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作者: 伊蒙伊 | 来源:发表于2017-04-11 14:45 被阅读197次

    一,家乡的过去。我的家乡是丘陵地区,有山,但山不高;有水,但水不大。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说,家乡的房屋都是砖木结构,一个直系家族的房屋都连成一片,家与家之间有走廊相连,刮风下雨串门都不会淋雨,邻居都很和睦,有事互相帮助,有好吃的相互分享。房子房径很长,中间有天窗和天井,天窗天井是排雨水的,排雨水是暗沟,暗沟是石头砌筑而成,人弯着腰可以行走。据说不管下多大的雨从没有因排水不畅而被淹。一九五八年前,村前堰塘周边的大树茂密,树枝相互交错,人可以在树上沿着堰塘边走一圈,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很多大树都砍了用于炼钢铁。我们记事时起,只有两棵皂角树还在,皂角树要两人才能合抱住,树冠象一把大伞,覆盖着村中一块空地,夏天人们习惯在树下小息,晚上在树下乘凉,小孩围着老人听讲故事,我所听到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就是小时候夏天晚上在皂角树下乘凉时听二伯讲的。两棵皂角树的皂角,能满足村里所有人家的洗衣去污清洁所用。皂角象四季豆,但比四季豆大,大的有一只多长,一寸多宽。成熟的皂角暗红色,秋天是收皂角的季节,男人拿着长长的竹竿敲打着挂在高高的树上的皂角,皂角象下雨般掉下来,男人停下后,女人和小孩纷纷上前捡拾。秋天刮大风和下雨后,皂角也会掉下一些,风雨后大家也会去抢着捡。洗衣服时,将皂角放在衣服上,用棒槌敲打,白色的皂浆就会出来,再用手搓搓衣服污垢就没了。那种纯天然的去污的皂角已成过去,但皂角所洗衣服的皂角清香还是很让人留恋。

    村里多的时候有一百二十多口人。据说我们的祖先是在明朝从江西迁移而来,现在祖坟山上有一墓地,虽然没有任何记载,但那是大家公认的祖先墓。我们村几百年来都是一个姓氏,从无杂姓进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村里上学的孩子有十几人,我小时候还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滚着铁环和同伴们一起去上学,快到学校时把铁环藏起来,放学后同学们又你追我赶地滚着铁环回家。学生在暑假期间也要参加队里的一些简单的劳动,那时农村劳动很辛苦,特别是双抢(抢收抢种),天气热,农活时间紧,有时晚上还要干活,但人们在一起干话很快乐,有时边唱边干,边说笑话边干。那种在劳动中寻找的欢乐,在欢乐中的劳功是愉快的。那时人们吃还吃不饱,穿还穿不暖,劳动还很累,但很开心,很满足,也很幸福。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都很友善,很和睦。

    我们村有一百多亩水田和早地,那是我们村世代生存的根基。它不仅提供了一百多口人的食粮,每年还要上交公粮、余粮万余斤。勤劳的人们没有让一寸土地荒芜。每年五、六月,春风吹拂着村前梯田绿油油秧苗,象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确有“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景象。清晨走在田间小路上,秧苗似乎与人亲,轻轻扫拂着衣裳,田间散发的清新空气的确心旷神怡。

    一九七六年我上大队小学当民办教师了。我们大队有六个生产小队,人口不足八百,但上学的孩子有一百多,学校一到五年级五个班,每班有三十多学生,那时家乡很重视适龄孩子的教育,如有适龄上学的孩子没上学,学校一定要去走访没上学孩子的家庭,查明原因,如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杂书本费的,学校核实后可以免除一切费用,保证孩子上学。一九七八年春我因上学离开了可爱的家乡。

    二,家乡的现在。自一九七八年春我上学后,回家就较少。但每次回家发现家乡都有新变化。 变化最快的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改革开放,家乡实行了包产到户,田地,山林都分给各家各户,原来吃不饱饭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劳动的时间也自由了。出外吃饭也不要粮票,住宿也不要介绍信,工作也不要查出身了。家乡的年青人也开始纷纷外出打工了。他们除在外获得了金钱外,也增长了见识。财富也开始积累,每年回家,家乡都有新楼房在增加,而且一家比一家盖的好。有的回家乡创业办起了养鸡场,预制水泥板厂等。

    我的家乡

    前几年我有空先后回家住过几天。看到家乡除老人,归女,病人外其余基本都在外打工,在与留守老人聊天得知,现在人们生活的确过得很好。家家有楼房,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自来水等,家庭生活用品都应有具有,吃的、穿的、用的都不缺,而且很自由。但是。寂寞和孤独总是伴随着他们的生活。老人的子女们一年中除春节回家外,平时很难回家,就是回家了他们也有自已的家,照顾老人,孝敬老人都是有限的。妇女同志也是一样,丈夫,子女都外出了,一年中相聚的日子也不多,不讲夫妻生活,有时一天难说上几句话。精神生活是贫瘠的、空虚的。家乡人们精神生活最多的是打牌和看电视。

    清明节期间,我回家祭拜祖先,看到家乡过去的良田,现在杂草丛生,蒌蒿遍地。联想到我在家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时这时候正是闹春耕季节,正是人们施肥播种的时候。现在见不到那时村里人们忙碌的场景了。现在家乡田地被耕种的不多,大多荒芜着。我们村曾经办了一个茶场,那时清明前后,满山遍野都是采茶的妇女,儿童(因采茶季节性强曾组织学生去突击采过茶),她们的服装点缀着青山绿叶,那是一副美丽山村春天景象。现在茶场虽在,但已荒凉。再也没昔日的繁忙景象了。

    这次回家看到家乡上学的孩子不多,孩子大部分随着打工的父母过着游离的学习和生活。‘曾经一个大队一所小学,现在一个镇(相当原来的一个公社)一所小学。我曾经任教的小学,现在残垣断壁,瓦砾遍地,一片荒凉。看到曾经任教的学校现在的样子,的确有些伤感。难道这真是社会进步,人们富裕后应有的结果吗?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三,家乡的未来。家乡人们物质生活与从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也有不少问题让人忧虑。

    首先是过去赖以生存的土地,现在不少已荒废,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世界上最多的国家,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历代领袖的重中之重的事。虽然现在人们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食用主食稻谷和小麦玉米少了,但也不是不食。如果耕地继续减少,多少年后很难设想粮食有无保障。

    其次农村孩子教育问题。农村大多数人长期在外打工,打工的工作从事城市建设的多,一般住无定所,孩子也学无定处。孩子受的是动荡的教育和生活,自然难以保证正常的学习,而且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家乡滋生,他们也在用事实证明着读书无用。一个人口众多的阶层的孩子受不到良好的教育,这个社会发展的后动力不会受到影响吗?

    再次是农村社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退化。农村房屋都建得很好,家用电器,生活设施也很齐全,但是大多数房屋平时都是没人居住,只有春节才会回家居住几天,平时基本是空空、静寂、无生气的村庄。而且房屋大多是独门独户,平时邻里间少有人住,住了也少有往来,暗地里还互相攀比,嫉妒甚至仇恨。不和谐的事常有发生。

    最后是家乡很多回乡创业的人办起了养鸡场,一个大队就有五.六个养鸡场,养殖业的发展对家乡经济有很大促进作用,但那种粗放式经营的养鸡场使用的是有激素的鸡饲料,鸡场又未对鸡的粪便进行处理,所以一到村前就能闻到一股臭气,特别是夏天更是臭气熏天。而且鸡粪所到之处杂草都不生长,眼前利益是牺牲后代居住环境获得的。昔日那种清新自然的空气,在现在的家乡也是一种奢望。

    未来的农村何去何从?土地能否实行集约耕种,把国家鼓励农民耕种土地的政策真正落实在耕种土地的人身上,让愿种地,能种地的人获得更多的土地耕种权。让荒废的土地不再荒废。农村孩子教育问题,有整个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影响也有对教育认知的提高问题。占人口较多的农村的教育資源肯定不如相对人口较少的城市,相对人口较多的阶层的子女,受教育的程度在弱化,这是一种逆向淘汰教育的形式,长此下去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寒门难出学子已是社会的现实。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打工争钱才是最重要的,寒门不需出学子也被寒门所认可。农村的精神文化重建,在农城镇化建设中可得到部分解决。把分散的房屋集中统一规划建设,把分散的养殖业,种植业集中科学地、规模地建设与管理'。农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前景也是美好的。

    我所写的家乡,也是社会农村的一个缩影。对家乡的忧虑,也是对家乡的美好愿望。希望更多的人去关注家乡,不要让家乡在富裕中消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家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fy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