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燕
“ 知识改变命运”。 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从未质疑过这句话,认为这应该就是真理。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就拿我学习“心理学”这事儿来说吧,2012年,怀着一颗强烈的好奇心我走进了新阳光心理研修所,靠着死记硬背的功夫,考下了三级心理咨询师。一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心理学知识就这样塞进了脑子,然后一路摸爬打滚的又“混”出了个二级。再然后,也开始堂而皇之的说起自己也是个有证的人了,可以自助,并且也能助人了。
嘿,要真这样也就太好了,知识只要想学就有人传授,知识属于人类,都能学会。但能用知识自助且助人的是少之又少,因为这是一个转识为智的过程,这个领悟了的智慧了只属于个人,也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含义吧。
作为一名执证上岗的心理咨询师都知道,必须要求助者有“求”才能“助”,知识看似简单,但要真的做到可能需要多年的自我训练才可以吧。
你伸手,我才能帮你。说个新鲜出炉的事件吧,昨天老师在荔枝微课里交代了一个作业,老师用照片的形式拍下了一个心理学的研究课题给我们看,他的目的是希望我们认真的看过此文章,学习并提出疑问,最主要的是他知道这个里边有一处错误,如果不细看,肯定也发现不了。这时,有同学提出其中两页有点模糊看不大清楚,然后,“热心肠”的我们就开始百度搜集,最先找到音频发到群里的是我,然后还有更厉害的把整本书的电子版都发到群里了。今天的微课中,老师用超乎平常的方法教育了这几位“古道热肠”的人,虽然没有点名我,但我也对号入座了,内心羞愧难当。你肯定在想,拍的模糊正好帮同学找到原版不是更好吗?有音频也不是更便捷吗?错也!错也!老师有叫我们帮忙吗?他发个有含错误的本来也是有其他想法的呀。
没有求一定不能帮!这是咨询师的大忌。因为你不知道他需要什么?更不知道如何帮。所以很多时候,好心不一定有好报就是这样的。在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父亲担心儿子情商低找不到好媳妇,到处帮儿子物色女朋友并逼着去相亲,最后落了个孩子不敢回家,当爹的还叫屈。还有婆婆帮儿媳的,把原本只能干洗的衣服扔洗衣机洗了,几千上万的东西就整报废了,儿媳欲哭无泪,婆婆还冤的狠。有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的,花了钱还收效甚微,这不为了帮孩子提高成绩吗?请问孩子说了他需要帮吗?作为妈妈,跑到孩子房间把他桌面大肆整理了一番,晚上孩子回家找不到东西就开始嚷嚷,娘俩大干了一仗。说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这些场景在生活中非常的熟悉吧。在关系的处理中,尤其是亲人,我们更多的是因为边界意识模糊反而造成“好心”办了“坏事”,费力又不讨好。因为我们不问问对方的需求,就理所当然的去帮忙,这些以自我为中心的热心肠最终只会带来更多的矛盾。
“好心”不一定办了“好事”。回到心理助人的本质吧:自助助人,助人自助。当用心理学的智慧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建立起心理学的思维,那么,不管是在咨询和生活中,应该多用这个句子:Can I help you?(你需要我帮你吗?)
前边“热心事件”在被老师真实的虐了一顿后,他老人家又爆出一个更大的坑“悖论:我讲的话都是假的”。难道是说他上午K我们都是假的吗?谁知道呢?反正我认为我的“自作多情”收获很大。迷时师度,悟了自度。被老师虐,不丢人!
在生活一个又一个“坑”里,我们要时刻保持着一份觉知,宁愿明白的糊涂着,也不能糊涂的假装明白着。所以说呀,知识不能改变命运,懂得好好运用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最后,送给大家我刚学习心理学时老师送给我们的几句箴言:
给我一颗勇敢的心,
让我去改变可以改变的;
给我一颗平和的心,
去接受不能改变的。
给我一颗智慧的心,
去分辨哪是可以改变得,那是不能改变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