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研究的一般是“非合作博弈”,参与者并不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办大事,每个人想的都是怎么让自己赢。
人们可能因此对博弈论产生一些误解,这博弈论老是研究怎么自私自利勾心斗角,怎么能算是一种正能量的理论?
因为,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终极目的都应该是要促进社会合作。合作对所有人都有好处,不合作只可能带来暂时的利益。
不过,博弈论的出发点即使是非合作的,结果却可以达成合作。哪怕每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工作,全社会也能达成高水平的合作。
尤其是在很多博弈中,人们原本就有合作的意愿,甚至想长期合作,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想方设法促成合作。
比如,电影里经常有这样的桥段,两个热恋的人儿出现摩擦,闹了矛盾,女方无声出走,男方找遍所有亲友无所获,最终恍然大悟,她一定会在某某地点等待自己。
果不其然,他在第一次约会的公园里找到了她,两人冰释前嫌,重归于好。男女并不是真的想分开,彼此还真爱着对方,还想着以后要长久生活下去。
女孩心里虽然有气,但不想一刀两断,于是出个只有两人自己知道答案的题目考验对方,聪明的男孩应该第一时间就想到答案,因为这是属于他们之间的秘密。
再比如,我们约定明天要在北京市见面,可是既没说时间,也没有说地点,怎样才能如约见面呢?
就是考虑那些就算事先不说,人们也能想到的选项—北京最常用的地标是天安门广场,一天中最常用的时间是中午12点,所以最好的选择,是中午12点在天安门广场碰面。
这样的选项叫做聚焦点,是在众多可能的纳什均衡中最显眼的那一个,人们会自动在这一点上达成合作。聚焦点的作用是协调。
有些聚焦点是设计出来的,比如,光盘和影碟机的统一标准,充电头的统一标准,都是如此。这个标准具体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得有标准。
有些聚焦点是历史延续下来的,比如度量衡,历史上用公制的现在还用公制,历史上是用英制的现在还用英制,很难说哪个系统更科学。没有特别不方便,于是就干脆继续用下去。
聚焦点体现在哪些地方呢?几乎方方面面,比如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习俗,尊老爱幼,女士优先等等;
比如工资薪酬的确定,二手房、车价格的确定,等等,同样水平的是多少,网上报价的是多少,都会对后来者产生压倒性的影响,这就是聚焦点效应。
理解了聚焦点效应,我们就应该在没有聚焦点的时候,主动提出一个聚焦点促成合作。如果人人都想制订标准,争得头破血流,不如让政府出面裁定。
比如,政府对公路上车辆行驶速度的限制,其实就相当于提供了一个聚焦。因为开车并不是越慢越安全,如果所有人都开得很快,那么开得慢的就比较危险,反之亦然。
只要都用同样的速度开,每个速度速度都是纳什均衡。到底用哪个速度呢?政府制订的限速牌就提供了聚焦点,最终所有人在限速牌明确的限制速度上下达成合作。
聚焦点的最大价值就是它的存在本身。只要各方都希望能促成此次合作,彼此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只需要解决在哪里合作的问题,就一定要善于使用聚焦点。
即使有一定的利益冲突,只要合作的愿望大于冲突,一样还是可以使用聚焦点。就像夫妻都想去看电影,但想看的电影不一样,怎么破?要么轮流来,要么抽签定。
总而言之,如果各方都有强烈的合作愿望,而博弈存在着多个纳什均衡,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聚焦点。
聚焦点可以是生活习惯,可以是历史传承,可以是政府指导,也可以是随便找到的什么借口,实在不行还可以抽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