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韩信这一生

韩信这一生

作者: 负荷ci | 来源:发表于2020-02-04 18:56 被阅读0次

  韩信年轻时在淮阴走来走去,人人都不待见,因为他又穷又骄傲。

  

  按说骄傲是他自己的事,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你想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就意味着你看不起他们处于其中的“众”。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人畜无伤,买了茴香豆还会记得分给旁边的小朋友,并认真地想要告诉酒店里的小伙计“茴”字的四种写法,担心他当上掌柜不会记账。韩信的问题在于,他没有钱,却比孔乙己还会摆谱。

  

  比如他母亲去世,家里穷得没钱安葬,他仍设法将母亲埋到一个又高又开阔的地方,认为这个坟墓周围将来必然会成为居住着万户人家的熙攘城镇。

  

  大多数人随便讨厌一下也就算了,有一种地痞无赖,偏要不依不饶。有天韩信走在大街上,一个杀猪的少年拦住他,说:“你一个胆小鬼,还成天带着刀剑,有胆你就杀了我,没有胆子,就从我胯下钻过去。”

  

  如若韩信能未卜先知地知道这一幕,怕是又要吐出那四个字:“匹夫之勇”。真正的勇者,不争一时一地之得失,无视无关别人的说长道短,韩信静静地看了那个少年一会儿,慢慢地,趴下去,从他的裤裆底下钻了过去。满大街的人,都笑得很开心。

  

  和这样一些人,能说什么呢,韩信的当务之急是出淮阴,到更大的天地里去。

  

  正好项梁渡淮而来,韩信仗剑追随而去,在楚军中他没有得到重视,项梁和项羽,都无法将他从人群里识别出来。韩信也曾向项羽献计献策,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回应。

  

  侃侃而谈的韩信,就像一个视力特别好的人,能从一团迷雾中,见常人之所未见。又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身处偏远心有不甘的刘邦的前程。

  

  而韩信的过人之处,还不只是目光卓越,实战中,他亦料事如神,屡出奇兵。汉高祖二年,刘邦攻打项羽大败而归,与刚刚收合了一些人马的韩信会师于荥阳,在韩信的帮助下,打败了追击他的楚军,挽回了一些局面。

  

  之后三年内,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向以报”,被蒯通称之为“功无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

  

  这话不算太夸张,韩信也说过,刘邦带兵打仗的能耐一般。项羽当然很厉害,但是他基础好,起点高,感召力比韩信强,尚不能占足韩信上风,可见韩信的确不是凡人。

  

  看韩信的一场场胜利,会发现,他成功的关键,在于他深谙人性,项羽善于激发士兵的勇猛,韩信更懂得利用人的恐惧和不安。

  

  韩信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懂得弱小者的心理,这与他出道之前的寒微生涯有关。他知道不太给人面子但更尊重他人利益的刘邦,一定能够赢了对眼前人客气,却舍不得给人封赏的项羽。在韩信的孤独岁月里,他可能将人的九曲回肠各种脑回路都琢磨得一清二楚了。

  

  刘邦对韩信始终留着一手,韩信对刘邦,也没有那么赤胆忠心。打下齐国之后,他提出要刘邦封自己做“假齐王”,刘邦正被项羽打得晕头转向,这简直是要挟,但这要挟起了作用,识时务的刘邦,干脆封韩信做了真齐王。

  

  理性、机智如韩信,怎么画风陡变?忘记了自己和刘邦的真实关系?

  

  我觉得韩信不会忘,他是一个记忆力特别好、心里有杆秤的人。

  

  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刘邦江山已定,便夺了韩信的兵权,将他改封为楚王。这连杯酒释兵权都不算。但韩信也没有太计较,因他是楚人,也算衣锦还乡,他找来几个在他未发达时曾与他有交集的人,将恩怨一一结清。

  

  首先是一位曾经分饭给他吃的洗衣老妇,赐千金;

  

  其次是当年有位亭长,曾容留他在家里吃饭,亭长的老婆不乐意了,每天早早做好饭让家人吃完,等韩信起床,就啥也不剩了。韩信给了这位亭长一百钱,说,您是个小人,做好事不彻底;

  

  最后,他找到当年羞辱他的无赖,出人意料地,封了这无赖一个中尉的官职,他对各位将相说,当年他羞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刘邦也封赏过曾看不起自己的雍齿,但那是为稳定大局。韩信封赏这无赖,更多的是为了雪耻。这个方式挺巧妙,可也说明,当年的他,并不像表现出来的那样情绪稳定,即使他如此成功,也没能将旧日放下。

  

  至于亭长,人家是你什么人啊,让你蹭饭是人情,不让你蹭饭是本分,何至于怨念如此之深?

  

  他和漂母的关系,则更值得玩味。当年他在城外钓鱼,遇到洗衣的老妇人,老妇人见他饿得慌,就把饭食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韩信信誓旦旦,说他将来一定要报答这个老妇人,老妇人烦了,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岂会指望你报答?

  

  这番对话可以看出,韩信对于老妇人有感念之情,他想建立一种绵长的报恩关系,老妇人的两句话,截断了他的畅想,她没有他那么感性。

  

  韩信的不幸,或许就在于,他的理性与感性都太發达,他能将天下大势说得头头是道,却无法走出内心的城池,即便功成名就,他仍然记得少年时曾经历过的辛酸,予温情以报答,予无情以报复,至于那无赖,与感情无关,他也要想方设法予以清账。

  

  他一生都是一个孤儿,对这世间,他有警惕,能洞察,善投机,但对于温情又没有抵抗力。一方面懂得怎样跟刘邦斗智斗勇,另一方面,又念念于刘邦曾经给他的温暖,自己给自己制造幻象。

  

  他是如此矛盾的一个人,这注定了他的纠结、不彻底、当断不断,也注定他干不过刘邦,并最终死于吕后之手。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句名言流行于一时:“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韩信的一生,都在这么做,在许多个关口,他凭着智慧胜出,然而,有谁能够真正走出自己的命运?绕了一大圈,韩信依旧在用当年那个寒微少年的头脑,处理至关重要的事件,他是这样,今日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相关文章

  • 韩信这一生

    韩信年轻时在淮阴走来走去,人人都不待见,因为他又穷又骄傲。 按说骄傲是他自己的事,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你想表现自...

  • 评论韩信的功绩

    韩信的这一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而有是悲哀的。简单的来说韩信这一生是传奇的,是精彩的,是令人仰慕的。而文是悲哀的的,...

  • 成也价值网,败也价值网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听说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句是民间对韩信一生的经典概括,主要说的是,韩信能成为大将军是因为...

  • 忍辱胯下

    看到这个题目,我估计许多人都到了,这一定说的是韩信。 咱就说是韩信,想当年,韩信在街上遇到了,几个小混混,小无赖,...

  • 在楚汉之争的时候,韩信有机会独立称王,但是为何最后投靠了刘邦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是韩信一生的写照,韩信成事,最后成为汉王的大将军和齐王其实都是因为萧何,而韩信的死也是因...

  • 善于用兵征战却短于人情世故的兵仙韩信,终因情商不够被处死

    说到古代带兵打仗用兵如神的人物估计人们第一想到的就是韩信,刘邦能够赢了西楚霸王项羽韩信可以说是功不可没,韩信一生带...

  • 小游《调皮中国历史之——从屌神到大将军(二)》

    韩信这家伙胯下之辱也受了,好像也没啥起色,依然腰里别把剑招摇过市。这一下,当地的大妈都知道了韩信钻裤裆的事了,韩信...

  • 韩信为什么活埋自己的母亲?

    首先要澄清这一点,韩信并没有活埋自己的母亲。历史并没有记载,这个说法来源于一个传说《韩信九里山埋母》。 为何韩信不...

  • 《淮阴侯列传》

    韩信的一生令人唏嘘。 有些事,他做得很令人赞叹、钦佩。为了理想甘受胯下之辱,这一向就是励志的好教材。打仗真是用兵如...

  • 韩信的一生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韩信这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qld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