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哥王
药用名称;了哥王
【别名】
九信菜、山黄皮、南岭荛花、地棉根、雀儿麻、山石榴、地巴麻、火索木、地谷麻。
灌木,高30~100厘米。枝红褐色,无毛。叶对生,长椭圆形,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叶柄短或几无。5~6月开黄绿色花,数朵组成顶生短总状花序;总花梗长5~10毫米,花梗长1~2毫米;花萼管状,雄蕊8个,花盘鳞片4个,通常两两合生;子房椭圆形,顶部被疏柔毛,柱头近球形,花柱极短。8~9月结果,核果卵形,长约6毫米,熟时暗红色至紫黑色。随时可采茎叶入药。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湖南、四川等地。生于山脚及山坡潮湿的灌木丛中。
味辛、苦,性寒,有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止痛。
【附方】
第一方方剂:鲜了哥王嫩叶、鲜山芝麻嫩叶各适量,盐少许。用法:捣烂敷患处。主治:腮腺炎。
第二方方剂:了哥王两层皮30克,煤油100毫升。用法:浸泡15天,轻涂患处。主治:牛皮癣。
第三方方剂:鲜了哥王根皮适量。用法:捣烂敷疮四周,留孔排脓。主治:未破的毒疮。
第四方方剂:了哥王、接骨草各适量,酒少许。用法:水煎,兑酒服。主治:鹤膝风。
第五方方剂:了哥王叶适量。用法:捣烂敷患处。主治:疮疡,乳痈。
第六方方剂:了哥王根(去粗皮)10克,龙葵15克,黄糖少许。用法:水煎,加黄糖调服。主治:肝硬化及肝腹水。
第七方方剂:鲜了哥王叶、鲜鹅不食草各适量,酒少许。
用法:捣烂,加酒炒后敷
患处。主治:稻田性皮炎。
但是在岭南草药中记载的了哥王,和前面医书记载的还是有一点出入的,录在下面供对比。
了哥王,为双子植物药瑞香科植物了哥王的茎叶。生于村边、路旁、山坡灌丛中。主产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湖南、贵州。为典型的岭南草药。
了哥王的别名有:地棉皮、山豆了、九信草、九信菜、鸡子麻、山黄皮、鸡杧头、南岭荛花、蒲仑、大黄头树、地棉麻树、桐皮子、山雁皮、了哥麻、消山药、铺银草、雀儿麻、鸡儿苦WAN、铁乌散、山石榴、千年矮、乌子麻、地巴麻、山棉皮。火索木。毒鱼藤。曝牙郎、熟薯、假黄皮、山六麻、山豆了、铁骨伞、狗颈树、鸡断肠、山麻 皮、山之一、白棉儿、野麻朴、山络麻、小叶金腰带、石谷皮、金腰带、红灯笼。
【性能主治】性微温,味苦、辛。根、叶均可入药。具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通经利水的功能。根、根内皮主治:扁桃体炎,腮腺炎,淋巴结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麻风,闭经,水肿。叶可主治:外用治急性乳腺炎,蜂窝织炎等。
《生草药性备要》:消热毒疮,手指生狗皮头。可撕皮扎之。
《岭南采药录》:叶和盐捣烂外敷。能去皮肤红黑瘀血,拔毒消肿。
《南宁市药物志》:杀虫解毒,消肿,止痛,清热,泻下。治麻风,梅毒,痈疮,无名肿毒,风湿痛,肺痨,痧气,百日咳,痢症。
《广西中药志》:叶,捣烂加油敷跌打,痈肿(无油会起泡)。
【用法用量】根:1~3钱(鲜根3~5钱)必须久煎;叶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南宁市药物志》:'本品有剧毒,用时宜慎,孕妇忌服。'
【附方】
①治痰火疬(腋下鼠蹊生核疮或四肢掣挛疼痛):了哥王叶五钱,加入食盐少许,共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②治鹤膝风:南岭荛花、接骨草。水煎,对酒服。(《湖南药物志》)
③治疗疮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小儿头疮:鲜了哥王茎叶,捣烂外敷或挤汁外涂。(《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疮疡,乳痈:了哥王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中章药》)
⑤治无名肿毒:丁哥王叶,捣烂,加米酒少量,敷患处。(《草药手册》)
这是岭南草药中所记载的 ,关于了哥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以前没有接触过中药以前,对这些一无所知,看来学习还是非常重要的。
一直觉得中医是非常神奇的一门学科,可谓是博大精深,在我们先辈时,没有仪器,没有设备,却可以将药物的成份药效分的如此清楚,怎能不人佩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