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平台会推广读书的一系列好处,甚至知乎上有一个经典提问“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有什么不同?”现在还有专门的拆书稿,专门为那些没有时间阅读的人快速阅读。
他们全面的分析利害,剖析读书的根本目的。甚至最蛊惑人心一种说法的就是“你读过的书,就如同你从小到大吃过的饭,看不见但是早已经融化到你的骨肉里”。为了与别人对话显得不那么low,我特意去看了不少书籍,张恨水,萧红,村上春树等等有名的作品我都搜集去看。但当我在读那些名著的时候其实并非真的想去了解,我不能摸着自己的良心说读这些会让人感到享受。所以每当看完心里总是长舒一口气,自己又读完了一本。希望某一时刻我会突然灵感乍现,悟出人生哲理,又或者是能改变自己的谈吐气质,在与人交流中,语出金句。
曾经我喜欢看一些言情小说,我还记得很早之前我喜欢的一本书名叫做《重生之将门毒后》可这个名字取得难以羞耻,一直不敢和朋友聊天时候说,怕引来嘲笑。我甚至开始对一些网络小说嗤之以鼻,情节雷同,剧情狗血,贩卖情怀。不是死于车祸,就是出国留学。一些不好的言论统统在抨击着网络文学,与之相反谁敢说经典小说的不是?读这些小说那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这些思想得引导下我开始认为看这些小说只不过是浪费时间消遣娱乐而已。
一段时间里我坚信好的作品都是要经历过历史的沉淀,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都摒弃了我感兴趣的言情故事。我开始阅读关于历史,人文之类的书籍,想要开拓自己的视野。但当我反反复复读《苏菲的世界》时,还是卡在半路没有读完后我产生了疑惑。我真的有必要逼自己去看不想要的书吗?即是这本书被誉为了通俗易通的哲学入门书。可从这本书里我没有享受到任何阅读乐趣。
毛姆说“有一些东西,我们对他们表示敬意往往只是出于传统习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