的辛苦付出,唯有努力再努力,不辜负你们的期望

    11月10日

    46

    冰山上的来客

    我就没你们幸运,小的时候没馍可背。记得上初中时学校设在离我们村八九里外的村子里,我是步行跑着读书的,每当下大雨大雪天中午回不了家,就饿着。因为家里没有像样的饭菜拿,只有玉米糊糊,玉米窝窝,腌咸菜,关键是糊糊不能带,窝窝不充足,还有就是连个能装饭的器具也找不到。记得每年秋季真是愁人,经常会缠缠绵绵下个不停,那时道路都是黄土路,泥泞的田间小道沾满不跟脚子鞋子,拖得我瘦弱身躯精疲力尽,一个女孩子家,所以后来干脆雨雪天就不回去了。有时饿得低血糖昏昏黑黑的,半休克状态,经常会被老师翻白眼瞧不起。后来更不幸运了,包产到户了这样艰辛的书也不能读了。

    11月10日

    46

    岁月无痕

    背馍,背的就是人生。学识和前程都在这好吃和不好吃里面。我们曾经拥有的日子。背的动的馍馍,背不动的人生,依然苦乐中走过行程。

    11月10日

    46

    奔跑的蚂蚁

    这一刻能想到的和想不到是什么,时间是一把无情的大刀,真是岁月如梭,刀刀催人向前呢

    11月9日

    45

    缘梦

    我曾经背馍上学途中过河掉到河里。前不得到学校,后不得回家。只好把馍背到学校,晒干再吃。瞎瞎馍经常吃。那时学校没有饭,只烧开水。.

    11月9日

    44

    张小军

    每个"背馍"的故事中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角~老鼠,记得当时看到过老鼠的真本领,特别是延着灯绳爬!经常是前晚完好的馍头,第二天只剩空壳,里面被老鼠吃的干干净净

    11月9日

    43

    雨薇

    一周背两次漠,每周三下午放学早,专门是远处的学生回去背馍。那时候我和姐姐共用一个背馍包,是一个黑色的人造革包,因长期背馍,包里面一股难闻的霉味,现在还印在我的记忆中……

    11月10日

    43

    失落的世界

    想起当年背馍上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在学校的灶房打一碗开水泡上又冷又黑的黑面包谷面馍,吃着喝着,每到晚自习的时候自己对着自己的肚子骗它说你已经饱了。有钱的同学从家里拿来一个罐头瓶,里面有混着油泼辣子的咸菜,他们泡的馍是白面馍,再放点油泼辣子和咸菜,我们戏称他们的泡馍是高级泡馍,看着都香!现如今,生活好了,泡馍的时候可以用白面馍泡,还能放两大勺油泼辣子,最主要还可以放点香菜叶叶啦,我终于也能吃上高级泡馍了

    11月9日

    40

    秦一伯

    有中学(初中高中)这几年的背膜经历,北京这三十多年的北京生活。对我就是天堂!

    11月9日

    31 作者回复

    分享你的背馍故事,小编会重新汇总,再次发布,背馍的坎坷故事。

    11月10日

    40

    会飞的鱼

    感谢作者让我对以前贫穷而又快乐的背馍生活记忆犹新,想想我们七零后的求学生涯,心中充满无限的眷恋与感慨。

    11月9日

    39

    李博东(记不住~~)~~

    真实的经历,当时上初中一周背五个馍,有一回骑着大自行车,个儿小,自行车也不好骑,当时自行车后边的左边绑着个暖水瓶,暖水瓶被我爸用一张老羊皮棉袄弄的褥子包起来的,右边把五个馍装在袋子里绑着,骑自行车要下好陡的山,因为没有绑紧馍,结果骑到半山,我的馍跑了一个,眼看着我的一个圆圆的馍嗖溜溜的滚下山去了,最后那周就吃了四个馍

    11月10日

    38

    煜日阳光

    我是祖籍富平86年生,看了这片文章很有感触,文中所描述的是我三年初中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那会儿甚至比文章中的还要艰苦一些,学校离家大约八公里,翻几座山,宿舍的床板都是家长用架子车送到学校的,二十几个人睡一排,冬天馍还能好点一到夏天不到周三就开始发霉,只能用铅笔刀削掉继续吃,学校所谓的食堂就是每天吃饭时间烧一大锅开水,仅此而已,学生们排着队一人一缸子……,现在我已为人父孩子也依旧上幼儿园大班了,回想那时候虽然苦了点但也欢声笑语不断,再看看现在的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各种兴趣班,物质生活比以前提高了确实太多了,但是总觉得现在的孩子比我们那会儿可怜!

    11月11日

    37

    菊韵

    写留言的大都是经历过“背馍”的我们的同龄人

    11月10日

    37

    香水彭

    儿时的回忆,有苦有甜,寒冷的冬天,生火取暖,几个同学挤在一起睡觉,那种暖暖的同学情现在人体会不到的

    11月9日

    36

    风雨同舟

    我背过馍。曾经的夏令时让我糊涂的不知几点是几点,让我凌晨4.00背着馍到校6.00。早到了一个小时。

    11月9日

    35

    刘长江

    文章写得真实、贴切,再现了当年求学的艰苦!背馍,背粮,背咸菜,是那个年代艰苦求学的写照。背的是期望,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它造就一代共和国的脊梁! 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不需背馍了,但更需要弘扬这种“背馍精神“!

    11月11日

    35

    中秋月

    我们姊妹三个的高中三年都是背着馍兜走过来的。一个绿色的军用帆布包,整整用了9年,从军绿色背成了白色。大哥用新包装的红薯面花卷和红薯,我背的是玉米面花卷,妹妹用旧包背的白蒸馍。九年下来,新包变成了旧包,馍馍却从红薯面花卷变成了白蒸馍。

    11月11日

    35

    仲山晴岚

    读初中那会离家较近,每天跑两趟,每趟来回一个小时,有时不想回家,早上就背一些馍馍,中午就就些咸菜或干吃,生活就这样过着。现在走远路,妈妈还给我准备一个锅盔,还是背着,那已经不是口粮,而是妈妈沉甸甸的爱。

    11月11日

    35

    启明星

    图片中的馍是近年来的,太白了,那个时候一半是窝头,一半是黑馒头,拿起来摔在桌子上,比县官的警堂木还硬三分

    11月11日

    35

    九霄宁

    我己被生活磨砺的刀枪不入,感动己成久远,但看到背馍这两个字,我的心就颤抖了,记忆之门哄然开启。其实真实的背馍求学之路非常心酸。背馍背后各家有各家的难,各人有各人的痛。借此文软化心灵,坚定意志,不忘初心,奋力前行!

    11月11日

    34

    接地气,我也是这么过来的,那天回母校高中看了看窗明几净,明厨亮灶,单人单铺,全校学生还没有我们一个年级多,

    11月11日

    34

    青山绿水

    背过馍的人,才能骄傲地写出如此美文。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代高中生,背着馍,唱着“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说实话,也没感觉到苦,同学们快快乐乐地读了二年高中,考上(大学、中专都可以)的,走了,没考上的继续读高三,读五、六年高三是常有的事。那时候每一个人身上的故事,放到现在,都可以给年轻人(八〇后、九〇后、〇〇后)当励志故事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文章背莫平论(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fu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