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周带孩子们阅读了青少版的《西游记》和《三国演义》,并进行了读书交流活动。交流会上,孩子们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除了阅读单上的相关资料的详细叙述,孩子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话西游 论三国 话西游 论三国上面是两个小女孩向同学们汇报自己的阅读感受,单看她的阅读单上那栩栩如生的人物素描,足以看出这个孩子已经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再看看孩子对书中人物独到的见解和分析,很难看出这是一个女孩子的读书感受。
图片发自简书Ap孩子们用文字和图画表达着自己对经典的独到见解。看这些孩子对《西游记》中故事情节和人物的认识,更是惟妙惟肖。
话西游 论三国 话西游 论三国 话西游 论三国 话西游 论三国在人物描写这方面,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与《西游记》真有一拼。《三国演义》中,要说到“智”,当仁不让的便是诸葛亮了。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这样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经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是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为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由此可见,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并非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系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石猴。他性格活泼聪明,机智勇敢,嫉恶如仇。如今,孙悟空在中国俨然已成为了机智与勇敢的化身。孙悟空是唐僧西天取经路上收的第一个徒弟。他原来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就下了孙悟空。他感慨不已,经观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最终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
义的象征当属对主公最专心的关羽和为数不多的笔墨塑造出来的沙和尚的忠义表现也是淋漓尽致的。
刘备在《三国》中被描绘成仁的代表,西晋史学家陈寿对历史上刘备的评价是“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是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就是他为人做事不折不挠,不肯屈居他人之下,最终才成就了他的帝位。《西游记》中的唐僧是小说虚构的人物,他的原型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他是遗腹子,自幼在寺庙中长大。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迁移到京城著名的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去求取真经。与刘备一样,唐僧,这个《西游记》中的主人公也体现了“仁”的这种品质。例如,在“三打白骨精”这个片段中,虽然那一家三口都是白骨精变化而成,但我认为唐僧并不知情,应不算错,因为他没有孙悟空的“火眼金星”,而且他是出家人,向来讲究以慈悲为怀。
话西游 论三国 话西游 论三国 话西游 论三国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西游记》,都有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民族气息,同样也是我们民族的美德:以仁待人,以智待事,以义待人!所有具有民族气息的中国小说都是我们中国历史长河中一颗颗闪耀的星星,正是这些闪耀的光芒,让我们的历史更加地辉煌、夺目!
网友评论